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攻速CD流”刘禅火了,铭文出装及思路打法浅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禅肉装怎么出装 王者荣耀:“攻速CD流”刘禅火了,铭文出装及思路打法浅析!

王者荣耀:“攻速CD流”刘禅火了,铭文出装及思路打法浅析!

2024-07-09 19: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禅的二技能就是一个纯控制技能,范围不是很大但是只要命中就能打出一秒的眩晕效果,而二技能的妙用就是衔接控制技能,比如你存一个一技能,眩晕敌方以后平A一下打出强化普攻,这个时候就要衔接二技能打出眩晕衔接普攻以后,刘禅的一技能就又好了,所以二技能在小白看来就是一套连招的衔接技能,当然二技能的CD也很快,单独使用也可以,一二技能没有CD了就衔接大招,刘禅就是要打出成套的控制。

刘禅的大招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群体伤害技能,技能命中敌人以后也会打出一个短暂的减速效果,重点来了:有的小伙伴在使用大招的时候,都是动用方向键控制大招行进的方向,其实这样你只是作对了三分之一,大招的精髓和伤害你根本就没有打出来,原因是刘禅在使用大招期间可以同时使用“技能”并且还包括“普攻”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小伙伴们千万要记住,切记切记!

另外小伙伴还要记住一点就是:刘禅的所有技能对防御塔和水晶都有高额的伤害,并且能让防御塔在短时间内不攻击我方人员,这也是刘禅的强势点之一,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

02刘禅的铭文

刘禅的铭文小白推荐:10宿命、10狩猎、10虚空。一套攻速CD铭文,但是为什么要推荐这一套铭文呢?1.刘禅的技能很吃攻速,比如想要一技能快速的砸向敌人,这个速度就和攻速有关系。2.带CD铭文也很好理解,刘禅就是靠技能打控制,因为刘禅的手很短只有控制住敌人以后才能打出伤害。所以这就是带“攻速CD”铭文的理由。当然小伙伴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做一下微调,比如卡21攻速的预值就不用带那么多的“狩猎”换上几个“夺萃”增加续航也可以,这就要看小伙伴的习惯了。但是刘禅的基础就是这一套铭文,做的也是能是微调。(小白的个人看法)

03刘禅的出装

刘禅的出装也是遵从“攻速CD流”的核心思想,六神装推荐:极影、冷静之靴、冰痕之握、暗影战斧、反伤刺甲、魔女斗篷。由于出装得看敌方的阵容,我们就挑核心装备讲解吧!1.极影是一件辅助装备,我们看中的是“极影”的被动,增加20%攻速和6%冷却缩减,成型以后还提供1000生命值和10%的移速,这件装备就非常超值了非常适合刘禅。2.前期由于敌方的伤害不是很高,我们可以用“冷静之靴”过渡,由于下几件装备也是减CD的,所以可以看情况换成“抵抗之靴”或者是布甲鞋。3.至于暗影战斧、冰痕之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他们的功能就是冷却缩减、留人、强化普攻。4.由于刘禅是一个辅助坦克,抗伤害是坦克的标准之一,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坏习惯,装备都出大套件,其实前期出两个小的组件就能很好的起到扛伤的作用,比如“荆棘护手”和“神隐斗篷”在前期就能很好的提供物理和法术防御,这也算是一个小技巧吧!

04玩法思路

说到刘禅的玩法,就要找到刘禅的强势点,对防御塔的额外伤害就是非常强势的点,刘禅出门先学习一技能,首先就是支援快了,有控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技能的护盾在前期就是刘禅皮的资本,现在是一个全民抢龙的时代,打乱敌方打野的节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如果前期没有队友配合,我们也不要傻傻的用命去打乱敌方打野的节奏,只要在他身边拉扯就够他难受的了。到了中期我们尽量游走,而游走的好处有很多,1.蹭线反正我们出的是辅助装,不蹭线那有经济。2.主要是跟打野搞节奏,看准时间拆塔,这是一个拆塔的游戏,英雄死了可以复活,但是防御塔没有就回不来了。后期刘禅的任务就是保射手和法师了,这就是刘禅在不同时期应该做不同的事情。

05刘禅的连招

刘禅的连招:存一技能打出控制以后,衔接二技能普攻以后、在接一技能打出强化普攻以后、衔接大招,并且在大招期间衔接一二技能和无限平A。(1存1A2A1A大1A2A普攻)其实刘禅的技能组合有很多,原因是他的技能CD很短,但是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忽略刘禅的弱点“手短”在开团的时候要利用“闪现”切入后排打出控制并且收割,这也是小白推荐带“闪现”的原因。

06总结

我们总结一下刘禅的玩法:1.刘禅这个英雄主要是打出控制,所以技能的攻速和CD就成为了重点。2.刘禅对防御塔有着天生的克制,所以尽量游走配三路英雄拆除敌方的防御塔。3.后期刘禅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后排不受刺客的威胁。4.刘禅要多利用一技能的护盾和速度拉扯敌方阵型,不要看见敌人就上,手短是刘禅致命的短板,我们要在运动中寻找开团的机会。

以上就是小白粗浅的看法,有说得不对不全的地方,欢迎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小白会认真阅读并回复,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十分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