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群像,我哭着打五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冬奥会获奖的中国运动员图片 年度人物群像,我哭着打五星

年度人物群像,我哭着打五星

2023-05-26 0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年多前,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

  只因一项盛事的举行。

  2022北京冬奥会。

  如今想起“冬奥会”这三个字,我脑海中仍会有无数个被定格的瞬间如走马灯般闪过。

  但个人的回忆终究是琐碎的,我们关于冬奥会的共同记忆,正需要一部电影来承载,来带着我们一起回到那些美好的岁月。

  这部电影今天上映了。

  北影节时,我知道这部冬奥会官方纪录片《北京2022》作为开幕片被重磅推出,内心就有无限期待。

  它分量太重,也并不好拍。

  所有人都是见证者。

  你们看了,他们看了,我们也看了。

  导演陆川要想拍得出彩、拍得让观众满意,并不容易。

  今天影片终于在全国公映,派爷也是第一时间选择了买票观看。

  看完之后,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从银幕内外、多方视角,记录下特殊时期人类共同回忆的时代影像。

  说句不夸张的话,它拍出了年度最佳人物群像。

  一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一届让世界人民的目光聚焦中国的北京冬奥。

  电视机前的我们能看到的,是华丽的开幕式,是一场又一场汗水夹杂泪水的比赛,是一幕又一幕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分明圆满却又让人不舍的闭幕式。

  《北京2022》的出现给予了观众太多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当初在电视机上压根看不到的背后的故事。

  我们没看到,在这场冬奥会里,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善后,很多人数个月都不能回家。

  进入场馆前,父亲带着儿子来看他之后要工作的地方,告诉儿子自己要很久之后才会回来。

  不知是孩子调皮还是太过懂事,回了父亲道“你最好别回来”,从父子为彼此理发的亲密来看,原因大概率是后者吧。

  这位父亲的情况在整个冬奥会举办期间又何止一二,于是我们便在影片中看到了一群为父为母的工作人员借着手机视频中孩子的笑颜,以解思念之苦。

  电影让我看到了太多之前从未注意也不会注意的细节。

  我注意到了开幕式上那些可爱的小朋友。

  当特写镜头对准这一张张稚嫩的脸,才发现他们嘴里都在默念着数字,只为在最恰当的节点,舞出最圆满的舞姿,让世界看到中华之美,没有人敢想象他们究竟练习了多少次。

  我注意到了走在路上都要掏出小纸条学习英语的志愿者,我看到了站在寒风中为奥运健儿挥手呐喊的热心市民……

  冬奥在即,面对每一位来华的世界朋友,这些人所树立起来的是北京形象,更是中国印象。

  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烟花响彻在北京的夜空,更响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用纪录片中的话说,北京冬奥会的如期开幕,是人类团结协作追逐梦想的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胜利。

  得益于《北京2022》对这场胜利背后所有人物的细腻刻画,才终让观众看到这一个个平民英雄。

  所有人都希望能为冬奥会的运动健儿创造出更好、更安全的比赛环境。

  而当公众的目光对准运动员们,没有人能体会站在赛场前,他们到底背负了多少。

  冬奥会上,人们为17岁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一鸣惊人拍案叫绝。

  却看不到最后一跳前就锁定冠军,站在跳台背后他抱着教练所流下的复杂泪水。

  人们也为短道速滑武大靖再夺回一枚奥运金牌而雀跃欢呼。

  却看不到本就是冠军的他,背负着所有人期望的他,承受着怎样的重压。

  人们为羽生结弦痛失第一而遗憾可惜。

  却看不到他的梦想早已不是对冠军的追逐,而是只想超越自己,舞出心目中最完美的4A。

  还有乐观的牙买加雪车运动员,首次冰球项目夺冠的芬兰......

  很多人会说,体育题材纪录片最大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不怕剧透”。

  不怕剧透,是因为故事已经发生,结果已成定论,而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怕剧透,也是因为那些故事所传递的情感和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不会因为事先知晓而降低感动。

  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出现在大银幕上,会补足许多我们观赛时的情感留白。

  时过境迁,再回首,会有许多不同的触动。

  影片中让我触动最深的,其实是一个“落选者”的故事,钢架雪车运动员耿文强。

  此前耿文强为中国获得首个钢架雪车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也是靠着这个冠军,他为中国队在冬奥会上赢得了宝贵的一席资格。

  可在最终的队内选拔决定谁去参加这届在家门口的奥运会时,耿文强却惜败队友而落选。

  难以想象耿文强究竟是怎么度过那个难熬的夜晚。

  如果不是看过《北京2022》,我绝对不会知道,在钢架雪车这项比赛的背后,竟然还有这么一个让人深感遗憾的故事。

  冬奥会上,我们看不到的赛场之外运动员的喜与悲,都在《北京2022》中被尽皆呈现。

  他们的荣耀应该被见证,他们的痛与泪也值得被纪念。

  《北京2022》中有一个视角的呈现颇为特殊,来自场外的冰球摄影师布鲁斯。

  到了北京冬奥会时,已经是他拍摄冰球比赛的第47个年头,纪录片中他不止一次抒发着自己对冰球比赛的热爱与推崇。

  观看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导演陆川要设立这样一个视角。

  直至影片将要结束时,我才有些明白过来,并为陆川的高明而由衷赞叹。

  冬奥会上,摄影师就是观众的眼睛。

  观众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一同见证赛场上的每一次欢呼与失落,可站在镜头之后的摄影师,我们却是看不到的。

  直至这次纪录片,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些摄影师的庐山真面,明白他们也是冬奥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同样的,《北京2022》也没有记录这场盛会最重要的参与者:

  我们——观众。

  直至影片与观众见面,陆川以光影勾连银幕内外,将那一部分纪录片所缺少的,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珍贵瞬间随着影片的放映被逐帧带出,完成与影片跨越时空的内容交汇,此刻的它才是完整的《北京2022》。

  换句话说,作为冬奥会的见证者,我们的回忆也是《北京2022》的一部分。

  《北京2022》不只是冬奥会的纪录片,它更是那个特殊时期下由一场盛会所映射的时代缩影。

  于是,我们在影片中除了看到赛场上奥运健儿的呐喊拼搏之外,还看到了赛场外有人看着儿女的视频眼含泪水,也有人为核酸的情况焦头烂额,有人为烟花的绚烂而惊叹,还有人为冬奥会的闭幕而怅然若失......

  场内场外、银幕内外,《北京2022》将这场盛会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具象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北京冬奥版“清明上河图”。

  回看《北京2022》,从影片开始,它便将我们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当初那一个个大雪纷飞的日与夜。

  谷爱凌夺冠时人们争相传颂,武大靖险胜那天你是和谁一起庆祝,苏翊鸣站上领奖台时朋友们都在激动讨论......

  它让观众看到一场年度最佳群像,更让观众明白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冬奥会的绝对主角。

  派爷希望,所有人都能去看看这部由“我们”担当主角的电影。

  《北京2022》它是运动员的2022,是北京的2022,亦是我们所有人的2022。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