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担支持农业供应链融资的实践与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业供应链融资的模式 广西农担支持农业供应链融资的实践与分析

广西农担支持农业供应链融资的实践与分析

2024-07-09 1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受生猪疫情、禽业价格波动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广西农业发展产业化越趋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依托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可较好地应对行业周期性风险。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能够更有效地将金融资本引入广西农业,符合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广西农担公司的历史使命。

  广西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有待提升。商业性金融机构基于利润和风险的考虑,进村入户作业成本高,主要将中高端、有抵押的三农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存在重存款轻信贷的情况,模式较传统,坏账率较高,金融机构不愿过多承担涉农风险。

  农业龙头企业缺乏专业担保资质。农业供应链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不是专业担保机构,缺乏专业风险控制能力,甄别客户上重业务合作轻风险管控,银行需要专业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担保增信,满足监管及分险需求。处在核心企业供应链链条上的农户由于缺乏抵押/担保,只能获取3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急需专业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担保增信,提高贷款额度,满足生产需求。

  农业信用环境配套不健全。受限于文化水平较低和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许多农户对于征信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尚不能积极配合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公共保险制度以及农村信用担保机制等关键要素仍有待完善。

  国内农担体系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参考

  外省农业供应链担保模式。截至目前,至少 15 个省级农担公司与20多家农业产业核心企业有业务落地。外省农担公司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以“核心企业+担保+农户”的模式为主。大部分外省农担公司能够获取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客户白名单,既拓宽了农担体系的获客渠道,又提高了信息对称程度;农担体系要求核心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并在分险比例上达成一致,切实提高核心企业的违约成本。

  政策性农业供应链担保服务的优势。政策性农担作为产业与资金间的纽带,合作模式以“核心企业+政策性农担+N家服务银行+N个农业经营主体”为主。政策性农担围绕地方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链开展授信,利用核心企业信用增信的模式,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分散、反担保缺乏的融资难题;发挥“总对总”授信优势,通过担保引入多家合作银行服务核心企业,统一担保模式、统一操作标准,解决核心企业直接融资单一、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发挥已有的政银担企风险分担功能,解决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广西农担公司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方案

  开发专项产品。广西农担公司针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与农户利益连接紧密的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签章推荐的上下游农业经营主体量身推出贷款担保产品——“桂农担—龙头保”。针对信用良好、经营能力强、成长性较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准入评级,按照评级情况采取信用及保证等灵活方式,为龙头企业及其有真实购销关系的上下游农业经营主体整体授信。重点解决农业龙头企业上下游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减轻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因信用赊销而形成的资金占用压力。

  实践成效。截至2021年8月末,广西农担公司已经与52家区内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授信金额超过67.66亿元,累计撬动42.36亿元金融资本重点支持糖蔗料、生猪、生丝等广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优势特色产业经营主体超过1.3万户,在保1825户,金额22.71亿元,占公司在保户数和金额的10.78%和29.59%。依托龙头企业对上下游客户的掌控力和熟地头的优势,在贷款用途上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确保资金形成闭环,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统计,目前“桂农担—龙头保”产品的累计代偿类不到0.1%,表现优于公司其他产品。

  主要做法。整体做法上是广西农担公司与龙头企业采取“风险共担、统筹推进、合作共赢”方式,主要通过龙头企业为其签章推荐的上下游客户承担一定比例风险的方式开展合作。具体推进做法上:公司对重点龙头企业授信用信遵循“宽授信、严用信”原则,龙头企业业务渠道由公司“总对总”授信,分支机构“分对分”推动,在具体业务上依托真实生产经营、真实订单交易、真实资金用途、资产积累情况、征信情况等进行具体业务评估;并根据行业风险情况开展“一企一策”的重点风险检查工作,确保担保信贷“放得出、收得回”。

  广西农担公司与外省农担公司供应链模式对比分析

  合作模式灵活多样。外省农担公司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以“核心企业+担保+农户”的模式为主,大部分通过核心企业获取上下游客户白名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部分农担公司要求核心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提高核心企业违约成本,但核心企业以承担30%以内比例责任为主。广西农担通过建立风险资金池、承担连带责任、比例责任、资金闭环管理等多种灵活合作模式,有效提高合作风险意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操作方式存在区别。广西农担公司与龙头企业采取“风险共担、统筹推进、合作共赢”方式,建立公司“总对总”授信,分支机构“分对分”推动机制,协同龙头企业、主要银行形成统一的展业模式、操作标准、额度测算、材料标准、审查审批、限时办结等标准化作业模式,提高了三方作业效率,实现了业务短期快速上量。

  优先推进地方优势规模行业。广西农担公司结合区内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优先支持蔗糖、生猪、禽类等成规模、有优势的产业,重点挖掘行业排名前十龙头企业,率先在区内优势特色产业推进,逐步向其他产业复制推广。

  广西农担农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不足

  (一)受区域管理限制明显。因龙头企业产业区域较分散,农担与银行无法形成有效合力。龙头企业涉及的上下游客户散落在全区各个区域,银行管理以县域支行为基本管理单元,不同县级支行属于不同的管理层级,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业务落地难度较大。龙头企业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发展不均衡,当地金融机构对于非当地注册龙头企业认知较少,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意愿不强。

  (二)保后管理难度大

  1.落实保后检查困难。龙头企业下游客户分布广,路途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保后检查。但客户分布较广,无法集中化管理。

  2.保后监管难度较大。农担业务经理人员较少,管户多,难以较精准地识别客户风险。

  (三)服务未能突破传统信贷模式

  1.农担供应链金融依然遵循传统的信贷模式。信贷额度基于龙头企业提供的有效抵押物价值作为依据,其他反担保措施参考较少,信用敞口较低。涉农企业生物资产占比较高,价格估值波动区间较大,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评判其合理的价值,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2.客户的成长性参考值较低。农业的周期较强,波动性较大,客户历史经营数据参考性并不强,未来预期会受到产能、行情、疫情、天气等突发因素影响,成长性的预期参考性也并不强。

  针对广西农担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契合农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聚焦支持乡村产业,不断扩大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

  1.聚焦推动广西优势产业发展。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加大对粮食、糖业和“菜篮子”工程的信贷担保服务供给。以种植养殖为起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乡村休闲旅游等,延长农业产业链。围绕产业集群、仓储冷链等政策支持方向,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担保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2.落实“强龙头”产业战略。抓住区内特色产业领域排名前列的重点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的核心地位,有效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链,推动广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深入研究不同产业和行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性规律,总结、分析同类型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和风险特点,确立统一的龙头企业准入标准和授信模型,构建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高效服务广西农业产业链发展。

  3.增大农业信贷担保覆盖范围。建议由国家农担体系牵头对接全国农业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总对总”推进核心企业合作,做到全国一盘棋协同推进。进一步健全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机构。健全三级金融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充市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机构人员配备,完善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机构设置,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预警机制、救助机制、化解机制

  1.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风险防范防控机制。在风险分散上,积极与各个涉农行业的各级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分散体系内核心企业类业务相对集中的风险。引导核心企业引入农业保险,分担企业和农户及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确保农户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对于混业型、兼业型的核心企业,应充分了解之前的担保合同条款和准入门槛是否脱离农业,并持续关注其经营状况,防止风险转移。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防系统性风险。对担保集中度高的行业进行重点保后监测、分析和关注。在发现风险信号后及时预警,督促各分支机构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控制,从农业供应链交易环节、“物联网+”等获取数据,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农业指数,不定期抽查企业的财务报表,资金流向,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从不同的维度收集以规模经营农户为主的信息,并且以此为依据着力于建立标准化的风控体系。

  3.建立担保救助机制,设立专项贷款到期转贷资金。到期转贷资金专项用于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担保贷款信用接续,对生产经营正常,无拖欠土地流转金、无严重欠薪、无不良信用记录,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欠息、涉诉记录等不良行为的农业经营主体及时满足信贷资金周转需求;对确因天气原因受灾、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不能按期还款的,要联合贷款银行联手救助。

  4.建立风险化解机制。发挥政府、银行、担保等多方力量开展催收。对恶意逾期欠息的,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贷款银行联合开展非诉清收,建立信贷风险防控和协同追偿机制。探索建立对各地再担保风险分户管理,重点发挥系统性风险救助作用。

  (三)提升数字化水平,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有效金融服务模式

  积极协调从政府和第三方机构获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构建新型协同支农信息数据库,构建“在线一键申请”的便捷化的客户直通平台,不断提升对客户、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及时反馈能力。探索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辅助完成审批和决策工作,融合现代科技,探索出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新模式。

  (四)发挥农担体系职能作用,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各省级农担公司应紧扣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充分发挥资源聚合、市场化配置、杠杆撬动的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业农村,夯实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各级财政要支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构建财政、金融和政策性担保“三位一体”的协同支持体系。

  (五)强化银担协调能力,强化农担人才队伍建设,为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银行为主、担保赋能”发展定位,持续推动银担产品深度融合、业务互联互通、合作深度互信、信息共享共建,探索开展“信息共享、客户互认、错位作业”的批量化、线上化业务合作模式。通过外引内提多措并举的方式,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小批量多批次的专业化培训,组织员工走进高校,探索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网上培训课程,开设农业产业链融资担保服务专题培训班,积极发挥内训师队伍作用,加快提升农业产业链营销服务等专业技能。

  

  (课题牵头单位: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课题组成员:魏福军、 刘青林、郑培明、潘倩倩、覃昱、袁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