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积极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感悟的好处和意义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积极意义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积极意义

2023-07-17 2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总体上说,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展现了中国社会正在崛起的群体力量,相对于日本的动漫、韩国的游戏,网络文学是中国式的表述方式。东方世界的这三种新的文化形态都有着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

  网络文学的民间性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口传文学。中国人喜欢讲故事,喜欢听故事。我记得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偶尔还到书场去听说书、扬州评话。这种民间的文化传播方式形成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土壤。与西方的精英化方式不同,在中国,乡野的甚至是粗陋的文学,正是滋养伟大文学的摇篮。中国古代的历代战争和王朝更替,对于民间文化来说,好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俗话说:“皇帝万万岁,小民天天醉,你谈你的庙堂之事,我说我的红男绿女。”但是这个土壤在20世纪实行整齐划一的乡级、村级管理制度之后,逐渐盐碱化了,丧失了活力。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只说了其中的一面。我想说的是,在中断了几十年之后,网络文学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民间文化现场,这给中国文学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学群落式微的今天,网络小说作者借助网络空间的零距离,使不同区域的作者形成了新的文学群落。

  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它对当代文学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我有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网络文学解放了文学的虚拟性。虚拟性既是网络的特征,同时也是文学的特质之一。我们可以发现,由多种信息交汇的网络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隐喻世界,它为艺术想象提供了特殊的支点。互联网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与真实的世界之间构建起一个仿真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满足了人们企图通过想象扩展自己现实世界的欲望,又以其比传统传媒艺术更加可感的特性,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

  比如在2000年走红网络的修真玄幻小说《 缥缈之旅 》开头的情节就是:主人公李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后而误入修真界,由此开始了他在修真界所向披靡的“缥缈之旅”。李强这个人物在虚拟环境中十分强大,但并非超人,他时常油腔滑调地轻松搞笑,强敌当前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无论师尊、朋友,还是敌人,都拿他赖皮的本事无可奈何,但他运气却超乎想象地好。这些特征投射了日常生活中消解困境、逃避压力的行为模式,消解了英雄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威严带来的距离感和压抑感,李强的形象符合当代青年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期待,满足读者超脱现实困境、寄托自由精神的向往,从而带来感官愉悦。文学的虚拟性在网络上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在谈到小说真实性的时候,常常有人指责网络小说天马行空,胡编乱造,缺少真实性。我很赞同吴义勤的一个观点,就是小说的真实性应该有一个参照系。我们拿什么做网络小说的参照系呢?过去,传统文学讲典型性、典型人物,往往对应现实世界,而对于网络小说我们就应该转换视角。我们考察网络小说的真实性,应该充分考虑它的虚拟性。可以这样说:一部小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的人物、环境和事件,是自成一体的;如果你把其中的一部分抽出来,它可能就是荒唐的、不真实的,但它在里面就是真实的。

  第二,网络文学转换了文学的表达机制。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解构了文学的严肃性,我认为这样描述不准确。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游戏精神在网络文学中发挥了积极意义。网络小说《

  悟空传 》是这方面的实例。这部小说的写作灵感源于古典名著《

  西游记 》和现代港片《 大话西游 》。作者借用了前者的人物关系、渊源,提取了后者的叙事方式、语言,以古代西游人物演绎现代西游情节,表现了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以《

  悟空传 》为题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可以解释为“关于孙悟空的传记”;第二是概括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感悟虚空”。这无疑和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悟空传 》将原著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时空转换,让古典名著里一心朝佛的取经师徒脱胎换骨,变成了有爱有恨有欲有求有苦有痛的“人”,巧妙地诠释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用冷冷的幽默勾得我们笑、深思、被感动。一篇网上评论说:“我们生活在没有英雄的时代,一切神佛都被我们打破了。所以只有我们这一代会对这一作品流泪。”正是由于现实意义与神话背景的完美结合,网络世界的“虚拟真实”与作品的精神诉求相得益彰,才使这部作品的文学表达机制产生了有效转换。

  第三,网络文学的去意识形态化。我认为,网络文学的去意识形态化,并不是网络作者故意为之,而是中国的现实的确到了精神换代的时候,也就是所谓断裂的出现。

  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总体上以意识形态为主轴,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力量始终处在强势地位。80年代的先锋文学和90年代后期的个人化写作,尽管有模仿西方的痕迹,但却是一种对文学本体的呼唤,是中国式的对文学价值的修正,它提醒人们:文学还有另一番天地。

  网络文学在客观上自动消解了意识形态主导的问题。首先是网络作者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没读过朦胧诗,不知道中国有哪些文学期刊,不知道当代文学的正统面貌如何,也不关注文学的社会价值;对于传统文学他们似乎是一群外来者,因此对于意识形态也不存在承载与放弃的问题,他们只是听从自身的感受,写出自己内心的需求。其次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境遇有别于上一代人,他们在阅读动画、漫画,追逐网络游戏中长大,对虚拟世界有特殊的亲近感,在现实中,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道德约束宽泛、但生存空间紧迫的转型社会。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生活,他们不被要求具备上一代作家的思想资源,他们是彻底思想解放的一代人。当然,他们并不麻木,甚至还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很多网络军事幻想小说中,未来中国的强大被他们描绘得淋漓尽致。总之,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和当代文学中描绘的中国并不一样。

  第四,网络文学回到文学的起点寻找原创力。大量的网络小说涉及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哪里?”“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问题,以及身份认同问题。按照传统价值体系,我们已经不用回答这些问题,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现在看来,在我们的现实环境中,这些问题正在卷土重来。

  架空和穿越是目前网络小说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的目的是为了回避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境,用特殊办法解决那些我们当下正在经历而又无法回答、不能解决的问题。

  前不久结束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当中有两部值得一提的作品:一部是《 新宋 》,一部是《 韦帅望的江湖 》,这两部都涉及到了重建价值体系的问题。

  比较成功的架空历史小说《 新宋 》是以王安石变法为历史背景展开的故事。如果说大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这个转折点最关键的事件就是宋神宗熙宁二年的王安石变法。书中的主人公石越就是在这个时候,跨过了近千年的时光来到了公元1069年的大宋朝。有人将《 新宋 》同二月河先生的“康乾三部曲”相比较,认为颇得要领,但这无疑会触碰到一个问题:即二月河的作品基本是以历史事实为背景的,而《

  新宋 》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换句话说,《

  新宋 》若与“康乾三部曲”神似,就违背了架空的目的。石越在《

  新宋 》中遭遇各种麻烦,既符合权力场的实际,增加了故事的情节性,也给了他以现代专家身份展现才能的空间。

  《 韦帅望的江湖 》是一部新人作品,在这次盘点当中脱颖而出。小说主人公韦帅望是个懂得用情的小孩,他失去了母亲,却顽强地成长起来。他机智过人,擅长诡辩,顽皮,无赖如蜡笔小新,好色如韦小宝,是一个纯真和成熟兼备的矛盾统一体,而他最显著的个性应该总结为:蔑视、打破和重塑成人世界的规则,唤醒了读者对成长过程中丢失的对纯真的情感的信赖感。这样的人物,集中了当代少年的重要人格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在书写方式和人群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网络写作”不再业余,涌现出一大批以写作谋生的人,业界称其为网络写手。他们的写作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他们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的收入也是传统写作难以想象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说,这个写作群体被完全纳入商业文化的范畴,成为理论研究与批评的盲区。由于缺少充分的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网络文学至今仍处在“无序”状态,它的海量更新与迅速淘汰,有可能埋没了一批有才华的作者,这也许是当代文学所面临的无奈现实之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