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到底死于谁之手?刘邦和吕后无意杀他,这个人才是幕后主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邦是多大岁数死的 韩信到底死于谁之手?刘邦和吕后无意杀他,这个人才是幕后主谋

韩信到底死于谁之手?刘邦和吕后无意杀他,这个人才是幕后主谋

2023-07-04 1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古代有着无数的名将帅臣跃然史书之上,如项羽之无敌,如关羽之忠义,而韩信,也绝对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纵观韩信一生,曾在家乡数次被无赖侮辱,也曾跃马沙场,杀龙且、围霸王;曾身任齐王、楚王一时风光无两,也曾沦为阶下囚,成为案板上的鱼肉。

如此富有传奇一生的伟男子,到底因何而死?是因为刘邦的飞鸟尽良弓藏?还是因为吕后的妒忌?这些原因不能说没有,但一定不是杀害韩信的罪魁祸首,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韩信自己。

早年落寞,心高气傲

韩信出生在淮阴,早年间的韩信性格放荡不拘礼节,既未能做官吏,也不擅长经商,家中也没有土地让他务农。因此,韩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靠着别人的施舍恩赐才能活下去。

把话放在今天讲,早年的韩信就是一个依附他人、吸人血肉的无赖寄生虫,也确实难怪下乡南昌亭长的妻子会嫌弃他。而韩信在得势之后说亭长是个做事有始无终的小人实在是有些无理。

但话头说到最后,也只是放在现在的眼光去看,若是用过去的眼光看呢?

首先,韩信本人不事生产,依附他人,虽然刚毅坚定,却也能忍受胯下之辱。这在当时的人看来,多有豪杰之风。韩信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堪称大丈夫,更兼之韩信本身并非无能之辈,待到风雨来时,便可腾霄化龙。

等到后面,陈胜吴广起义,各路豪杰纷纷响应,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整个天下都开始了反秦战争。韩信在这个时候也随项梁北上,项梁死后,又接着追随项羽,但始终籍籍无名。

等到刘邦入主汉中,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韩信却是发现项羽刚愎自用不足与谋,转身投奔了刘邦。但是刘邦一开始也并没有注意到这名拥有通天才能的大将,只是用一个治粟都尉将其打发。

但是韩信何许人也?狂且不说,傲是一定有的,若是不傲,则不是韩信,不是那位名彻天下的大汉无双国士!于是这个时候,韩信又想着跑路,离开不重视他的刘邦,要去寻求一番自己的前途。

成也萧何,国士无双

韩信最终能从一区区小吏跃居为汉王麾下的大将军,与一个人离不开。这个人的名字叫萧何,刘邦手下第一干将。

萧何算得上是最早对韩信的才能有认知的人,甚至比夏侯婴都早。毕竟夏侯婴只能通过外表和形貌看出韩信的不凡,却未必敢在刘邦面前为韩信打包票,也未必就能知道韩信有着一扫天下的本事。

但是萧何却有这个识人之能。萧何曾与韩信有着多次交谈,在这些交谈之中,他对韩信的才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哪怕是这样大概的了解,也让他心惊胆战。

于是,当韩信逃跑,想要离开刘邦另寻明主的时候,萧何不顾一切追上了韩信,将其带回了刘邦军中。

面对刘邦的问询,萧何更是直言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帅臣,是天下的无双国士,刘邦若是想要统一天下,想要回到沛县老家,就必然要重用韩信,要诚意十足地拜韩信为大将军,唯有如此,才可使国士为刘邦所用;唯有如此,刘邦才能有去争夺天下的机会。

所幸这个时候的刘邦还算得上英明,还不是成皇帝后的那番猜忌姿态,也所幸刘邦与萧何之间知根知底,关系实在是好,不然就凭这些话,就够萧何杀头八百回了。不说别的,什么叫做没有韩信便不能逐鹿天下?这是在看不起刘邦吗?只能说是所幸。

韩信也不负所望,成了大将军之后,立即与刘邦议事,分析了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可能。正所谓,项羽强在军力勇武,刘邦则胜在民心依附。若是刘邦振臂一呼,三秦之地必首先响应,刘邦就可以顺势取下关中,再顺势东征夺取天下。

后来楚汉战争爆发,大家所熟悉的剧情便接踵而至。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下三秦关中之地,再是平灭四国海内扬名,可以说韩信此时的功绩已经完全对得起刘邦给他封的大将军了。

但是谁都可以这么想,就是韩信本人不能这么想,因为有些东西,君王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能够主动向君王讨要!

韩信兴许是因为自己早年间的际遇,对于出人头地有着一种几乎过分的执念。也许韩信也常常自问,如今做了大将军,出人头地了吗?不!没有!如今做大将军,不过是战乱时暂时的职务,兵是刘邦的,将也是刘邦的!没有什么是他韩信自己的,这怎么能算是出人头地!或许,或许只有被封爵才算出人头地,而且必须要是王爵!

于是韩信做了他人生中最蠢的一件事,他上书刘邦,齐地局势不稳,希望由自己暂任齐王,以稳固局势。

此时,韩信拥兵数万,君臣之间已经有了猜忌。

此时,刘邦被围困在荥阳,苦战不已。

傲慢杀己,败也萧何

从韩信几乎是以一种逼迫的形式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之后,君臣之间的猜忌越来越深,缝隙越来越大,等到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刎,天下一定之后,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君臣关系几乎破灭,刘邦怕韩信造反,韩信怕刘邦以为他造反。

于是后来,在韩信被改封楚王之后,就有了刘邦的重兵压境,亲自来问询韩信是不是要造反,而韩信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亲自将钟离眛的首级带给刘邦。

但是刘邦岂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钟离眛而对韩信起了疑心吗?不是的,真正对他刘邦的统治有威胁的人正是眼前的韩信,昔日的汉王麾下第一大将,如今大汉朝的楚王殿下!

可怜韩信聪明一生却连这个道理都不晓得,还以为自己只要献上了钟离眛的首级,表了忠心,便可相安无事,自己还能够重新获得刘邦的信任,继续做这个炙手可热的楚王。

这种幻想直到韩信被捆在刘邦的马车上后才消失,韩信终于发觉自己眼前的人已不是当初宽容待下的汉王,而是冷漠无情、手握生杀大权,杀自己如杀一鸡的大汉皇帝陛下!

或许刘邦到底还是念了一些旧情,又或许是认为眼前的韩信,曾经的无双国士在军中已经没有什么号召力,好在是最终选择留了韩信一命,只是将韩信降爵成侯,是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之后,终日闷闷不乐,又愈发地狂妄,认为自己的才能受到了埋没,于是就有了他和刘邦的经典谈话。

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最多十万;刘邦复问韩信,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多多益善。

就是这样狂妄的话又一次激怒了刘邦,虽然韩信醒悟过来,连忙说刘邦强项在于御臣御将,所以自己和萧何这些人才会全心全力为刘邦做事,但是已经太晚了,这些日子君臣之间好不容易恢复的一点和睦被彻底地葬送。

后来陈豨反叛,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失去了所有力量,在军中的威名比之全盛时期十不存一,只剩下一些门客在家中奉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居然想造反了。

按理说韩信已经失去了天时、地利,只剩下人和尚可以争取。但是韩信却因为自己的一名家臣得罪了自己就将他囚禁起来,最终导致了他要造反的消息被透露给了吕后和萧何。

此时刘邦带人去平息陈豨的叛乱了,国都内守备不严,韩信尚有一丝机会。于是吕后和萧何商量该怎么办,最终却是成就了韩信的萧何将他骗到了长乐宫杀害,真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话到最后,韩信的死其实与多方面有关,但是细数起来,罪魁祸首仍是他自己。若是当初平定四国后果断回援荥阳,救助刘邦,不坐地起价要做那徒有其名的齐王,便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君臣之间的感情必然更为深厚,哪怕韩信功高震主,刘邦不见得不愿留他一命;若是韩信当时听钟离眛的话起兵造反,与刘邦分庭抗礼,则未必没有活命的机会;若在长安的时候韩信能够夹起尾巴做人,谦虚一点、客气一点,也不参与陈豨这些人的叛乱,也未必不能够好好地终老长安。

但最终他做错了这些选择。他的权谋,他的志向,在白刃落下的时候都化为乌有,汉王的无双国士死在了大汉朝的长乐宫,韩信终究是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