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新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析和综合的含义区别在于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新论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新论

2024-07-18 0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中关于研究的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卷, 第23页), 和在 《 导言》 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 两条道路” 的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第17- 26页) , 表现出其研究方法的三个要点: 第一, 研究方法是一个关于方法的集合, 既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方法论, 又包括具体的在某一方面的技巧和规则第二, 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总和, 这个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 再从抽象到具体; 第三, 这个研究过程的实际内容是: 首先充分地占有材料, 然后分析材料的发展形式, 最后通过探讨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个概念体系, 即理性具体。 那么, 在马克思本人的论述和学术实践活动中, 他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呢在研究方法的起点上, 马克思主张研究应该从事实出发。而马克思所说的“事实”, 主要是“物质的经济的事实”, 即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的经济活动出发, 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以及最终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必然发展趋势。这里的依据就是唯物史观, 即唯物史观的作用在于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经验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事实, 马克思认为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典型事实法%26 %26 %26 这是马克思所说的事实的另一个特点。在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事实之后, 马克思主张从这些事实内部中相互对立的要素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作用, 这构成马克思“从事实出发” 的方法的第三个特点。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 事实与价值、事实与理论假设是同时存在的, 而事实总是整体与个体的统一, 因此, 在研究方法的起点中这几个问题也是马克思必须考虑的。在事实与价值的问题上, 马克思在主张从事实出发的同时, 并不否认价值判断的意义。他的价值判断的特点在于以非道德层面的善为依据, 尽量避免从道德层面的善进行社会的伦理批判。在事实与理论假设的问题上, 马克思在主张从事实出发的同时, 并不否定理论假设的重要性,《资本论》中就有许多著名的理论假设。马克思认为, 理论假设应基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事实之上, 它们不是可以任意设定的论证理论的工具。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看, 马克思是一个整体主义者, 这意味着他研究的重点是具体事物中具有决定性的特殊性。 概念是研究方法的核心。在概念问题上, 马克思认为概念不等于观念, 概念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是思维对实在的主观反映。马克思获得概念的方法主要有抽象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马克思运用抽象法来获得典型事实; 分析与综合是不可分离的, 马克思统一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 从典型事实中发现事物的特有本质; 归纳方法在马克思那里主要是用来说明分析的结论的; 他的演绎方法的起点是客观的、具体的一般, 而不单纯是思维抽象的结果; 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过渡的依据不是对于概念本身的分析, 而是对于概念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历史考察。与传统的方法不同, 马克思从研究对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界定概念, 而不是仅仅从研究对象中抽象出共同的属性。这是马克思定义概念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终点是理性具体, 也即理论或概念体系。形成理性具体的完整过程是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 尽管在科学研究中并不一定必须经历各个阶段。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和学术实践中得出这个结论。构建一个理性具体, 首先要确定起点范畴。在马克思看来, 起点范畴是一个简单的、抽象的、普遍的范畴, 用它可以解释理性具体中的其它范畴。起点范畴并不是绝对的抽象, 而是要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进行选择。起点范畴应该体现研究对象的特点, 而不仅仅是抽象的共性。这是马克思确定起点范畴的方法。 马克思主张理论要为改变世界服务, 用来改造世界的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 科学研究的另一目标是发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与改变世界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正确地研究了具体对象的特殊性, 才能科学地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确定研究目标的方法。 马克思认为理论既有优劣的差异, 也有正误的区别。他认为, 一个正确的理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逻辑体系的一致性, 二是能经受实践的验证。在理论验证问题上, 马克思并不否定预测的重要性, 但并没有将预测作为唯一的理论评价标准。这时马克思评价理论的方法。 以上我们从研究方法的两个阶段和三个基本点, 以科学研究的一般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 简要勾画了马克思在整个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方法。从这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是选择研究中经验事实的方法; 形式逻辑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等, 都是马克思获取概念的方法;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则是马克思确定理性具体中概念顺序的方法。所谓的“实证性”, 只是说明马克思重视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这与方法有关的话, 可以视之为马克思研究方法起点的一个特色, 即主张研究要从经验事实出发。而具体抽象具体, 与其说是一种方法, 不如说是一个过程, 即科学研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考察, 我们还可以发现, 马克思研究方法的特点并不在于其完全是独创的, 而在于马克思对于每种方法的运用都有他自己的特色。鉴此, 以往关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的某些说法有失偏颇。 从方法上说, 我们认为以往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中所说的“研究” 在方法维度的内涵, 多是从研究与叙述之间的关系上展开, 对“研究” 的内涵的界定多是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研究方法与上升方法, 研究方法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具体、矛盾分析法等的关系中展开, 而没有从研究发生过程的角度, 对马克思在此处所说的“ 研究” 进行方法层面的阐述。而且, 以往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考察往往局限于《资本论》的方法, 而对《资本论》方法的考察又主要是从叙述方法的角度展开。 过去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所进行的考察,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学还是哲学领域成果都是很丰富的。 但是, 以往的学者由于没有从研究发生过程的角度具体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 第二版跋” 中所说“研究” 的内涵, 因此并没有把基本方法论层面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内容来看待。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物论、辩证法正是马克思确定研究起点的方法。因而, 把这些方法排除在“ 研究” 之外, 就会使得对研究方法内涵的阐述显得过于狭隘, 无法充分阐释马克思对“研究” 的解释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无法理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以往研究的另一明显不足之处则在于, 一些重要的内容如事实与价值、事实与假设、整体与个体等, 竟然很少涉及, 从而使得我们的研究与国外的研究缺乏基本的对话平台。这也是造成我们在这方面长期没有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 导致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误将“研究方法” 作为一个单一的方法, 二是没有从研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待“研究方法”。 换言之, 这一切都源于研究者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中所说“研究” 作了狭隘的理解, 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没有从发展过程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在此处所说的“ 研究”, 即没有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中所说的“研究”, 与他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中所说的“两条道路” 合理地联系起来考察。 除了从研究发生、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外, 人们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 这就是: 既然研究方法包括各种层次的方法, 那就可以以方法的层次为标准, 从最基本层次的方法开始来逐个考察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即分别考察马克思的本体论、认识论、研究材料的方法、建构理性具体的方法。 但是, 我们认为这个考察方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 首先是,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重复。在说明马克思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时这个问题不明显, 但在说明研究材料的方法时, 会再次涉及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 因为它们是说明研究材料的方法正确与否的依据。其次是, 这种安排比较松散, 不容易看清本体论、认识论与研究方法的内在关系, 因为这种安排把处理材料的方法狭隘化, 好像处理材料的方法与本体论、认识论关系不大。其实, 本体论、认识论就是处理材料方法的起点和依据, 完全应该放在研究材料的方法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而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说明。 此外, 马克思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内容有很多层面, 并不全是与研究方法相关的。我们这里所考察的是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而不是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因此, 我们需要探讨的是马克思的本体论、认识论中与研究方法相关的部分, 而不是其全部。 如果我们以从具体抽象、再从抽象具体为过程, 以如何占有充分的材料、如何分析材料的发展形式和如何探讨形式之间的内部联系为内容, 那么就可以克服第一种方法中安排各种方法之间的层次所带的混乱。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展开对研究方法的论述是非常自然的, 首先是有明确的文本依据, 其次是比较容易安排论述的内容, 即我们沿着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 从起点到终点, 逐步考察马克思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当这个过程结束时, 马克思的整个研究方法的体系便完整地显现出来了。我们不是从方法来阐述方法, 而是从研究发生的过程来阐述方法, 从马克思实际的研究活动来阐述方法。这种考察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发生过程的考察, 但又克服了以时间顺序叙述所带来的弊端, 因而实际上是对研究发生的内在逻辑的考察。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网编辑删除了注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