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其实诸葛亮早就看透了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母亲是谁啊 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其实诸葛亮早就看透了他

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其实诸葛亮早就看透了他

2023-08-22 16: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起刘备的儿子刘禅,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禅投降后贪图享乐,以一句“乐不思蜀”招致司马昭背地里骂他无情,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刘禅成为“庸才”的代名词。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历史上的刘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1、生长于乱世

刘禅出生于公元207年,他的母亲是刘备的妾室甘夫人,刘禅出生的时候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了。

按常理说,刘备中年得子,应该对刘禅十分疼爱,注重呵护他的成长才是,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刘禅早年可以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历史上关于刘备妻室的资料不是很完备,《三国志》中只记载了两位,一位就是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后来被尊为“昭烈皇后”;另一位就是刘备到益州之后所娶,益州将领吴壹的妹妹吴氏,后来被尊为“穆皇后”。

《三国志》中关于刘备的妻室还有更详细的信息,那就是他曾经三次在战役中丢下妻子,自己孤身逃跑。还有一个记载就是,早在公元194年刘备进驻徐州之前,他就已经数丧嫡妻。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模糊结论:刘备这位当时大家普遍公认的英雄人物,其实并不大在乎自己的妻室。

所以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刘禅一岁的时候,老父亲刘备就能够成功地和刘禅母子、还有两个女儿在乱军中走散。不过和刘备的两个女儿相比,刘禅显然比较幸运,因为他毕竟是刘备的长子,刘备不重视,自然有别人重视,最后是赵云经过多次寻找之后又把刘禅带回了刘备身边。

像刘备这样的人会不会重视刘禅的教育?也许心里是重视的,但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和儿女的教育相比,争得一席之地或许对刘备来说更为重要。更何况当时战乱频繁,刘备经常被人追得到处跑,以他“每逢战,必丢妻”的风格,很难说他会费心力去保障刘禅母子的安全,教育更无从谈起。

在刘备的衬托下,曹操对待妻子儿女的态度则堪称楷模。

曹操虽然妻妾子女众多,但是子女教育相当成功,曹丕、曹植不仅才能出众,诗词方面也留有佳作;至于妻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曹操都把她们安排得明明白白,以至于有人嘲笑他太过于儿女情长;但是小家不安,何以安天下?如果自己的家里人都没有照顾好,却带着千万百姓去逃难,这实在是有欺世盗名的嫌疑。

有这样一位“舍小家成大家”的父亲,刘禅少年儿童时期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即使他真的不成才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长大之后,刘禅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2、刘备临终时的交代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当时刘禅17岁。

刘备临终托孤,将家国大事都交给诸葛亮,还留下一句很重要的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的这句话显然还是把蜀汉政权看得比刘禅重要:如果刘禅德才尚可,值得辅佐,那就请诸葛亮好好帮助他;如果刘禅不成器,则可以选择刘备的其他儿子取代他。

总之,一切为蜀汉政权的发展为第一要务。

这是一位政治家的远见,虽然并不是一位父亲的偏爱。

这时的刘禅是什么样子的?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提到过: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的大意是:中郎将射援曾经对我提起过,说诸葛丞相称赞你(刘禅)聪明有度量,他还说了很多夸奖你的话,远远超过我的期望。如果你果真如此的话,那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你要好好努力啊!……

从刘备的这份遗诏来看,诸葛亮曾经称赞过刘禅,刘禅的表现远远超出刘备的期待。所谓“扶不起的阿斗”在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

刘备临终之时,不仅把蜀汉政权交到了诸葛亮手中,同时还把自己的几个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他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说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你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丞相。

对当时在自己跟前的鲁王刘永,刘备也是同样的嘱咐。

这样的托孤遗言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让年轻的君主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能干的老臣,这明显超越了那时传统的君臣关系,彰显了刘备的识人眼光和宽广胸怀。

诸葛亮受到刘备如此看重,他流着眼泪跪在刘备面前,郑重承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从此踏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漫漫长路。

因为君主一句托孤的话就搭上自己整个身家性命,从古至今,或许只有诸葛亮一人。

刘禅即位,身份从皇太子转变为汉怀帝,他完全遵从刘备的嘱咐,即位后马上尊诸葛亮为“相父”。

3、刘备时代向诸葛亮时代的过渡

虽然刘禅的身份变了,但是他的责任变化并不大,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由原来的父亲做主,变成了“相父”诸葛亮做主。

这个时期的诸葛亮真的很忙,因为他的忠诚能干,也因为刘禅的信任和放手,刘备的遗言得到全面落实,一时,蜀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在此之前,刘备负责在外征讨,保障蜀汉边境安全,诸葛亮则留守后方,负责主管政务。现在刘备去世,诸葛亮只能军务、政务一把抓。

这时的蜀汉真是后继乏人哪: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马超这些善于筹划、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相继离世,能够完全顶替他们的新一代还在成长之中。

本来刘备临终托孤时还有一位李严,结果李严不但没有为诸葛亮分忧,反倒主动挑起争端,最终于231年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了梓潼。

诸葛亮开始亲自带兵打仗,于225年用了半年时间平定南方;然后他又不惮辛劳,率军北伐。

并不是诸葛亮好战,只是那时的战事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让新生的蜀汉政权地位牢固,为了让年轻的刘禅能够稳坐成都,诸葛亮只能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出征的路上。

当年刘备出征的时候,有诸葛亮坐镇后方,刘备没有后顾之忧;现在诸葛亮南征北战,又有谁是他的稳固后盾呢?没有。非但没有,他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派合适的人照顾刘禅,要时刻督促、提醒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引导刘禅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4、刘禅的态度

从刘备托孤,到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诸葛亮执掌蜀汉大权11年。

对于诸葛亮的掌权,刘禅是什么态度呢?《三国志裴松之注·后主传》的记载是:“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刘禅即位的时候,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丞相诸葛亮去做,同时他还对诸葛亮说:“政事都交给您处理,祭祀这样的事情由我来做。”

简单的一句话,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

一、把诸葛亮和刘禅自己的工作分派得明明白白:政事我不熟悉,不一定做得好,丞相您能干,我当然会放手交给您做;祭祀祖先这样的事别人代替不得,当然还是我自己做。

二、胸怀:诸葛亮曾经担任刘禅的老师,刘禅知道老师的能力和人品,所以完全遵从父亲的遗嘱,把权力都交给诸葛亮,自己只轻松地做个“吉祥物”。

放手也是一种智慧,尤其是把权力放给能力强又忠诚的大臣。从这一点上来说,刘禅的抉择显然比不懂装懂、把局面搅得一团糟要好得多。

诸葛亮此前称赞刘禅聪明有度量,显然并不只是单纯的客气,更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基于事实的客观评价。

5、刘禅自己的时代

虽然诸葛亮忠诚能干,但是天不假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倒在北伐的路上。

此时刘禅28岁,他的作为完全是一位明君应该做的。

知道诸葛亮病重之后,刘禅马上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去问候,同时还委婉地问了丞相的身后事,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代替自己。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遵从诸葛亮的遗言,任命蒋琛为尚书令,总揽国事。

诸葛亮曾经推荐、看好的人都得到了重用。

从17岁遵从父亲的遗言,到28岁遵从诸葛亮的遗言,刘禅的表现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顺。

因为知道父亲和诸葛亮的见解高于自己,所以刘禅十分恭顺地遵从了他们的意见。从17岁到28岁,难道刘禅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青春逆反期”,让他刻意地去反抗压在自己头上的权威吗?或许有,但是最后他的表现仍然是一个字:顺。

西汉时流传下来一个成语“萧规曹随”,说的是宰相曹参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上一任宰相萧何,所以完全按照之前的成规办事,因此政事得治,有条不紊,曹参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

刘禅的表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起来的不作为,其实只是顺应原来的趋势,没有根据自己的喜好再任意胡作非为而已。

这样的刘禅,如果真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实在是多少有些不公正。

至于降魏,至于乐不思蜀,君不见,降旗背后有千千万万不再受战火纷扰的蜀汉百姓?一身受辱,万民平安,虽然被人嘲笑无情,在那个乱世,试问那位发出冷笑的司马昭又有什么利益他人、光耀万世的事迹呢?

本文参考《三国志裴松之注·后主传》、《三国志裴松之注·先主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