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析护理专业当前就业形势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务处“关于制(修)订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依据,充分尊重临床一线对实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面向湖北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把握行业对本专业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提出专业改革思路,形成专业改革建议。

为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从湖北省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入手,通过调研护理专业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去向及其职业岗位,以此作为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内容、结构的依据。

2、基本思路和方法

为使本次调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组建了由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调研小组,由调研组成员和成员单位共同完成调研工作。

2.1调研时间:2019年1月-2019年6月

2.2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关键词语界定→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修正”;

2.3调研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走访交谈、专题座谈、网上查询、专题研讨等,问卷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向,所需人才规格的定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资格证书等的要求;

2.4调研范围:湖北省内,对象包括行业、企业、学校、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

行业调研:旨在了解护理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企业调研:旨在了解企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业调研的对象有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一线管理和工作人员。被访问者不分年龄、性别、职务,均用问卷和座谈方式;所请的专家以临床一线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为主,她们在本行业和护理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瞻性的了解,调查以座谈或专访形式进行。

调研组通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专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本专业的工作项目、职业能力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

学校调研:旨在了解高职护理专业的现状。

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调研:旨在了解护士职业资格鉴定的最新要求和变化趋势。

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调研:旨在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取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护理人员数量性不足

全球性缺乏:据统计,全球护理人员缺口达300万以上。

全国性缺乏:据卫生部统计,至2020年底,我国与WTO的相关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到2020年我国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14,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比1:1.25,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平均为0.6:1,按照《纲要》进行预测和规划,我国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20万人/每年。

地区性缺乏:武汉市15所三级医院中,护士与病房床位比达到0.6∶1的医院共有6所,占40%;8所二级医院中有7所医院的护士与病房床位比达到0.4∶1,占87.5%;一级医院2所,由于所调查医院为职工医院或新建医院,在护理人员配置方面较合理。

1.2 护理人员结构性短缺

《纲要》要求到202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

对湖北及周边地区的20多家医院的调查显示,湖北地区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8%;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亟待提高。

1.3人员质量性短缺

近年来社区护理、医院专科护理迅速发展。湖北省卫生厅表示,到2012年武汉市将建成一支基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护理队伍,每千人口社区护士人数不少于3人,社区医护比不低于1:2。可见,大力发展专科与社区护理教育势在必行。然而传统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相对较窄,人文素养相对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护理社区化和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

1.4 社区护理模式欠缺:社区护理机构功能与体制不健全,医疗人员的选用不严格,导致社区护理功能欠缺。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护理机构越来越多,据有关数据表明,从2002年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增加2.4亿,占人口16.6%,由此而引发的健康需求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护理需求量日益增大,提高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照顾和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力度已迫在眉睫。

1.5 护理教育模式陈旧:高等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的情况,客观上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缺乏直管的附属医院,主观上则是“三段式”护士培养模式在国内仍占主流。目前传统的做法是护理专业课教学基本在校内完成,然后通过生产实习来强化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训练。医学基础课与临床护理课脱节,临床护理课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由于一部分临床护理教师来自于临床医疗专业,护理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医学理论教育,轻护理知识、技能和护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影响护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护理专业师资团队结构问题。目前国内不少承担临床护理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讲授护理知识和技术时缺乏护理实践经验的支撑;二是临床医生和护士为主体的兼职教师,课程教学存在医学系统理论和规范化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等弱点,三是早期的专业护理教师,在讲授疾病知识时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另外早期脱离临床,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不足。临床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表明,护理人才的培养,重在一定的学习场景中对护理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并在职业场景中实施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为护生的专业学习提供真实的或虚拟的临床护理场景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临床教学机制。

1.6 发展趋势:卫生部2016-2020《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护理人才属紧缺人才资源,到2020年我国的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医护比例应达到1:1.25,三级医院护士与床位比例应为0.6:1,二级医院需达到0.4:1。而目前资料表明:武汉市医护比平均为1:0.8,护床比为只达到0.33:1,与国家卫生部要求有很大的出入。我省印发的《湖北省三级医疗机构护理示范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病房护士与床位比未达到0.4∶1,医院护士总数未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的医院不得参加评审,这预示医院将招收大量的护士进入临床队伍。

世界银行在其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报告中指出,医护比应该达到1:2或1:4,世界许多国家的护士与床位比都基本保持在1:l以上,我国2001年全国平均护士与床位比为0.4:1 ,可见护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按照卫生部规划的比例进行预测和规划,到2020年,医护人数均将达到445万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1.25,以此计算,我国尚缺数百万名护士,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平均年净增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专家建议应为预测数量的1.25倍),预计2020年后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在20万左右

2.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1  在调查中发现,40%的三级医院平均病床使用率高于100%,无形中降低实际床护比,而且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实际床护比均未达到1∶0.6。目前,在全国142.6万名护士中,我省各级各类卫生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岗位的护士达32万人,其中在三级、二级、局级企业医院的人数,有2、51万,其余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区所属院、站,所等专科性医疗机构,少部分在社会个事业单位和医疗门诊从事护理工作。

2.2 护士岗位缺编:我省在编护士只达到56%,临时护士占领44%,所属院、站,所等专科性医疗机构大致如此,此外,据有关统计,近5年来,出国护士,改行护士等流失护士的比例占13、6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位全球倒数第三,而湖北省目前平均每万人口护理人员配置数仅1.2人,整体缺口较大. 临床护士编制严重不足,缺编率平均为31.3%因此,

2.3 医护比、床护比比例不达标:根据卫生部近期的调查,我国目前床护比符合编制要求的不足20%,。我国护士配置明显不足,床护比严重失调(4-5:1),武汉市只达到1:0、33,远远低于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1:0、4-0、6),医护比一个医生还“分不到”1个护士;白班护患比例平均1:7,公休日、节假日护患比平均1:15。重症监护、急重疹病人使护患比例更加缩小,很多的护理工作由家属和护工代替,不仅未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反而引起大量的医疗纠纷。

2.4 护士人才学历结构不尽合理:所调查的武汉市25所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6.51%。据《湖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2006年底我省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6.9%,可见武汉市25所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结构高于湖北省总体水平,说明随着近年高等院校扩招,大量本科、大专毕业护士进入临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大多数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及武汉市“1+8“城市圈的卫生服务机构的中职生比例达到了60%《纲要》指出:到2010年,护理人才学历结构本科、专科、中职的比例逐步达到2:3:5,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40%。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口已成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

3.护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通常在医疗服务机构的以下工作岗位履行护士职责:

代码

科室名称

代码

科室名称

代码

科室名称

代码

科室名称

01

病房

05

急诊(科)室

09

社区护理

13

医技科室

02

门诊

06

监护室

10

供应室

14

其他

03

中医病房一

07

手术室

1l

护理部

 

 

04

中医门诊

08

产房(助产)

12

医院感染(科)

 

 

4.护理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国务院于2008年初通过的《护士条例》明确规定,只有受过专门训练并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护理工作。“专门训练”是指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院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护士执业证书”获得的前提条件是指通过每年一次的卫生部组织的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5.护理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本次调查为17届用人单位共11家,其中事业单位占90.9%,企业单位占9.1%。单位从外部招聘时,主要使用的招聘渠道是:校园招聘 36.4%,个人上门求职36.4%,人才市场招聘 18.2%。用人单位可接受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临床护士岗位 31.3%,门诊护士岗位 18.8%,社区护士岗位 12.5%,保健护士岗位 12.5% ,高级护理员岗位12.5%, 护理保育员岗位3.1%。以上数据显示单位主要招聘的岗位是临床护士,主要招聘渠道:校园招聘和个人上门求职。

6.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小结

6.1 人才培养方向

95.4%的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护理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应用型”为主,也就是说,护理专业毕业生应主要担任临床护士、社区护士等技术性工作。

6.2 人才规格定位

90.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主要面向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主要是医院的临床护理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

6.3  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

从调查问卷来看,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应具有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必须扎实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临床护理知识;此外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生除了接受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外,也应加强护理专业人才的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并具备一定的护理科研基础。

6.4 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结构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应该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的能力,特别是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并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及护理科研能力。能熟练掌握英语、普通话、计算机,并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6.5 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的素质结构

50%的调查对象认为,生应具有较高的护理人文素质,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 ,护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6.6 护理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

8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中应加强临床见习和社区见习的学时。9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校内实训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应增加时间,而毕业综合实训40周相对而言比较充足。

三、护理专业现状调研

1.护理专业点分布情况:湖北省内有以高等专科及高职教育为主的护理专业分布点27个,我院主要面向全国招生,为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已培养护理人才846人,目前在校学生796人。 

2.护理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我院护理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输送护理人才,主要以武汉市及周边毗邻地区各级医院为主。近三年招生情况详见下表:

  

年份

2015

2016

2017

招生数量

430

118

229

 

专业毕业生96.6%分布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各地市州、县、镇医院,门诊机构与乡卫生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岗位中临床护士岗位占 31.3%,门诊护士岗位 18.8%,社区护士岗位 12.5%,保健护士岗位 12.5% ,高级护理员岗位12.5%, 护理保育员岗位3.1%。以上数据显示单位主要招聘的岗位是临床护士,分布在包括各科室病房、门诊、急诊、ICU、手术室、医技科室、产房、护理部、供应室、医院感染科。 

3.护理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对象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与17、18届高护毕业生(总人数为248人),均为护理技术岗位人员。对于专业教学与课程,大家一致认为综合护理教程、临床护理技能在护理教学中十分重要,机能实验基础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对于提升职业素质很有用。认为用处不大、可删除或整合的课程有:国外护理学概论(占12.9%),机能实验基础(占6.8%),护理专业英语(占5.8%),人体机能学 (占4.8%),预防医学(占4.1%),社区护理学概论(占4.1%),中医护理(占4.1%)。由此可看出临床综合护理技能在护士就业岗位中最为重要,下一步的专业教学应在加强临床综合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整合与改革中狠下功夫。

    在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式方面,认为订单式培养,按医院需求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者占44.4%,认为培养模式应先在学校学好理论,再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者占55.6%。可见牢固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是掌握医学护理临床技能的前提及做好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护士的必备条件,是来自行业的真实呼声。

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专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本专业培养面向卫生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工作,具有救死扶伤,防治和护理疾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具备熟练的生活护理、治疗护理、急救护理等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培养方向定位是准确的,符合当前行业的现状与发展需要。

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

专业委员会专家和行业技术骨干们对我院护理专业参加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工作,就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进行了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改革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充分的肯定。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将《护理学基础》、《护理人文学》重整为《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改变了原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体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但临床专科护理这一重要的课程模块目前还没建立起更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在打破学科界限与原有学科式课程体系方面仍需深入研究与探讨。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十分必要、很有意义。

3.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来自行业的声音一致认为,医学护理专业实践性极强,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对于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行业专家与分布于各医院毕业生对专业教学建设具体方法建议总结如下:

3.1 校内实践教学配备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并有一定的兼职老师及实训指导老师。

3.2 项目教学的试点改革十分新颖,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的挑战相当大。教师需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学生需积极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和社区实地考察、实行仿真性的校内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开展得好的话,可大大促进医院与学校之间教学与医技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建议老师们多下功夫,积极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3 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指导与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做法如在护理操作培训时候应结合当前护理模式,不要死搬硬套教科书;学生见习时候,临床带教护士应与在校教师陪同讲解学习,让学生在临床见习更清晰更深入。

3.4 更新护理教学设备,完善教学条件,并加强书写护理记录的训练,延长实习时间。

3.5 提供更多专业拓展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自身竞争力。

3.6 废除无用、无意义的科目知识,多从实际考虑教学方向,与时并进,尽量避免用无实际作用的陈旧知识约束学生,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长处。

3.7 增加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尽可能教授学生就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3.8 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需自身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术过硬,具有注册护士/医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素质”。

4.护理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4.1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请:聘请具有高级职称,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在湖北省护理行业中具有相当影响力、能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的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这名专业带头人将担任专业顾问,主要负责组织专职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和新技术学习,审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协调学院与医院关系。

4.2 专业教学骨干培养:制订个性化的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并进行年度考核;通过考察学习、培训进修及下企业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4.3“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5-8名左右教师到医院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并进行年度考核;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合理的专业教师梯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结构达95%以上。

4.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来各级医院或社区的护理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校内实践教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能够动态适应课程变化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并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4.5为了进一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选择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规范、技术先进、有教学场地(教室)的三级医院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和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兼顾相关专业和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新建、扩建和改建护理专业七大实训基地。

4.6构建顶岗实习实训体系,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本人三方综合评定,并将该顶岗实习成绩作为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之一;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参加教学监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档案,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社会、企业的评价,对培养过程进行动态调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