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大本营旅游最佳时间,几月份去珠峰大本营最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几月份去成都最合适 珠峰大本营旅游最佳时间,几月份去珠峰大本营最好?

珠峰大本营旅游最佳时间,几月份去珠峰大本营最好?

2024-06-09 1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去珠峰大本营最佳时间,珠峰大本营几月份去最好

由中国西藏旅游网于2022-08-12 16:57:15编辑

珠峰大本营是去西藏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作为欣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的最佳观赏地,西藏的珠峰大本营一直是游客心中的圣地。因为其路途遥远,且海拔很高,大部分游客去珠峰的机会比较少,就想要挑选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去,那么到底几月份去珠峰大本营最好呢?

如果是比较海拔高原反应,最好是七八月去;如果希望能够一次成功看到珠峰全貌,冬天其实是最好的时间,其次是春秋。综合来看的话,应该选择春天4-5月或者秋天9-10月去珠峰大本营最好,性价比最高。下面将为您详细说明各个季节去珠峰大本营的优缺点方便您选择。

春天去珠峰大本营旅游(3-5月)

优点:

1.看到珠峰全貌概率大;春天还没进入雨季,云层还没有大量来到喜马拉雅山,游客还是能够有较大概率看到珠峰全貌的,也有机会看到珠峰的旗云等奇观。

2.从拉萨到珠峰沿途风光好;拉萨到珠峰大本营会路过一些西藏的乡村,春意盎然,播种繁忙,可以感受不一样的西藏村寨风光。

3.春天的珠峰不算太冷,温度总体还算合适,还是适合观赏珠穆朗玛峰的风光。人体也算比较舒适。

缺点:

1.3月份天气还冷,温度低,要穿多一些;

2.珠峰的帐篷营地在4月底才回归,在此之前住宿选择少一些;

春天的珠峰

总结:春天比冬天暖和一些,比夏天看珠峰的几率更大。

夏天去珠峰大本营旅游(6-8月)

优点:

1.气候暖和湿润,人体更为舒适,更不容易高反。雨季多降雨,气候没那么干燥,会舒服很多。更多关于高反的信息请参考珠峰大本营高反和海拔攻略。

2.温度更暖和,不用层层包裹看珠峰。夏天温度白天可达20多度,两件衣服就够了。去珠峰更轻松。

缺点:

1.雨季,有较大概率云层会遮挡珠峰,不利于观赏珠峰的全貌,也不利于看珠峰的日出日落和星空。同时,大量降水也可能让道路被冲毁,有可能影响行程。

2.旺季人多,珠峰住宿更贵。旺季时候去珠峰的人很多,游客有时候都没地方可以住,只能趁夜返回定日县。

3.游客太多导致和珠峰纪念碑拍照可能要排队。珠峰有一个8848高度纪念碑,是打卡的好地方,特别是当珠峰被遮挡在云雾中,也只有纪念碑才能证明自己去过珠峰大本营了。

夏天的珠峰

总结:夏天是珠峰旅游的旺季,也是西藏最舒服,高反最弱的季节,但能不能看到珠峰全貌要看运气,而且会面临珠峰人很多,物价上涨,排队等情况。

秋天去珠峰大本营旅游(9-11月)

优点:

1.雨季过去,看珠峰更容易。云层减少,看见珠峰日出日落概率更高。

2.旺季过去,去珠峰人更少,无论是住宿乘车还是观景,人数都减少,价格也相应便宜一些。

3.风景优美,日喀则的秋收景色也美。从拉萨去珠峰的沿途风景更迷人,西藏的秋景也很美。

4.秋季去珠峰大本营性价比高,从各方面来看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缺点:

1.10月下旬开始变冷,去珠峰需要穿很厚实的衣服。

2.帐篷10月底就撤走了,住宿会少一些选择。

秋天的珠峰

总结:秋天和春天一样性价比比较高。适合前往珠峰。

冬天去珠峰大本营旅游(12-2月)

优点:

1.便宜。冬天去西藏最便宜,很多景区都免门票,珠峰大本营也不例外。另外,淡季的住宿也会便宜一些。

2.看珠峰全貌的概率最大,适合看雪山,不仅仅是珠峰,其他的雪山比如南迦巴瓦等都更容易看见,因为冬天是干季,雨水少,能见度更高,遥望雪山非常容易看到全貌。

缺点:

1.比较冷,冬天的珠峰尤其是晚上是非常冷的,冬天去珠峰住宿我们都建议带个睡袋,既然会比较暖和。

2.更容易高反。冷也会让身体不适,加重高反,另外冬天更干燥,也会让人不舒适。所以要确认自己的高反不那么严重再去珠峰大本营。更多信息请参考冬天去珠峰大本营攻略。

冬天的珠峰

总结:如果去过高原没那么容易高反可考虑冬天去珠峰大本营,冬天看珠穆朗玛峰几率是最大,基本上都能看见,且冬天去西藏旅游便宜,也能省下不少的费用。

综上所述:去珠峰大本营4-5月,9-10月最好,夏天虽然是旺季,也不容易高反,但很可能因为阴雨天多而看不见珠穆朗玛峰的全貌,且人多消费也高。同时,冬天去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太冷了,身体舒适度不高也不是特别建议。4-5月,9-10月天气没那么冷,雨水少,游客也相对少一些,一切都是刚刚好。

想要了解更多西藏旅游相关信息,欢迎查阅中国西藏旅游网(www.tibetcn.com),或直接添加微信139 8909 6049,咨询最新西藏旅游线路以及报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