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朱元璋首创?真实的历史令人大失所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函数是谁创立的呢 八股文是朱元璋首创?真实的历史令人大失所望

八股文是朱元璋首创?真实的历史令人大失所望

2023-05-05 1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之所以我们会异口同声的如此想法,主要还是在于八股文兴盛在明清时期,且教科书中将朱元璋描绘成了一个控制欲极强,且容不下他人意见的人,不但极端强化皇权,而且还设立锦衣卫去刺探别人隐私,这样的皇帝,说他为了个人利益,弄了个八股文祸害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逻辑上是能讲得通的。

而从历史书籍中来看,明太祖朱元璋与八股文能够划上等号的原因在于《明史》中朱元璋与刘伯温讨论科举选士的一段记载: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

朱元璋制定新朝科举制度的时候,只是规定“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对于行文格式,只是规定了“以典实纯正为主”。

这样的规定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现代考试中对于行文格式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朱元璋的目的主要是改变隋唐时期散漫的文风。

主编《明史》的清朝学者们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八股文到底是确定在何时。

清朝有个喜欢考据的学者胡鸣玉,他曾经说:“今之八股文,或谓始于王荆公,或谓始于明太祖。”

可以看出,即使距离明朝非常近的清朝时期,绝大多数学者和知识分子也不知道八股文到底是何人所创,有人说是王安石,有人说是朱元璋,谁也弄不清楚。

所以主编《明史》的清朝学者们对于这段记载也仅仅是一笔带过,没有过多的解释,而后世当中,有些人粗略的看了一些《明史》,在八股文的介绍当中看到了朱元璋的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这是极不公平的。

事实上,考据学者胡鸣玉在说完上述话之后,后面还有三个字:“皆非也!”,也就是说,他既否定了王安石创立八股文,又否定了朱元璋。

八股取士开始于何时

在胡鸣玉陆续的考证中,他发现,在明宪宗成化之前,根本就没有一篇流传于后世的八股文章,这对于极其重视文化思想的明朝是极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八股文开始于明宪宗成化时期,准确的说应该是成化二十三年二月,明朝前七位皇帝时期的科举取士并未采用八股文,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八股文是何种东西。

明宪宗死于成化二十三年八月,这年二月,确立了荼毒中国近三百年八股制度。

但这跟明宪宗其实关系也不大,成化二十三一月,明宪宗宠爱的万贵妃病逝,他对于万贵妃的钟情和痴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在听闻万贵妃离世的消息后,便感慨自己也不久将离开了,整日失魂落魄,哪有什么心思去管其他事情。

所以,八股制度很有可能并非是统治者故意推动的,而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八股文的“价值”

实际上,八股文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宋朝初年,叫做‘时文’,后来王安石变法,提倡经义,简单来说,就是以前考的是语文,谁语文好谁当官,王安石变法之后不行了,改考哲学了,谁哲学好谁当官。

而到了元朝的时候,重视汉文学的元仁宗重开科举,时文才再一次被推上历史舞台,后来明初又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而在“经义、经史、策论”三科当中,对于经义的推崇远远高过其他两科,所以发展了百年以后,到了明朝中叶明宪宗时期,八股文自然而然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八股文之所以能在往后三百余年的历史当中成为社会的主流,跟它的“价值”是分不开的。

八股文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最大的价值就是给出了一条相对公平的道路,让底层的人能有一条路翻身。

而对于八股文空泛没有实际用处的说法,明清两朝统治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他们虽然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但并没有将中举的学子立刻登用,而是在培养个一年半载之后才开始让他们上手工作,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中进士之后,实习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被委派事情,可见八股文取士的目的并非是选取最聪明的那一类人,而是最努力的那一类人进行培养,然后留用。在这一点上,八股文考试其实和我们今天的高考有些类似,虽然我们在高中或者大学的时候学习的知识很多很复杂,但对于进入社会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而之所以还要高考,就是要选择出学子当中最努力的那一批人,日后加以培养。

评:总的来说,虽然八股取士有相当程度的弊端,但也有被后世曲解、刻意夸大的嫌疑,将王朝的落后乃至覆灭归咎在八股取士上面是极其短视且不负责任的。八股制度是当时社会的产物,不存在于某些人刻意制造和推动,应该看到它在当时的合理度,正确的看待历史,了解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