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吴亦凡的倒掉不是偶然,更应是流量逻辑的终结标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其他明星对吴亦凡事件的态度 光明日报:吴亦凡的倒掉不是偶然,更应是流量逻辑的终结标志

光明日报:吴亦凡的倒掉不是偶然,更应是流量逻辑的终结标志

2023-08-13 0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石栋

近日,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依法刑事拘留的消息,引发舆论哗然。从“顶流”到“被拘留”,吴亦凡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在这一事件的背后,流量为王、流量当道的现象必须再一次被反思。

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高不高、演员的演技好不好,都显得无足轻重。只要有流量,有粉丝,有相应的关注度,就能带来可观的利益——流量时代的影视创作,始终无法摆脱病态价值观的阴影。

7月31日晚上,@平安北京朝阳 发布了关于吴亦凡事件的情况通报。

正因如此,劣币淘汰良币的趋势愈演愈烈,许多德艺双馨的演员被迫“靠边站”,而登上C位的则是有人气无作品的流量偶像。更致命的是,既然有流量就可掩盖一切问题,那么偶像就没有必要提高业务水平,甚至无需顾及自己的道德水平。

畸形的环境之下,艺术创作愈发艰难。流量时代带来的不仅是让人看不懂的粉丝经济,更使中国文化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遭遇巨大阻力。

吴亦凡事件的大爆发,终于戳破了流量的虚假繁荣,让公众看清了放任某些流量偶像为所欲为将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身为顶流偶像,吴亦凡的“倒掉”不是偶然。偶像本应是粉丝的榜样,用一言一行影响和引导粉丝,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导向。然而,流量鼓吹下的偶像没有责任和义务,却能坐享粉丝经济的红利。吴亦凡对粉丝任“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是对法律的触犯。

在吴亦凡事件被曝光后,据媒体报道,还有部分狂热粉丝在社交媒体上为其“喊冤”,宣布“不脱粉”,甚至还有人动起了“营救”的歪脑筋。这充分说明,在资本操控之下的偶像,已经形成了对粉丝的精神控制,使网络空间云雾缭绕。放任此类“精神鸦片”肆意蔓延,只会让更多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粉丝“中毒”、受害。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不久前,某平台宣布,对吴亦凡事件发表过不当言论的大V账号会被禁言、封号。必须看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某些平台依靠对流量明星的炒作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进出各种榜单、粉丝控评、群体对立等现象,都是由平台主动渲染、挑起的事端。平台成为最大赢家,而最无辜的输家,则是整个舆论环境。

可见,无论是个别失格的偶像,还是某些狂热的粉丝,背后都有商业运作的阴影。依靠偶像收割粉丝,依靠偶像拙劣的作品收割利益,一些人“胃口”越来越大,终于颠倒了文艺创作的正常流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吴亦凡事件不只是偶像形象的坍塌,更是“流量逻辑”应该终结的标志。

事实上,即使吴亦凡没有东窗事发,所谓“流量为王”的观念也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近几年来,广大观众对流量明星以及由其参演的作品越来越不感冒、不买账,这是不争的事实。近些年不少借助流量明星的影视作品,票房和口碑均不理想。

在各平台搜索“吴亦凡”,已无相关资料显示

这足以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纵然有粉丝的卖力吆喝,但流量作品不会有生命力,流量逻辑下的商业运行规则已经难以为继。

文艺创作归根结底要看内容、看质量,从业人员归根结底要看水平、看艺德,这些本是常识,但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新讲述、重新强调。公众希望更多德艺双馨的艺人、演员重新回到一线,为大家献上更多值得品鉴、回味的优秀作品。回归正常之后,人们对此满怀期待。

至于偶像明星,我们也不必一棒子打死,应该给这些年轻人磨炼能力、提升自己的机会。当然,他们也必须从吴亦凡事件中学到,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人设”这一护身符已经不管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原标题:《吴亦凡的“倒掉”不是偶然》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