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边境村寨的幸福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村小康村建设标准是多少 云南临沧:边境村寨的幸福密码

云南临沧:边境村寨的幸福密码

2024-07-02 23: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临沧市,边境线长290.791公里,有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3个边境县10个边境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20个自然村。

如何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展?2019年,临沧在云南省率先启动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引领乡亲们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让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没有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临沧的现代化。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是一项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自2021年全省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来,临沧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以“收信人”感恩奋进姿态,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向幸福村迈进。临沧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好”嘱托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事求是、“能快则快”原则,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持续聚焦产业提质、边民增收、精神富足等工作重点,压实攻坚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举措,强化资金保障,凝聚各方力量,深化党建推动,不断拓展延伸其内涵和外延,让更多的边境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成果。

聚力“边民富”

实现宜居宜业新提升

建设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是临沧边境各族人民的美好期盼。

临沧始终坚持全域建设一盘棋,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工作领导机制,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构建了党委引领、政府推动、群众自主、企业助力的工作格局。

围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现代化”,聚焦6个方面19项指标30项建设内容,临沧创新提出“1336”建设思路,实行“七个一”工作法,创新采取行政村(社区)统一标准、自然村按“达标型、提档型、示范型”分类推进的“1+3”建设模式,将3个边境县10个沿边乡镇44个村(社区)所辖的320个自然村共划分成169个达标型、91个提档型、60个示范型村庄。编制了科学合理的“一村一方案”,明晰任务、挂图作战,确保工作目标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着‘贡象节’品牌越叫越响,沧源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开馆,下班老回归纪念园基本建成,来班老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让我们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正在助农直播的返乡大学生肖芳开心地说。

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产业兴旺是群众增收的关键。沧源翁丁景区重新全面开放,建成班洪葫芦王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门新村、芒阳永农秋、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一批全域旅游新亮点,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商机和市场。

割胶、喂牛、管护坚果……一大清早,上班老村村民白莲军就开始忙碌。“通过乡党委、政府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坚果提质改造项目,我家10亩坚果地增产30%以上,加上引进生产企业,种植的坚果在家门口就能‘变现’,今年收入8.7万元。”白莲军家有种有养,产业多元,实现了持续增收。

德昂族聚居村寨耿马县孟定镇班幸社区大湾塘自然村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形成以橡胶为主导,引入菠萝蜜、坚果、蔬菜等产业,激活了产业发展新路子。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27万元,2023年预计实现22万元以上。

临沧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第一要务”,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以肉牛、咖啡、坚果、烤烟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产业布局。44个沿边行政村党组织还积极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上半年,边3县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力度,把“富脑袋”和“富口袋”紧密结合起来,以“六大培训培养工程”为抓手,引进44名博士团队挂钩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开展科技特派服务、工商业联合会(市总商会)直属商协会挂钩帮扶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行动,带动更多资源和要素投向幸福村建设。

聚力“边关美”

打造边美边兴新图景

如何把沿边村寨打造成“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小而文明”的美丽宜居村庄,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临沧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沧源县勐董镇通过兴边富民、危房改造、边境幸福村建设、绿美沧源等项目的实施,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组路网通达、网络通畅,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幅幅“青山镶嵌家中,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绿美画卷。

“生活在边境线上,我感到很幸福。”龙乃村村民赵光先激动地说,现在走上了干净路、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稳定电,再也看不到污水横流,以前的空中电网也不见了,整个村子鸟语花香。

随着边境村寨的水电路网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民自治意识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临沧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生活在美丽边境线上的各族群众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也默默守护着这一方绿水青山。

立足“绿美云南·醉美临沧”的建设定位,临沧有力推动“两污”治理、卫生户厕等硬件设施建设全面达标,发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科技特派队科技兴农、创新驱动的资源优势,全力保障科研工作高效运转,一批绿美产业科研项目在沿边行政村(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多个边境自然村被评为省级、市级绿美村庄。

走进镇康县南伞镇南伞村大坝自然村,村口大榕树下一幅幅漂亮的墙画映入眼帘,这些墙画以大坝村佤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主题进行绘制,描绘出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庄的和谐画卷。

耿马县孟定镇班幸社区胶队组将村庄绿化美化和庭院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动群众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村子、院子、屋子洁净明亮,家家户户打造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到处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一批批美丽的村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临沧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从“梦”中走来,坐落在临沧边境的青山绿水中。

聚力“边疆稳”

筑牢稳边固边新屏障

边境稳则社会稳,边境安则全局安。

色树坝社区作为耿马县7个沿边村(社区)之一,有守边戍边的优良传统。东风组党支部结合“边”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拓展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戍边工作经验,构建出“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军队带头、警方治理、群众参与”的管边格局。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进程中,临沧不断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深化民族团结示范廊建设,推进强边固防示范带建设,鼓足干劲,苦干实干,锻造现代化边境村寨的“幸福长城”。

紧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沧源县勐董镇芒摆村积极发展万亩生态有机茶园传统农业,走出了一条党建搭台、村企共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固边稳边兴边新路子,群众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投入得酬金、绩效考核得奖金、多元发展得现金的“四金”增收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距边境线仅50米,是镇康县最抵边的村寨。刺树丫口联防所管段线路长2.1公里,区位形势复杂、邻近村寨、人员流动大。各级党组织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充分发挥边境联合党组织的“聚核作用”,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压实“五级段长制”责任,构建起“一个支部、一个制度、一张图”的“三个一”管理制度。

无论镇康县、耿马县,还是沧源县,已形成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边境防控的“铜墙铁壁”在临沧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越来越坚固。

如今,在临沧的边境村寨,产业富村的渠道更加多元,生态美村的基础更加夯实,文化睦村的载体更加丰富,治理兴村的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带村的格局更加扩大,守边稳村的堡垒更加牢固,“诗与远方”的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村美民富人欢乐,幸福村名副其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