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行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养老机构属于什么行业领域 医养行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分析

医养行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分析

2024-07-12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1.2 医养行业现状

医养健康产业是在医疗产业和养老产业结合甚至融合的基础上催生出一个新概念产业,根据庞大老年人群体需求,医解决老年人健康保障问题,养解决老年人生活起居问题,从而达到身体、生活、心理和精神多方面健康状态,并将衍生的养老地产、旅游养老、老年护理员、老年康复医院等新项目都涵盖在内。

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荐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依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医养健康产业也被确定为各省(市)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2017-2021年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2017年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245亿元,预计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

2017-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预测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仍在不断加剧。据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8%,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我国当前养老产业供给严重不足,需求量大,养老机构也迫切需要面向市场加快推行“医养结合”,从而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经过了近十年时间的摸索,中国民营养老产业的模式已经基本清晰,就是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 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其中,近几年机构养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相对较快,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纷纷参与其中。而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由于盈利和市场渗透的难度较高,发展相对缓慢。虽然产业模式已经逐渐清晰, 但是各类养老产品都在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医疗属性的缺失。2014 年我国的养老产业规模仅为 4.1 万亿元,占 GDP 的 7%,进低于美国(22.3%)和欧洲(28.5%),而且医养分离为主的原因造成我国床位难求与空置率高达 48%现象共存。

1.3 医养结合行业发展模式

社区医院与养老结合:

将社区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老人中,同时依托社区网格服务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的养老服务。同时,基于政府医养政策下,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包括,针对不同收入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长者公寓:

这是一种以医养结合为理念,以康复为特色的持续照料型长者公寓。定制化的环境、贴身的服务都让养老有了新的体验。同时也将有相应的医疗资源进入公寓社区,专一的服务长者公寓中的老者。据悉,目前部分企业也有进行此类型养老项目的试运行,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长者公寓落地运营。

养老机构投资医院:

目前养老机构仍是主要选择的一种养老模式,但其中的医疗条件水平参差不齐。在医养结合的趋势下,养老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的投资,构建自有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此外,政府应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给予适当的补贴。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后的税收、土地供应、规划建设等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加强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队伍的监管,包括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持证上岗,保障服务质量。

医院开展养老服务:

由医院经营养老机构,在共享医院已有的医疗资源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应配合分级诊疗建立紧密型转诊制度。例如上级医院可向基层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专业护理,基层医院可根据老年人的疾病需要,随时预约上级医院会诊,实现基层医院、康复中心、养老中心、上级医院相互转诊互通;建立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的合理医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等。

二、医养产业链分析

养老产业链一览

养老产业链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养老地产、养老医药和老年人日常消费。其中较为确定的潜在盈利机会的主要集中于养老保险、养老地产和医药板块。保险行业可以参与分享整个养老产业链的蛋糕:保险公司既可以通过保险业务参与养老资金端的金融服务,又可以直接参与养老消费端市 场,业务线纵向贯穿整个养老产业链,可享受整个产业链条的税收优惠和政策红利。

医养结合生态圈构建

三、商业模式分析

3.1 居家养老商业模式

经过了近十年时间的摸索,中国民营养老产业的模式已经基本清晰,就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

其中,近几年机构养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相对较快,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纷纷参与其中。而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由于盈利和市场渗透的难度较高,发展相对缓慢。

居家养老商业模式

居家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本质上说,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在医养结合的大背景下,居家养老具有轻资产、需求大、可复制性强的优点,切合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和国家政策,盈利能力较好,为当前最好的养老模式。

致上谈兵是致金研究院运营的实务研究型自媒体平台【搜索:致上谈兵】,研究方向主攻不动产、PPP、军民融合、文旅医养及资本市场的PE/VC、IPO、新三板、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基金等业务方向的政策分析、产业研究,【搜索关注:致上谈兵】目前已在业内已广为传播,欢迎关注~

3.2 社区养老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二毛照护、颐佳等。这类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有两种:“B2B”/“B2C“。

“B2B”模式的付费者主要是政府,是由政府出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而“B2C”业务则是直接面对老人群体进行服务,付费方主要是个人或者商业保险。

3.3 社区养老商业模式

受家庭结构和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在中国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也是养老产业未来长期发展的中心,而且在中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紧密相连的。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也在面对一个难题,即养老服务过度的“家政化”,医养结合度较差。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托养服务、心理慰藉以及文化服务等,此类业务与家政服务的区分度不高,许多服务内容传统的家政服务人员也能完成,因此个人付费用户对此类服务企业的认同度相对一般。

因此即使家中有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许多传统中国家庭仍会选择使用传统渠道雇佣保姆照顾老人,而非选择此类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大多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先通过"B2B"业务抢占地盘,扩展商业版图,待积累一定辐射社区后,继续在区域内开展"B2C"类业务,开拓新的用户或者向已经服务的老人提供政府采购外的增值服务。

预计在未来3到5年里,居家社区养老主要的付费方依然是政府,B2C业务仍处在探索和需求挖掘的阶段,业务占比较低,市场参与者将来应重点关注对个体付费习惯的培养。

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的机构养老产品地产属性过重,许多此类产品的消费者看重的并非养老服务而是产权、会员以及保险的投资价值。

因此,此类产品往往只将“养老”作为一个卖点而非产品的核心价值,许多产品的养老服务质量无法维持,医疗服务和护理水平也很难完全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要求,对于活力老人的医疗服务也要依托周边医院,便利性上仍显不足。

四、医养结合势在必行

根据上述介绍的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可以看出,不管是趋于地产化的机构养老还是趋于家政化的居家社区养老,中国现有养老产品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缺乏优质的医疗服务。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合计占到总老年人口的30%。

如何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这些老人实现“老有尊严”是中国养老产业接下来的重点。医养结合是中国养老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也是市场参与者脱颖而出的机会。

目前的产品不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中国数量巨大的缺乏自我生活能力的老人人群的需求。另外许多养老机构现在采用的是医养分离的模式,就是虽然配备有医疗配套,但独立于养老住宅,之间有一定距离,由于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慢性病等需要反复治疗的症状,他们不得不来回奔波于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非常不方便。

根据卫健委数据,到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814家,大约仅占总养老机构数量的4%,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公立机构,民营机构占比更低。

可以看出,相对需求端,供给空间依然巨大。

五、医养产业案例分析

机构养老方面,不同运营主体均在尝试通过跨行业准入以及合作等方式进行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的最普遍模式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医务室以及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增设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运营,养老机构对于内设医疗服务的诉求已经超过提升传统养老服务质量的诉求。

案例分析 —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办,内设经卫生部门批准的二级甲等老年病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内设置了医务室,并配备了专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另有多点执业的医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有利于老年人及时得到医疗诊断与救治,且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证。2017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此举降低了政策壁垒,为内设医疗机构提供了便利。但是增设医疗机构给养老院带来了更高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并且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被纳入了医保定点,实际操作运营起来仍有一定障碍。

案例分析 — 优护万家

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的重点是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出现的一些模式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维度。

首先是社区嵌入养老部分,这部分与机构养老类似,需要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进行整合,统一运营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床位的作用。

其次是居家上门服务部分,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开始增设医疗相关服务,通过与辐射区域的医疗机构合作获取专业人才资源,从而向老人提供助药、康复指导和训练、体检等服务。

除此之外,也有居家养老机构致力于对专业医养服务人才的培训。

一些商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将此三个模式结合起来,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远程医疗技术,逐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能力,给老年人带去高效、便捷的服务,有效地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比如最近流行的虚拟养老院概念 ,就是建立一个区域化养老信息服务云平台,老年人将服务需求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告知云平台,平台便会按照需求派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以优护万家为例,它既有针对医疗护理、养老照护经验的复合型服务人才的培训,也开设养老照料中心,还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其中80%医护资源来自于北京各大三甲医院。此外,百汇吉、慈爱嘉等机构也是集社区、居家、培训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因篇幅有限,更多案例请关注 “致上谈兵” 公众号查看-

致上谈兵是致金研究院运营的实务研究型自媒体平台【搜索:致上谈兵】,研究方向主攻不动产、PPP、军民融合、文旅医养及资本市场的PE/VC、IPO、新三板、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基金等业务方向的政策分析、产业研究,【搜索关注:致上谈兵】目前已在业内已广为传播,欢迎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