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蔬菜产业园:集结“大数据”升级果蔬“最强大脑” 搭建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图片 惠阳区蔬菜产业园:集结“大数据”升级果蔬“最强大脑” 搭建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

惠阳区蔬菜产业园:集结“大数据”升级果蔬“最强大脑” 搭建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

2024-06-29 17: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天大家吃着餐桌上的美味果蔬总是会担心,“今天的蔬菜新鲜吗?有没有超标超量使用农药呢?……”可见,如何保障大家“菜篮子”的食品安全,是每个市民都密切关注的话题。而惠阳区蔬菜产业园用绿色生态种植和科技大数据系统“双保险”展示着现代农业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的新动能、新趋势。

  近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及南方农村报组成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人前往惠阳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细细品尝饱含科技与生态元素的“现代蔬菜产业园的盛宴”。

image.png

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头顶上依然是湛蓝的蓝天,沿着绿色葱郁的乡村道路,一排排蔬菜大棚静静矗立,专题组在产业园建设实施主体负责人指引下,走进四季绿公司物流仓储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六谷裕兴蔬菜种植基地等。

  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陈燕雄告诉专题组,近年来,惠阳区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成立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亲自挂帅,担任产业园园长,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该园总面积289.1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5亿元,主导产业为优质蔬菜。

image.png

偌大的蔬菜培育基地。受访者供图

  同时,惠阳区政府加大科技、人才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全方位保障产业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此,按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惠阳区编成《惠阳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2018~2020年)》及《惠州市惠阳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使用方案》,积极调动产业园各实施主体作用,有序推进区蔬菜产业园子项目建设。目前,产业园共有子项目42个,已启动建设42个,开工率100%,已完成总建设任务的65%。

image.png

惠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叶茂庭接受专访。受访者供图

  惠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叶茂庭接受专访时表示,“园区将按照‘绿色安全、品牌引领、科技支撑、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蔬菜种植基地,突出打造特色蔬菜品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发展蔬菜保鲜、储运、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和乡村休闲旅游,延长蔬菜产业链,提升蔬菜附加值,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四季绿、六谷裕兴及亚维浓等优质农业企业,在平潭、良井和永湖镇打造一个集蔬菜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现代营销、休闲观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带动我区优质蔬菜产业向纵深方向良性发展,全面推进我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建设。”

  紧抓资金保障已完成投资10259.31万元

  创新性委托第三方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监督管理

  按照《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积极统筹引导乡村振兴、旅游交通、科技信息等涉农资金投入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园区的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想方设法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帮助实施主体理顺项目报建手续,确保产业园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我区蔬菜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05亿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市、区级财政统筹资金52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3亿元。截至2019年7月底,已完成投资10259.31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2108.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150.6万元,地方统筹资金3000万元。另外,区财政已安排60万元工作经费,其中2019-2021年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监督管理工作。”陈燕雄补充说道。

  再者,将蔬菜产业园建设任务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任务,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加强日常监管,对子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资金使用及资料收集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另外,委托第三方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产业园建设开展财务监管和咨询服务工作,重点监督各实施主体是否按资金使用方案要求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支出用途是否符合规定、各实施主体自筹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投入、监督和辅导各实施主体开展会计核算等工作,确保产业园建设规范有序开展。

  “产学研一体化”搭建科技大数据系统

  投入千万元打造精准种植“最强大脑”

  “早在2018年,惠阳区人民政府已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华南农业大学丰富的农科教资源优势,为产业园建设提供规划引领、技术支撑、人才培育、决策咨询、招商推介等全方位服务,着力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和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促进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实现校地合作共赢发展。”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陈燕雄补充说道。据初步统计,自惠阳区蔬菜产业园建设以来,在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方面共投入资金1693.5万元,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业园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全面推进“互联网+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创建智慧蔬菜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化建设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丰富销售渠道,严控蔬菜品质,切实提高蔬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image.png

四季绿公司供图

  如以四季绿公司为核心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惠州市四季绿农业科学研究院,草拟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省、市及地方农业标准。同时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东省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先后签订了《低碳高效绿色蔬菜采后保鲜技术合作协议》《病虫害防治技术合作协议》《生鲜农产品绿色防腐与安全保鲜技术研发合作协议》《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合作协议》等,全方位开展基地土壤重金属检测、蔬菜高效栽培与采后保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合作,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image.png

专题组走访产业园蔬菜大棚。实习生 吴映霖 摄

  四季绿公司实施蔬菜产业整体提升行动为主线,狠抓设施化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钢架大棚及卷膜系统工程、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等,并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了“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机”、“一种钢丝绳大棚”和“一种播种机”等三项新技术,并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如“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机”,利用了工业编程,远程监控即可实施水、肥、药一体化的自动喷灌,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种植技术。拥有知识产权200多项,发明专利50多项。

  强化用地保障与利益联结

  多种模式助力联农带农1700多户

image.png

蔬菜大棚中农户正在工作。实习生 吴映霖 摄

  园区发展依赖于有足够的建设用地,而在平潭镇金星村规划51亩(3.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园建设,并着手解决四季绿、六谷裕兴及亚维浓公司等项目用地问题。同时,大力引导和支持园区各大蔬菜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我们产业园建设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宗旨,鼓励吸引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入园创业就业,加快建立产业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分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成果。”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说道。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初步建立起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农户纳入企业的发展轨道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我区蔬菜产业园已新增带动1700多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吸纳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园区的地租由原来的不足600元/亩上涨到1500元/亩。公司创始人张宋告诉记者,“四季绿的生产模式是,输出生产标准、种植标准、采收标准,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或有机饲料,委派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病虫害的防治,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与四季绿合作的农民既不用承担种苗、有机肥料、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又规避了市场风险,做到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因地制宜全力发展特色农业

  积极推动高质高效品牌建设

  2018年惠阳区蔬菜复种面积26.79万亩,总产量44.96万吨,惠州是广东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其中惠阳占全市供港蔬菜的40%以上。目前惠阳区全区拥有“三品”认证总面积5万多亩,认证基地共41个,认证农产品共270个,其中有机蔬菜基地10个,有机蔬菜农产品达139个,基地总面积达2574.35亩。惠阳区蔬菜产业园基本建成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实现蔬菜产品“一菜一码”;已建立起“平潭青椒”“张新红葱”“四季绿如蓝菜心、青瓜、小白菜、西红柿、薯苗心菜、苦瓜、空心菜、豆角、茄子、辣椒”“新圩淮山粉葛”“永湖茨菇”等一批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image.png

蔬菜加工厂员工择菜。实习生 吴映霖 摄

  面对园区未来的发展,惠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叶茂庭表示,“将按照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的要求,促进现代要素集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绿色种养、加工转化、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开发,全面推进惠阳区蔬菜产业园建设。计划将该园打造形成‘一心三区一带多基地’的空间布局,统筹产业园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科技研发、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形成‘一心驱动、三区引领、一带拓展、多基地支撑’的发展格局。”

image.png

产业园规划图。受访者供图

  其中,平潭镇作为现代蔬菜科技创新中心、精细蔬菜绿色发展示范和现代农产品流通商贸区,打造辐射带动全区乃至全省的现代蔬菜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融合示范基地;良井镇作为岭南客家特色美丽乡村先行区,以该区域自然风光,村景特色以及浓郁客家民俗文化为特色,实现东江客家文化与岭南山水田园风光完美融合;永湖镇作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着力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推动特色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相辅相成发展。同时依托省道357沿线,发挥产业园要素聚集和综合服务优势,全面联结平潭四季绿农业公园、优质蔬菜智慧物流及数据服务中心,良井特色客家围屋、特色瓜果种植基地,永湖特色蔬果采摘基地、休闲农业生态园等节点,创建我区特色蔬菜产业融合优化发展带。

相关附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