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子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眦拼音 瞳子髎

瞳子髎

2024-07-13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óng zǐ liáo

2 英文参考

Tóngzǐliáo[中国针灸学词典]

pupi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óngzǐliá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瞳子髎汉语拼音Tongziliao 罗马拼音Tungtzuliao美国英译名Bone of Pupil各国代号中国GB1日本1法国莫兰特氏VB3富耶氏VB1德国G1英国G1美国GB1

瞳子髎为经穴名(Tóngzǐliáo GBl)[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目外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目瞳子(《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后曲(《外台秘要》),太阳(《备急千金要方》),前关(《备急千金要方》),前间(《西方子明堂灸经》),鱼尾(《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属足少阳胆经[1]。瞳子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1][2]。瞳子即瞳孔,髎指骨隙,穴在小眼角外缘骨隙中,横对瞳孔,故名瞳子髎[2]。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䁾,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怕光羞明,迎风流泪,口眼㖞斜,现代又多用瞳子髎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视力减退,泪囊炎,夜盲症等。

4 瞳子髎的别名

目外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目瞳子(《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后曲(《外台秘要》),太阳(《备急千金要方》),前关(《备急千金要方》),前间(《西方子明堂灸经》),鱼尾(《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瞳子髎,在目外去眦五分,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6 穴名解

瞳子即瞳孔,髎指骨隙,穴在小眼角外缘骨隙中,横对瞳孔,故名瞳子髎[2]。

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目之精华在瞳子,故称目珠为瞳子。《道藏经》:“目,壹子也。童子心神也。”髎,骨之郄。此穴近眼球,横直瞳孔,在目外角骨隙中。瞳子属肾,肾主骨,因名瞳子髎。[3]

7 特异性

瞳子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3][3]。

8 所属部位

外眦[4]

9 瞳子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5]。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侧伏或正坐仰靠取穴[5]。

瞳子髎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处[5]。

瞳子髎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瞳子髎穴在外眦的位置

瞳子髎的位置

瞳子髎穴在外眦的位置

瞳子髎的位置

瞳子髎穴在外眦的位置(肌肉)

瞳子髎的位置

瞳子髎穴在外眦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瞳子髎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令患者闭目,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侧伏或正坐仰靠取穴[5]。

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即是瞳子髎穴[7]。

11 瞳子髎穴穴位解剖

瞳子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睑外侧韧带、眶脂体。有颧眶动、静脉。分布着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皮肤由眼神经的泪腺神经分布。眼轮匝肌的睑部肌纤维为横纹肌,肌纤维收缩时,可使眼睑闭合。该肌受面神经介支支配。睑外侧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连接睑外侧联合与颧骨眶面的骨膜和眶结节之间,与睑内侧韧带配合,使眼睑和眼球紧密相贴。针刺不宜过深。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筋膜→颞肌[7]。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的颞支、颧支和颓浅动脉分布[8]。

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并有颧眶动、静脉通过[8]。

12 瞳子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瞳子髎具有平肝熄风,明目退翳的功效。

瞳子髎有疏风明目的作用[8]。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瞳子髎又位于眼旁,故可用于眼病的治疗[9]。

瞳子髎位于眼部附近,具有清热消肿、明目退翳之功效,为治疗眼病之要穴[9]。

瞳子髎系胆经、小肠经与三焦经之会穴,有清热散风、活络明目作用[9]。

13 瞳子髎穴主治病证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䁾,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怕光羞明,迎风流泪,口眼㖞斜,现代又多用瞳子髎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视力减退,泪囊炎,夜盲症等。

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䁾、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9]。

瞳子髎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9]。

瞳子髎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头痛,目赤肿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目翳,青盲,口眼㖞斜。

现代又多用瞳子髎治疗血管性头痛、结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9]。

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屈光不正、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夜盲、视神经萎缩、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9]。

瞳子髎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青盲;视力减退,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等[9]。

1.五官科系统疾病: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屈光不正,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夜盲症,视神经萎缩;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14 刺灸法14.1 刺法

平刺0.3~0.5寸[9]。

向后平刺或斜刺0.3~0.5寸[9],局部有胀痛感[9]。

—般斜刺0.5~0.8寸[9]。

沿皮刺0.5~1寸[9]。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9][9]。

14.2 灸法

禁直接灸[9]。

不宜灸[9]。

艾条灸5~10分钟[9]。

艾条灸5~10分钟。

15 瞳子髎穴的配伍

瞳子髎配睛明、丝竹空、攒竹,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瞳子髎配睛明、丝竹空、攒竹、四白,治疗目赤肿痛、目翳[9]。

瞳子髎配头维、印堂、太冲,有疏散风热,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

瞳子髎配头维、太冲、印堂、太阳,治疗头痛[9]。

瞳子髎配太阳、率谷、外关,治疗偏头痛[9]。

瞳子髎配头维、翳风、阳白、颧髎、合谷,治疗口眼㖞斜[9]。

瞳子髎配合谷、太阳、颧髎,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

16 特效按摩

用两手拇指用力垂直揉按瞳子髎穴,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钟,可治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症[9]。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外台秘要》:青盲无见,远视䀮䀮,目中肤翳白膜。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青盲无所见,远视䀮䀮,目中肤翳,白膜,头痛,目外眦赤痛。

《针灸资生经》:目中翳膜,针瞳子髎、丘墟。

《针灸大成》:目痒,翳白膜,青盲无见,远视䀮䀮,赤痛泪出多眵䁾,内眦痒,头痛,喉痹。

《类经图翼》:一云兼少泽,能治妇人乳肿。

《类经图翼》:妇人乳肿,针瞳子髎、少泽。

18 瞳子髎穴研究进展18.1 治疗胆石症所致的胆绞痛

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取双侧瞳子髂,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 min,期间每隔3 min运针1 min。治疗36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9]

18.2 治疗中风偏瘫

主穴取攒竹、瞳子髎。先取偏瘫对侧攒竹,针尖向外透刺鱼腰,再取瞳子髂,针尖向内透刺鱼腰。双手同时对二穴行小幅度、快频率捻转1~2 min,同时令患者努力活动偏瘫肢体,以后每隔5~10 min行针一次,共留针30 min。配穴取极泉、委中、三阴交、太冲。极泉、委中得气后不留针,三阴交、太冲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102例患者,治愈69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1.2%。[9]

18.3 治疗麦粒肿

常规消毒患侧瞳子髎后,用已消毒的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迅速刺破该穴处的皮肤,使之出血数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隔日1次。治疗期间,每日热敷患处数次,每次10~15 min。治疗98例患者,经放血1次而愈者达93例,经3次放血后无效而转他法治疗者5例。[9]

19 参考资料^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2.^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4.^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7-298.^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108.^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7-298.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古籍中的瞳子髎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医述》:[卷三·伤寒提钩]伤寒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七]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编 查看更多 关键词: 骨隙中 外侧缘处 外眦 白膜 神经分布 瞳子 视网膜出血 目泪出 目外眦 攒竹 明目 留针 取穴 青盲 主治头面 目生云翳 喉痹 斜刺 睑外侧韧带 瞳子髎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异位妊娠 嗅气味 虚证 虚中风 心斋 蟹睛横出 现代实用中药 痫瘥而喑 痫黄 痫 涎积 涎唾 先兆子痫 先血后便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先天之本 先天 先煎 先补后攻 仙传外科集验方 夏泽沛 夏 下针 下气 月信 饮酒发热 饮酒中毒 引年 阴缩入腹 阴茄 阴陵泉 医宗备要 阳陵泉 足三里 足临泣 众痹 中流砥柱 照海 太渊 太溪 太冲 神门 三阴交 曲池 内关 列缺 合谷 公孙 丰隆 尺泽 用户收藏: 当归茴香散 败毒散 泌尿灵 焦虑症 瘾疹 白睛抱红 荆芥 六神丸 钩藤属 鸡爪 银柴胡 加减真武汤 利骨散 麝香拔湿膏 滋筋养血汤 舒筋养血汤 壮筋养血汤 水肿 肥胖症 五毒发背 赤芍 隐匿阴茎矫形术 炙甘草汤 白芥子 居髎 髋骨 牛筋草 当归苦参丸 开心果 腰疼丸 新增词条: 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的实施方案 WS/T 828—2023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 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 全国传染病应急临床试验工作方案 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 GBZ/T330—2024 尿中1,2-双羟基-4-(N-乙酰半胱氨酸)-丁烷测定标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Z/T329—2024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 总则 GBZ/T300.165—202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第165 部分:乙草胺 GBZ237—2024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GBZ185—2024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GBZ82—2024 职业性滑囊炎诊断标准 慢性中毒性肝病 急性中毒性肝病 GBZ76—2024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59—2024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WS/T832—2024 蚊虫化学防治技术标准 WS/T 833—2024 蘑菇中毒事件样本采集标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