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用植保无人机哪个品牌好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4-06-19 0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3 农药选择

植保无人机在飞防作业过程中所选择的农药与常规农药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在开展飞防作业之前,一定要科学选择化学药物,避免堵塞喷头,导致飞防作业失败。一般情况下利用农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推荐使用水基化剂型的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水剂。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有可能会造成无人机的喷头堵塞、水泵寿命缩短等情况,所以不推荐选择使用粉剂类的农药。另外无人机飞防作业所稀释的农药比例相对较低,所以推荐选择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不能使用剧毒或者高残留的农药,否则可能会造成人畜中毒。在开展飞防作业时,由于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相对较快,用药量相对较少,所以推荐选择使用内吸性的化学药物,这类药物能够被作物很好的吸收,具有协同防治的效果,大大延长药物的防治周期。

2.4 明确作业参数

利用农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一定要掌握机械设备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洒,保证用药更加精确,避免出现重复喷药或者漏喷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飞行高度控制在2~2.5 m,具体的飞行速度应该依据当前的风力大小综合确定。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一般控制在3~4.5 m/s,这样能够保证防治效果。当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控制在2~2.5 m,飞行速度控制在3~4.5 m/s时,无人机的喷壶控制在4.2~4.5 m。一般每公顷的用水量控制在15~22.5 L,保证用药量达标,提升防治成效。

2.5 作业过程中的无人机操作要求

植保无人机在飞防作业之前,应该选择在空旷没有人或者很少人员经过的区域作为起降点。正式喷药之前,应该在防治区域设置警告线或者设置警戒牌,清理周边的人员。作业过程中应该按照提前制定的飞行航线和作业参数开展飞防作业,不能够随意改变航线和飞行参数,飞行距离应该控制在可视范围当中。在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每一个架次的无人机降落之后,都应该对飞机的重要部件进行检查,尤其是应该重点检查旋翼的运转,掌握电池的电量,及时更换电池,避免中途停止作业影响到飞防效率。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摔击、信号干扰、障碍物等技术问题,应该充分了解无人机的损坏程度,满足维修条件时应该将其维修之后继续作业,如若维修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更换备用的机械设备继续作业。

2.6 作业期间的工作人员要求

在喷药区域边缘应该设置明显的警告牌或者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能够进入到喷药区域。无人机操控工作人员应该与农用植保无人机保持5 m以上的安全距离,飞行时应该远离人群,作业地如果存在其他非操控人员,严禁操控飞行。无人机在起降飞行时应该远离障碍物5 m以上,平行飞行时应该远离障碍物10 m以上,遇到障碍物提前减速飞行。防控范围应该严格按照提前规划好的作业方案进行操作,同时应该了解周边的设施和空中管制要求。无人机驾驶人员不能在夜间驾驶无人机,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应该身穿反光工作服,全程佩戴安全帽,防眩晕眼镜,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并且处于上风向处,背对阳光操作。

2.7 作业后的维护

飞防作业完成之后应该将无人机驾驶回起降点并做好整理工作,加强装备的有效整理并清洁喷头。将放完电的电池回收并及时进行充电,妥善做好电池的存放和保管工作。另外飞防作业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效果检查工作,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情况,对无人机飞防作业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防治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农业智慧化、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植保无人机是中国机械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依托其高效的喷药能力和适应能力较为广泛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范围的水稻病虫害防治要求,大幅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成效,在未来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陆凉夏,徐彩萍,陆宗明,等.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1):78-80.

[2] 张后文.农用植保无人机及其应用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5):68.

[3] 黄礼团.植保无人机应用于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探讨[J].南方农机,2020,51(11):5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