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建议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建议

2024-07-09 14: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优化金融生态,有效增强农村金融承载能力

围绕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力求破解“三农”融资瓶颈。其中,湘阴农商银行借力“党建共创 金融普惠”行动,开发智慧信贷系统,有序推进“整村授信”,截至2022年底,已评定信用村6个,授信农户3 591户,授信1.67亿元,用信0.89亿元;华容农商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协同县委县政府,探索推行“党建+诚信金融”模式,以信用村、信用户评级授信为切入点,整合税务、人社、农业、法院等部门的信息,加快建设农户信用系统,截至2022年底,已创建信用村203个,授信农户15.6万户,放贷13.5亿元。

(五)拓展应用场景,大幅提升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

各金融机构做实做细农村金融服务,推广和完善“福祥e站”“惠农通”等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问题,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建设银行的“惠农通”以全新的智慧终端为依托,除为村民提供助农取款服务外,还提供了医疗、社保、交通罚没、党费缴纳等政务服务,增加了水电气、电话电视等民生缴费10余项功能;长沙银行岳阳分行依托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构建了“手机+农金站+银行卡+呼啦商户”的家门口金融服务点模式,搭建乡村电商资源平台、快递收发点等,将乡村旅游资源、农副产品销售纳入到农村金融服务站平台。

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痛点与难点

尽管岳阳市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进工作尽管成效明显,但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对照,仍有不小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客观环境欠佳和主观认识不足两个方面。

(一)金融科技人才孵化环境较差,农村金融科技应用环境不佳

1. 金融科技人才孵化层面存在的痛点。一是基层金融科技机构缺失,专业人才较少,缺乏必要的孵化基础。调研显示,在全市16家市级银行分支机构、13家法人机构中,仅2家银行机构和7家法人机构设置了科技部门,其余20家已取消或未曾设置科技部门,29家金融机构平均配备专职科技人员仅1.6人。科技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影响了金融科技发展质效。二是科技条线相对独立,主动赋能相对较少,缺乏复合性人才孵化土壤。调研发现,金融机构绝大部分科技人员不熟悉具体金融业务,很难到业务一线去实践锻炼,而业务人员则更难掌握前沿信息科技知识,导致金融机构很难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性人才。同时,受限于经济水平、工作条件、薪酬待遇等因素,贴近“三农”一线的区县、乡镇基层分支机构也很难留住科技人才。

2.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层面存在以下难点。一是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传统,面临经济效益较差的困局。受传统抵押担保贷款理念影响,涉农金融产品创新空间范围有限,产品和服务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且未针对性开发推广农业供应链金融科技应用产品。二是金融科技产品受让方的信息供给困难。一方面,信息采集整合难。农户、农村经营主体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消费行为相对分散,信息整合难度大、成本高。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数据不完善。金融机构与社保、医保、工商等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沟通合作机制,同时,征信数据尚未覆盖到与银行无借贷关系的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缺少公共数据支撑,信用评价及风险识别存在一定难度。

(二)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解不足,金融科技产品的乡村受众主观意愿不突出

1.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识不强。一是金融机构受传统理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缺乏运用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潜在意识。调研显示,岳阳市29家金融机构均未结合区域实际自主制定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发展规划,也未组织过相应专项培训,科技条线的业务培训均停留在软硬件日常运维、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等方面内容。二是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均高度依赖上级行或发起行,本能地认定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属于高层决策,本级机构按部就班执行即可。同时,出于对数据安全、统一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大多数市、县一级的金融机构不具备业务系统、业务产品自主开发权限,导致市县级金融机构绝大部以推广上级行的系统和产品为主,自主创新成果、创新场景建设较少。调研显示,全市金融机构无一家应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自主创新成果,少量的与业务有关的自主创新大部分是委托第三方开发。

2. 金融科技产品的乡村受众主观意愿不强。一是农村金融“数字鸿沟”问题凸显。岳阳市农村地区人口大多学历低、收入不高且中老年和留守儿童群体占比较高,对电子产品理解能力有限、接受度偏低、适应性较差,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较大障碍。“数字鸿沟”造成了受让方在金融科技产品的信息获取和使用上的不便。受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影响,部分人员甚至排斥新型金融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线上金融业务在农村难以顺利地推广。二是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存在痛点。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农户经济来源又较为单一,资金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涉农经营主体多数为家族式经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涉农主体资金结构较脆弱。农业生产要素大量聚集在耕地、山林、居住房屋等领域,传统模式下难以成为贷款融资抵质押物,也限制了农业领域的金融承载能力。金融承载能力的痛点导致受让方认为金融产品会增加还贷的压力,“无债一身轻”的传统思想让惠农利民的金融科技产品形同虚设。

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一)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的创新、监管、激励机制

1. 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定位。树立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转型驱动力的战略意识,要在上级行和监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下,找准定位,科学制定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具体规划,拓展服务渠道,丰富产品供给,创新运营模式,简化业务流程,增强风控能力。要充分运用“扎根于本土、服务于本土”的地缘优势,发挥农村金融网点“主力军”和“毛细血管”的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要主动协调地方财政、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协同建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沟通机制和运行机制。

2. 人民银行要强化创新引领和监管考核。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对金融科技的牵头抓总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更精细化更智能化的“金融活水”,全面持续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突出示范引领,做好行业指导与经验推广。另一方面,加强创新监管与考核运用,平衡好创新与监管、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对涉农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有效、适度,合理运用《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对金融机构借助科技手段服务乡村振兴的落实情况开展考核评估,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二)充分扩大金融科技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是抓住美丽乡村、绿色发展等发力点,加大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调研走访,开发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满足农村新业态发展需求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金融科技服务产品,推出更细微、更周到、更有效的金融供给。二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加速推广移动支付、移动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和产品,将其嵌入农村地区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各个环节,探索特色鲜明、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三是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双向融通,充分利用农村金融服务站“神经末梢”的功能优势,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将金融触角延深至农业农村更广的空间,推动“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电子商务”功能叠加、相互赋能,有效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三)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标准化建设

一是推动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基础平台,制定统一的指标体系、评定标准和工作规范,出台农户数据互联互通管理办法,深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农户身份识别和信贷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信用体系。二是着重布局农业供应链产业链金融,以区域核心企业、产业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为切入点,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通整个链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构建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信贷服务和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链条上下游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三是积极落实金融科技服务产品国家行业标准,主动组织、参加制订团体标准,自主实施高质量企业标准,以标准化手段推广惠农实践、补齐服务短板,以规范的金融服务助推农村金融服务降本增效。

(四)大力改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多重环境

一是提高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金融行业科技人才流失。健全金融科技人才激励管理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能,为金融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机会。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培训力度,让科技人才更多地吸收和运用当代最新技术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产品供给。三是针对金融科技知识、产品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开发农民通俗易懂的线上金融服务视频培训教程,“手把手”向农民传导线上金融服务的流程和使用方法,真正提高金融科技产品的受众度、普及率。

订阅步骤

传统订阅:①征订单下载→②填写征订单→③转账汇款→④把征订单及汇款凭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⑤电话确认,完成订阅。

线上订阅:①填写征订单→②电话确认,完成订阅。

联系方式

张秀华:020-87592072

苏 斯:020-87515169

陈菲怡:020-8759200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