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旅小镇”赋能乡村振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事体验园简介 “香旅小镇”赋能乡村振兴

“香旅小镇”赋能乡村振兴

2023-07-06 04: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①南辛庄村畔的运河图景。

②工作人员在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无菌车间里整理罐装好的香油。

③大碱厂西侧的运河图景。

④首届武清区“南辛庄杯”少儿美术作品展传承了运河文化,展示了孩子们描绘的家乡运河美景和多彩乡村生活。

⑤硕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检查葡萄长势。

夏日微风中,北运河东岸的武清区大碱厂镇南辛庄村香气四溢,“香油产业北方第一村”传承着数百年前的“味道”。向北是筐儿港村,一段治理水患、稳定漕运的历史穿越时空,随着千年运河闪烁的波光流淌……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年以来,紧依运河的大碱厂镇,依托区位优势,深挖人文资源,锚定高质量发展,加紧规划打造 “导流济运·香旅小镇”,建设“导流济运飘香古驿,融文适旅和美新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导流济运·香旅小镇”掀面纱

  千年大运河,碧波荡漾,在武清区中部的大碱厂镇激荡起无限活力。

  大运河(武清段)是出入首都北京的水路咽喉,被誉为武清的母亲河。她北起河西务镇木厂闸,南至武清区行政边界,全长62.7公里。流经武清区大碱厂等10个街镇。大碱厂镇是武清区以纵贯武清的大运河为主干,打造的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的重要节点,如何推动“活态遗产”历史遗存和现代文明和谐融处?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使大运河文化与镇域经济、社会、生态融合发展?大碱厂一直在探索。

  放眼全镇,满目的运河文化、农耕图景──

  北运河和龙凤河交汇处,筐儿港一带,流传着几百年前治理水患,导出洪峰,接济漕运,留下“导流济运”碑的传说。

  临近筐儿港村,是运河绕村的南辛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被誉为“香油北方第一村”,香油生产形成规模,“小磨水代法”芝麻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看田园,全镇耕地31168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占耕地比例84%,共有3000余亩耕地实行“全托管”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从历史遗存到现代文明,从传统农耕到托管经营……盘点“家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运河畔的大碱厂看到了机遇。以农强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今年5月,“导流济运·香旅小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掀开面纱。

  “根据规划,镇里将形成‘一座小镇三条带,五大功能广覆盖’的风貌格局。”大碱厂镇副镇长张兴盈介绍。其中的“一座小镇”,即以南辛庄、筐儿港和港北辛庄三个村为基础建设运河田园如意小镇;“三条带”,即健身骑行环带、北运河休闲骑行观光带、如意小镇骑行观光带;“五大功能”,即田园探索、房车户外、农事体验、民宿康养、教育研学功能。

  “规划图”已变“施工图”,大碱厂正围绕“六香”打造六景,围绕如意小镇香油香,打造非遗体验之旅;围绕田野迷宫稻麦香,打造田园探索之旅;围绕房车露营果蔬香,打造休闲娱乐之旅;围绕文化传承书墨香,打造农事研学之旅;围绕主题民宿鱼蟹香,打造宜居康养之旅;围绕户外运动自然香,打造强身健体之旅。同时,一座建设“一街一环五分区”的“运河田园如意小镇”正加紧推进,包括特色商业街、慢行环线及房车营地区、主题民宿区、农业文旅产业区、林下经济区、滨水休闲体验区。“我们坚持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未来能够满足游客吃饭、住宿、滨水、采摘等多方面需求,今年将主要完成主题民宿区、房车营地区、农业产业区等一期建设任务。”张兴盈说。

  “一滴香”养一方人引四方客

  香气扑鼻、香味浓郁,在天津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的车间里,一瓶瓶香油经过筛选、漂洗、炒籽、兑浆搅油、震荡分油、沉降、初滤、精滤等一道道工序,将运往全市各大商超卖场。工人刘雪梅正忙着罐装香油,“不用东奔西走,家门口就能打工有收入,挺好!”“一滴香”养了一方人,在南辛庄,和刘雪梅一样在油坊打工的村民有51名。

  这是被誉为“香油北方第一村”的南辛庄,从“一口石磨”到“一家公司”蝶变的一个注脚,村里整合3家香油作坊,成立了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要想把香油产业做大做强,现代化香油生产车间必不可少。”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质检部主管朱学迎介绍,尽管运用现代机械设备带动石磨运转、装配现代化生产线,但制作工艺仍沿用传统的“小磨磨浆水代法”,以最大限度保留芝麻的天然香味和营养。

  香油是村庄的支柱产业。南辛庄村有注册油坊10家,其中既有现代化公司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也有百年历史的香油品牌谈家老铺,“小磨水代法”芝麻香油制作技艺也已成市级非遗。

  让南辛庄闻名的不只香油。

  “野水千帆集,人声沸暮烟。楼台两岸寺,灯火一河船。邻舫多欢笑,深更尚管弦……”在南辛庄村运河文化开发服务示范基地的名师工作室里,村里的书法爱好者们正沉浸在古时运河盛况的古诗吟诵中,随后纷纷创作起有关运河的书法作品。

  这是南辛庄运河文化开发服务示范基地“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里的场景,基地成立了涵盖书法、国画、音乐、舞蹈等领域的6个名师工作室及益家读书社,会聚文化领域专家人才资源,为南辛庄村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村民可网上‘点单预约’,基地‘接单授课’,形式新颖,内容贴合身边事,村民想学爱学,有利于运河文化深入人心。”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继田说。

  此外,南辛庄村丘山精品草莓采摘园正成为村里的“新招牌”。南辛庄村对400亩设施农业用地进行了梳理,今年招商引进该项目,草莓成熟期吸引了不少京津冀游客前往采摘。

  如今,“运河文化”“非遗”等金色名片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到南辛庄购买香油、欣赏河景、感受文化、体验采摘乐趣等。

  南辛庄是“导流济运·香旅小镇”建设的重要依托,大碱厂镇探索延长香油“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壮大产业发展的同时,计划利用东宇顺油脂股份公司、筐儿港的“五谷丰登”合作社及其南部区域农田建设教育研学项目。以南辛庄为起点,途经筐儿港、港北辛庄、尖嘴窝、中丰庄、勾兆屯、中丰庄、黄官屯、胡辛庄、下丰庄、长屯等12个村,建设总长度12公里的健身骑行带。利用南辛庄、筐儿港、港北辛庄村内道路,增加亲子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电动公共交通,建设如意小镇内休闲骑行观光带。以南辛庄、金元宝生态园、沐野拾光设施园等建设户外露营、水上运动等设施实现房车户外功能。在南辛庄、胡辛庄、洪家庄等建设运河风情主题民宿,实现民宿康养功能等,推动农业与文旅联动发展,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念好“农”字经打造特色牌

  “我家五亩地,托管后每年拿到的钱,比自己辛辛苦苦种地划算,腾出手来还能外出打工,收入比以前强多了!”兰家庄村村民刘洪祥说。

  土地引来“管家”,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托管”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为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夯实基础。几年前,兰家庄村村民通过村委会把土地委托给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管理,碎片化的土地集中管理,成本降下来,效益提上来,到今年初,村里参与“全托管”模式的土地达到99%,村集体增收明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大碱厂镇把“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放入“导流济运·香旅小镇”规划中,将依托耕地“全托管”模式,持续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借势中国(武清)北方鲜食玉米大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强筋黑小麦、鲜食玉米品牌,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导流济运·香旅小镇”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房车露营果蔬香,打造休闲娱乐之旅。根据规划,大碱厂坚持以农强基,推动农业生产品种优选、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工作,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搭建智慧型农业管理平台,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着力优选农产品品种、提升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围绕大田作物和精品水果两个方向,加强与硕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系合作,打造水果玉米、黑筋小麦、阳光玫瑰等1到2个区域知名品牌。

  在长屯村硕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40亩葡萄地里,绿色的“阳光玫瑰”青翠欲滴,紫色的“蓝天无核”艳丽夺目,一串串葡萄串起长屯村的“甜蜜事业”。

  据介绍,合作社着眼于为京津冀果蔬市场提供高端精品水果,将适合本地区种植和市场需求的品种进行推广,产品在北京市场俏销。合作社建设高标准钢骨架大棚100亩,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合作社服务范围覆盖到其他镇,目前吸纳水果生产技术示范户169户,示范面积1000亩,推广面积5000亩。

  “农事体验是‘导流济运·香旅小镇’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利用种植大户的农田,打造不同规模和难易程度的迷宫,开展田园探索系列活动,并打造共享农业区。”张兴盈说,到2026年,都市人在大碱厂镇将既可观赏运河风光、又能体验种田乐趣,既能触摸历史脉动,又能感受现代风尚,“运河将越来越美,老乡的日子将越来越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