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性与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的合理选择与评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存是临时性的而外存是永久性的存储器 临时性与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的合理选择与评价

临时性与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的合理选择与评价

2024-02-21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 常用的永久性腔静脉滤器

非永久性滤器是一种以替代永久性滤器为目标的新产品,在国内尚处于初步推广阶段。主要包括可回收滤器及临时性滤器。可回收滤器在设计上既有使滤器固定在腔静脉壁上的倒钩,同时在滤器顶部带有小钩可通过鹅颈抓捕器取出。目前通过FDA认证的可回收滤器主要有三种:OptEase filter(Cordis)、the Recovery filter(Bard)及Gunther Tulip filter(Cook)。其优势在于既可作为永久性滤器长期置于体内,也可作为非永久性滤器取出。但其缺点在于作为非永久性滤器在体内放置的时间窗较短,一般仅为2周,时间过长因倒钩引发内皮化问题使滤器与血管壁粘合成一体而不易取出,国内外临床资料显示能被成功取出的可回收滤器不足30%[8],绝大多数留在体内,从而使可选择滤器的优势没有突显。并且其取出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技术和额外的器材,使治疗成本增加。

图2. 常用的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

临时性滤器因缺少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目前仍无一款通过FDA认证。临时滤器在设计上与永久性滤器不同,滤器上没有倒钩,不能固定在腔静脉壁上,而是依靠一个连接导管及重力的作用来固定。目前国内所使用的主要为贝朗公司生产的TempoFilterⅡ滤器。临时滤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因其没有固定爪来损伤静脉壁,滤器允许放置的时间较长,达到4~6周,最长可达12周。回收不需要额外的装置,直接回收连接导管即可,从而使操作简单化同时节省了医疗费用。但如果滤器拦截到了较大的血栓(>2cm)时,则需要再次溶栓,或另放置永久性滤器,在经济上花费大,操作也较困难。

图3. TempoFilterⅡ临时性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的指征

目前有关滤器植入的RCT研究较少,唯一的一项RCT研究(PREPIC试验)是评估永久性滤器在防止P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2年和8年的随访结果分别发表在1998年的新英格兰杂志及2005年的Circulation杂志上[6,9]。研究中共40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永久性滤器植入同时抗凝治疗组和单纯抗凝治疗组。在植入后2年及8年随访时,滤器植入组较单纯抗凝组有较低的PE发生率,但前者较后者具有较高的症状性DVT发生率,在生存率方面两者间无差异。因此,较低的PE发生率是以较高的DVT治疗成本为代价的,同时在提高远期生存率方面无显著获益。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的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ACCP 8th Edition)中有关滤器植入的适应症为:对于绝大多数DVT及PE患者,不推荐在抗凝基础上常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Grade 1A);对于急性近端DVT以及急性PE患者,如果因为有出血风险而无法接受抗凝治疗时,则推荐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同时此类患者在出血风险得到解决后,仍应接受常规的抗凝治疗(Grade 1C)[10]。

由于以往有关滤器的临床研究主要是针对永久性滤器,因此在传统意义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仅针对患有DVT/PE但存在抗凝禁忌、出现系统性抗凝并发症以及尽管给予足量抗凝治疗仍反复发生VTE的患者。但随着近10年来全球医学界对VTE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滤器植入技术方面的难题逐渐解决,腔静脉滤器应用的适应症也从原来的绝对适应症过渡至相对适应症,逐渐扩展到慢性复发性PE及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较差如进一步发生PE有致命风险的患者、行溶栓或取栓手术的DVT患者以及髂股静脉漂浮血栓的患者(见表1)[3]。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PE风险是暂时性的,因此在腔静脉滤器植入的观念上,有学者提出预防性滤器及治疗性滤器的概念(在没有 DVT/PE但有抗凝禁忌症的病例中,应用下腔静脉滤器被称为预防性滤器;在明确诊断 DVT/PE而不能耐受抗凝的病例中,应用下腔静脉滤器被称为治疗性滤器。)近些年,为避免永久性滤器因长期放置所引起的DVT复发及腔静脉阻塞的风险,随着临时性及可回收性滤器的出现,指征进一步放宽至伴有创伤(脑部、脊髓损伤,多发)及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危人群同时有保守预防VTE禁忌症患者的预防性应用。

滤器植入的禁忌症主要包括:在行介入手术入路的静脉或预计滤器植入部位的下腔静脉(IVC)内有血栓形成、IVC完全血栓、IVC直径过大或过小不适合滤器植入以及合并败血症/菌血症等。

表1. IVC滤器植入的指征 绝对指征n 抗凝禁忌² 近期手术² 出血性脑卒中² 活动性出血² 严重创伤² 颅内肿瘤² 出血体质² 妊娠² 患者步态不稳或容易摔倒n 出现系统性抗凝并发症² 抗凝治疗过程中大出血²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n 尽管给予足量系统性抗凝仍反复发生VTE² 抗凝过程中新发DVT/PE² 合理剂量的抗凝治疗下DVT范围延长相对指征n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出现慢性复发PEn 心肺功能较差n 接受取栓/溶栓治疗的DVT患者n 下腔静脉/髂/股静脉内活动性漂浮血栓n 创伤或接受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的预防性应用

不同种类滤器的选择评价

对于有滤器植入指征的患者在如何选择滤器种类的问题上,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原因在于,目前仍无长期的随机临床研究直接比较永久滤器、临时滤器及可回收滤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比较不同型号滤器间的差异。

在可回收滤器及临时滤器问世之前,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应用的均为永久性滤器,滤器一旦放置,除非手术切开下腔静脉,否则无法取出。已有RCT研究证实,与单纯的抗凝治疗相比,永久滤器植入术后的DVT患者PE发生率有所降低,但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显著增加。同时永久滤器植入后需要终身抗凝。因此,永久滤器比较适合于高龄、有明确引起VTE的原发病(如易栓症、免疫病等引发血液高凝的疾病)同时这些原发病短期内难以解除、长期抗凝禁忌(如等)以及患有肿瘤性疾病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VTE患者。而对于那些仅有暂时性VTE的高危因素或抗凝禁忌症的患者,永久滤器植入尽管在短期内可降低PE的风险,但远期增加的血栓性疾病发生风险以及长期抗凝带来的生活质量降低无疑成为患者经济上及精神上的负担。

非永久性滤器可降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逐渐引起医生们的青睐。一些队列研究证实了可回收滤器在相对短暂的随访期间内防止PE的有效性[11]。目前尚无有关可回收性与永久性滤器对比的前瞻性研究,仅有一项比较永久性滤器与可回收性滤器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显示上述两种滤器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并无显著差异[12]。但多数可回收性滤器尽管称作“可回收”,但由于其允许留置体内的时间窗很短,往往在2~3周,在此期间,很多患者的VTE风险或抗凝禁忌原因还没有完全消除,不得不延长滤器留置时间,而一旦超过了这个时间窗,往往因血栓形成及内膜化等问题导致滤器难以取出(尽管再定位及再植入可试图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变成永久性滤器留置于体内,又面临永久性滤器置入后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国际介入放射学协会推荐可回收滤器仅仅用于短期内有发生PE的风险及有抗凝禁忌,同时预计滤器在2~3周内可正常拔除的患者[13]。

由于临时滤器没有固定的倒钩,因此可延长滤器留置体内的时间,如TempoFilterⅡ滤器可留置体内长达3个月之久,使其足以覆盖大部分暂时抗凝禁忌或VTE风险的患者。因此在重度创伤及大型手术患者,由于VTE风险是暂时性的,因此最适合置入临时性滤器,在这些危险因素去除后,取出临时性滤器,即达到了防止PE风险,同时又避免了永久性滤器置入后的长期抗凝、血栓形成及腔静脉阻塞的风险。但由于其植入后的并发症(如感染、滤器移位、断裂等)较多,目前仍未通过FDA认证。同时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结果,目前对于临时滤器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拔除滤器前滤器上有血栓的处理、延长植入伴随的内膜化危险、以及滤器移位等问题[14]。故在选择临时滤器时,应该对血栓脱落的机会进行判断,如果脱落几率较大或抗凝禁忌时间较长,如右侧中心型不稳定血栓或外伤后合并血栓等,在抗凝效果不佳时,应首选可回收性滤器;而如果判断其脱落几率尚可时,则可行单纯的临时型滤器植入。

综上所述,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仅仅是降低DVT患者发生PE的风险,而不是完全消除。在考虑行滤器植入前,要对滤器植入后的风险及收益进行综合评估。在滤器种类的选择上,要结合滤器植入的指征、血栓部位、血栓脱落发生PE的风险、再发血栓的可能性以及患者健康状况及个人意愿等等。此外,还有赖于临床上进一步的RCT研究结果来证实各种类型滤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