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再别康桥》分析与女中音角色陆小曼的艺术形象塑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再别康桥的题材和艺术特点 歌剧《再别康桥》分析与女中音角色陆小曼的艺术形象塑造

歌剧《再别康桥》分析与女中音角色陆小曼的艺术形象塑造

2024-06-28 18: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知网  喜欢 0

阅读量:

440

作者:

哈斯

展开

摘要:

女中音作为一个独特的声部,自十三,十四世纪复调四声部产生后,在西方平稳的发展着,并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女中音声部作为一个具有典型艺术特征的声部,在歌剧作品中因其特殊的音质魅力而适用于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歌剧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女中音声音音质圆润,丰满,低音区虽低沉但不失明亮,高音区虽高亢但不失圆润,饱满柔和的中音区,听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纵观女中音在歌剧发展历程,女中音自十三,十四世纪四部和声出现至今,在西方的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不断壮大.女中音的角色也由开始多扮演奴仆,老妇等陪衬角色逐渐走上了扮演歌剧女主角的位置.但女中音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顺畅,适合女中音演唱的作品极少,而且女中音在中国歌剧中大多以配角形式出现.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并没有声部区分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声唱法的引进及新歌剧的产生,虽出现了一些女中音的曲目,但在歌剧舞台上仍没有女中音角色的一席之地.中国歌剧发展至今,其中的女中音歌剧角色寥寥无几,如施光南的歌剧作品《屈原》中的南后,歌剧作品《伤逝》中的幕后女歌者……女中音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不仅角色出现的稀少,而且即使有出现也是配角,有的甚至连角色名字都没有,都只是一直在幕后出声而未上舞台.歌剧《再别康桥》中陆小曼这个女中音角色算是女中音真正走上中国歌剧女主角的"第一人".引言部分主要涉及到了这篇论文观点论述的主要缘由,背景,此观点现实的情况,被提出来作为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之前相关领域人士所做的一些研究情况,说明本论文的研究与之前研究情况的关系,强调本论文的主题.本论文介绍了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相关情况,包括歌剧的题材,内容等,并为之后论文的展开阐述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之后的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对"陆小曼"这个女中音歌剧角色进行分析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陆小曼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和女中音的声部划分,角色的咏叹调演唱要求从而展开研究分析.以"陆小曼"这个女中音角色演唱的咏叹调为例,来进行分析研究.从咏叹调本体出发,来研究咏叹调《旋律中忘记一切》的音乐分析及演唱要求;结合笔者自身体会,分析自身演唱经历及感受,更好的分析与研究,体会"陆小曼"这个独特的女中音角色.通过两位不同歌者对"陆小曼"这一人物演绎的不同版本来更好的分析研究陆小曼这个人物形象.在总结部分,女中音这一独特声部在中国歌剧发展中进入新纪元的今天,要以一个如何的面貌来展示女中音的魅力."陆小曼"这个女中音角色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展开

关键词:

歌剧;女中音;陆小曼

DOI:

CNKI:CDMD:2.1015.432159

被引量:

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