读刘长卿的《听弹琴》和王玄的《听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长卿听弹琴诗怎么书写才好看呢 读刘长卿的《听弹琴》和王玄的《听琴》

读刘长卿的《听弹琴》和王玄的《听琴》

2024-07-16 01: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它有几个版本,诗中的“弦”字在有的版本中作“丝”,就是“泠泠七丝上”;“古调虽自爱”,在有的版本中为“古曲虽自爱”。这是一首通过听人1古琴曲以抒怀言志的小诗。

诗的第一句“泠泠七弦上”,说的是琴师所弹的琴曲给听众的感受。泠泠就是清凉清淡,清静的意思。古琴一般是七根弦,所以也叫做七弦琴;又名瑶琴,丝桐。古琴弹奏的声音一般比古筝要小一些,它是一种无马弦乐器,音域比较广,弹奏时发出的声音比较轻比较低沉,沉稳大气,韵味长些。所以接下来的诗句“静听松风寒”就显得引人入胜了:琴声起奏后给人的感觉先是清凉幽幽的,再接着听下去,好像置身于一片风中的松林里,。松林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特别是那些高大的古松,人一旦走进里面的时候,凉飕飕的清风浸袭人身。这里诗人作为听琴人进入了一种妙境,仿佛置身于松林中,从而感到一丝丝寒意,甚至于凄凉了。古琴曲中的调子有一种名字叫《风入松》的,大概写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两句写出了琴声从清幽到凄凉的渐渐变化给人以听觉上的幻境。

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传统的的古琴名曲有《流水》,《梅花三弄》,《渔樵对唱》,《平沙落雁》,《广陵散》等等,这些琴曲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但是每一个社会里乐曲都会有不断的创新,会融入结合了其他外来乐曲和乐器的演奏。比如中唐时流行一种叫“燕尔”的曲调,是当时的人们比较喜欢欣赏的声调。西域的乐器琵琶,羌笛等就在那些时候开始进入中土大唐。比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就说明了当时的西域乐器在大唐流行开了。瑶琴听起来比较高雅肃穆,声调比较中正,韵味悠长,非规矩守礼,性情恬淡之人不能常听。所以当时的人弹的也不多了。诗人通过对弹琴者琴艺的赞赏,和自己对古调的喜爱,身边的人大多不爱弹听,作出对比,慨叹世风易变,身世沉浮于沧桑之中。

《唐才子传》里说刘长卿才华冠绝当时,出类拔萃,性情刚直,多次得罪于权门豪贵,不对他们附炎趋势,因此仕途不顺,多遭贬谪。权贵们总是想冤枉陷害于他。他在自己的诗文里表现出了不为世用的哀伤,却没有半分抱怨,反倒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清冽风雅,比如《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诗篇。《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诗文如下: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清朝吴瑞荣在《唐诗笺要续编》里点评此诗说这首诗之后如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近代的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里这刘长青有着像闻名的焦尾古琴那样的绝世高才,有着俞伯牙那样的高山的雅调,悠悠穿梭于古今名曲的境界中,真是一位有能力的乐曲鉴赏家。况且以刘长卿大才,岂只堪当芝麻小官?他只想借弹琴,一吐被压抑的郁郁之胸怀罢了。

《听琴》 唐 王玄

拂尘开按匣,何事独颦眉。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白马独家译诗:琴师把他的琴匣放在琴台上,上下来回拂试几遍匣上的微尘。然后按解匣上的搭扣,打开匣子,准备取出瑶琴演奏。什么事让他一个人皱眉头呢?传统的古调名曲普通人不喜欢听,只有琴师你才知道古调名曲的韵味悠长,那才是正宗的琴音。

拂尘开按匣,是先拂去匣上的灰尘,再按开琴匣。说明琴师非常珍爱自己的琴,可以说把琴当至宝了。想想琴是自己吃饭挣钱养家糊口的工具,又是自己雅兴爱好的寄托之物,怎么不会把这把琴好好珍惜呢?琴保护保养的好,对琴声的音色输出也是一种保证,即琴不容易走调,变音,生杂音。何事独频眉。频眉也叫颦眉。是诗人观察到的琴师的表情。琴师面对听众时肯定不能皱着眉头给听众脸色看。大家欢欢喜喜怀着一颗敬慕心来听你的演奏来了,你却甩脸色看人看,合适吗?琴师蹙眉肯定是背着听众的,可这一切瞒不过诗人的那机敏的眼睛。诗人当然知道琴师为何颦眉了,接着就在转句和结句处道出了原由: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阳春白雪》了,《高山流水》了,《广陵散》了,平常的听众谁喜欢听呢?他们也欣赏不了这些瑶琴名曲的意境和音韵的美妙,只知道“妹妹她是一支长长的哥”;只会哼唧那啥“爱你一万年”,“吻别”,“给我一杯忘情水”;只晓得多年以前的公孙大娘和她的梨园弟子跳浑脱舞耍剑器。正如李太白说的“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