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 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一篇琵琶行的文学短评800字左右作文怎么写 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 2022

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 2022

2024-07-12 06: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具的匠心,学习欣赏时应该重点关注,细细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明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一、文学短评概念: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等作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汉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一定题一评论一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责透。二、文学短评写作要求及技法①写文学短评要读懂作品,选好评价点。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杜甫的《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②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评论作家作品,可以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可以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一特点,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最好不要写全面性的评论,而倡导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评论本单元的诗词,可以围绕“酒”这一意象,紧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举酒欲饮无管弦”“添酒回灯重开宴”“血色罗裙翻酒污”“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名句的作用。评析其渲染气氛、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结构作品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收到切口小、开据深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③写文学短评,还要做到“叙”和“议”结合,以“议”为主。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有些同学在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④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中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已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一)和白居易《琵琶行)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遍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三、文学短评写作的主要角度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排比,通感,互文,顶真等.(2)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3)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用典、对写、点染等(4)结构技巧: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铺垫、过渡、承上启下、照应、抑扬等;(5)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等;(6)描写技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衬托烘托,渲染等;(7)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等;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四、佳作赏读范文示例1:作品导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之作,诗歌在叙事情节、音乐描写、抒情方式(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堪称经典。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提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②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③在诗中的音乐描写中,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瑟曲中复杂、 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有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 “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语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④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琵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素材积昧 单元实练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⑥总的来说,《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的创作手法,它表现诗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的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6】亮点评析【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琵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2】从原文中举出实例,“叙”“议”有机结合。③④⑤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摘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中的比喻手读、以声传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回纵深发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议”有机结合。【3】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4】选择恰当的评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第③段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点评,第④段从情感的角度点评,第⑤段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和人物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注意了点评角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5】采用文学评论的"总一分一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文学短评的总纲,③④⑤段开头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本篇文学短评有如下亮点: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三是论据充分,评论深刻。同时能够做到“叙”“议” 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范文示例 2:着意点染,尽得风流——《琵琶行》之琵琶女人物塑造技法短评《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时颇有特色,令人称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没有上来就介绍琵琶女的情况,而是先从琵琶声写起,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出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主人忘归客不发”简单的一句诗,就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浓厚的渲染。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琵琶女出场之时,诗人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那样对刘兰芝进行工笔细描,避免了具象过多之嫌,但为了配合情节的发展,诗人在恰当之处对人物加以点画,虽着墨不多,但在轻描淡写之时,却能细致传神。“犹抱琵琶半遮面”,简洁的一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也暗示了她孤独、失意的内心世界。而“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一句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传达了琵琶女复杂、落寞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诗人在最后一段中,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琵琶女悲怆的内心世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在这里,诗人通过“良久立”“却坐促弦”“凄凄”等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地传达了琵琶女悲凉的内心。借助音乐,心理透视。“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这里,诗人借助音乐描写,对琵琶女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透视,将其凄凉、悲痛的内心情感表露无遗。不着雕饰,美丽全出。作为京城名伎,琵琶女的容貌自然如出水之芙蓉,令人艳羡。但是纵观整首诗歌,诗人基本上没有从正面对琵琶女的肖像进行描绘,但“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诗人通过这四句话,从侧面描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和众星捧月的美丽容姿。叙述身世,展示悲凉。从“自言本是京城女”到“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以含泪的笔触,大肆铺陈,叙述了琵琶女从一举成名到沦落乡间的悲惨命运;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生命轨迹的叙述,将琵琶女一生的命运清晰地展示给读者,琵琶女的形象特点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寄寓了诗人对下层人民不幸命运的关切与同情,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之情。范文示例3:细微之处,自见情深——《声声慢》之情感表现技法短评《声声慢》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这个时期的李清照,金银散尽,藏品尽失,山河破碎,家境凋亡,年老韶华逝,误嫁中山狼。不可抑制的痛苦与悲怆情感喷涌而出,造就了留传千古的《声声慢》。其手法之多样,情感之深厚,值得品鉴。巧用叠词,先奠基调。“寻寻觅觅”她苦苦追忆曾经在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情景,怀念曾经“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那段希望未散,还对未来生活憧憬的纯真岁月,但眼前只有一片“冷冷清清”。寻觅无果后茫然无助,而现实中独守空房的孤独悲凉给她沉重的打击,以致于发出凄厉的呐喊---“凄凄惨惨戚戚”。短短十四个字,凄惨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开篇时就揪起了读者的心,使人深陷于悲愁的氛围当中。至于后面的“点点滴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雨滴打在芭蕉上的声音,而暗示了这雨滴也在叩击自己的心弦,反映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惆怅,亦体现音韵美。意象贴切,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用一颗忧伤的心看世界,目光所及的各处皆蒙上一层忧伤的薄雾。融入诗中,愈发渲染出这种氛围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不是酒淡,而是愁浓;傍晚的急风吹来了彻骨的寒冷,也吹来了痛心的悲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是济南人,而身在南方,看到归乡的大雁,自然地联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显露出思念家乡的游子情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调谢,人憔悴,可谓“人比黄花瘦”。重阳已过,花是明日黄花,人是落魄之人;”梧桐更兼细雨“,黄昏雨落,倍显凄凉。意象的堆积,不但全无累赘,多余之感,反而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一幅傍晚下雨,屋外花谢叶湿,群雁掠过,寒风阵阵,一失意女子裹紧貂裘,倚窗借酒取暖消愁,愁却更愁的凄凉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又运用这些意象和图景将自己的情感进行了深刻的透视。直抒胸臆,抒发悲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体现了词人于无眠之夜独熬时辰的孤苦伶仃,寂寞无言,实乃“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而最后一句经过了前面的沉淀与酝酿,千万种悲愁翻涌迸发出一句低低的沉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感的抒发更直接、更明显,在读者脑海中余音不绝。一首别出心裁的《声声慢》,清新朴素,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尽显柔肠。范文示例4:意象与韵律——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高耸神奇,李白以优美雅致的意象、朗朗上口的韵律,更显其传奇色彩,令人向往。以五岳为正衬,显天姥之高峻。李白先写五岳之高,后又以“势拔五岳掩赤城。”来显示天姥山之高耸入云、神秘莫测之景。且以本身就极为高耸的五岳作为意象,更显天姥顶天立地。画山水意象,现天姥奇景。梦中的李白飞度镜湖月,踏上天姥山,沿着山水知音谢灵运的足迹游遍天姥山。“镜湖”、“剡溪”、“渌水”、“清猿”等意象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天姥山神奇幽静之景。李白的梦是那样幽美,笔下的意象拼接成一幅天姥山景。诗人用词是那样巧妙,“渌”、“清”二字便展现了天姥山凄清幽静,这不正是人间美境,不正是李白心中所向往的山水之景吗?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以“栗深林兮惊层巅”展露出天姥山之震动,而后便是仙府的出现——“日月照耀金银台”。诗人笔下的天姥山,便从幽清之地转化为仙人所居之地,以“日月”来照耀“金银台”,更是突出仙府之光明闪亮。天姥山在诗人笔下又多了一层神话色彩,变得神圣而虚渺。驾云的神仙从天姥山下到凡间,来到诗人的梦中,多么浪漫!然而世间美妙的事物终是昙花一现,诗人从浪漫神奇的梦中醒来,发觉那些美好神圣的仙人意象都消失了,“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诗句中饱含着诗人的失落与回味之情啊!醒来后的李白,忽然发现梦中浪漫的天姥山如烟霞般逝去了,也会叹息感慨吧?李白塑造这样一个浪漫奇幻的世界,不单单借助了优美的意象,更是借助了朗朗上口、跌宕起伏的韵律。押种种韵律,谱朗朗诗句。诗人在第二段诗中转五次韵,写七层景,层次分明,朗朗上口。诗人多次换韵,显出天姥山神奇多变的特点。而第二段末尾处的“麻”、“霞”二字,以一个韵角写了梦醒前与梦醒后的写法则是点睛之笔。诗人并不以换韵的方式来区分这两种层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沉浸在神圣浪漫的梦中,身醒而神未醒的状态,突出了天姥山美景迷人的特点。诗人对韵律的巧妙运用可谓是给这首诗锦上添花,使其朗朗上口,便于诵读。无论是对韵角的变换,还是对押韵的方式,诗人都无疑做到了极致。纵情于山水,不拘于权贵。诗人在最后一段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慨叹。此时的他正因受权贵排挤而被逐出京城,却不怨天尤人,而是下决心要远离朝廷,甚至取“白鹿”为意象,把自己当作是神仙或隐士。如此心态,古今又有几人有?诗歌中意象的铺垫,韵律的运用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能力。李白在梦中见金银台,或许也把自己当作了仙人吧?意象的拼凑展现了天姥山仙境一般的景象,这也正是李白所向往的仙境啊!李白对意象及韵律的巧妙运用,不仅刻画出仙境一般的天姥山,更刻画出了向往山水之乐的诗仙形象。天姥山神奇美丽之景,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与赞叹。五、作业: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