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影响的异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兵马俑表现了古代艺术家们什么样的智慧与什么样的才能 儒、道、释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影响的异同

儒、道、释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影响的异同

2024-06-24 1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中国传统哲学——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主要先通过具体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分别研究儒、道、释三家各自对中国画的影响的不同之处,进而综合分析儒、释、道对中国绘画艺术影响的异同。

关键词:儒、道、释;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影响;异同

众所周知,在众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先秦哲学中孔孟思想、老庄思想、及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儒、道、释三家又相互融汇贯通,共同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影响,且充分展示出中国文化各个艺术领域之间互补共存的民族特色。由此,以孔子和孟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入世思想以及其形成的儒家美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超脱思想以及其形成的道家美学、佛教传入中国所形成的禅宗美学三者共同生成了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注重其“道”(主导为精神性)、“气”(意为其生命性)、“心”(代表其主体性)、“舞”(注重其乐舞精神)、“悟”(意为其直觉思维)及“和”(需有辩证思维)。其中“道、气、心、舞”皆是儒、道、佛三家所影响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结果。那么,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道、佛三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又有什么异同呢?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汉人文化之所以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的绘画艺术之所以异于其他国家的艺术,其影响因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孔家学派。在2000多年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作为统治者统治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存在封建社会的政治和伦理领域中,同时覆盖了艺术及美学领域。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既对中国的文学、戏曲等大众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地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在绘画艺术品评中提倡“中和”的审美趣味;高度赞扬艺术家的“人品”;重视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读书修养与游览阅历;同时强调绘画中 “明劝戒,助人伦”教化功能。。其“中和”的审美趣味不仅仅与绘画艺术中的辩证法相联系,而且直接影响了在绘画艺术中对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评价。因此,“和谐”已成为中国艺术家在几千年来的艺术追求和文艺批评的重要标准。在艺术品评中,“人品高气韵不得不高”类似此句推崇绘画中的人品之说恰恰是儒家思想将美与善、德与艺相融合的真实显现。所以,这不仅导致了绘画及艺术品评中“物以人重”的倾向,同时也致使中国传统花鸟画中梅、兰、竹、菊绘画题材的经久不衰。此外,儒家思想主张艺术的功能是“成教化、助人伦”,这种观点几乎统治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几千年。这种“成教化”的社会功能性,就是强调绘画要以教育人为目的,要以弘扬“善”的内容为绘画题材,这种具有社会功利性的绘画题材,在早期中国人物画中较明显。例如图一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图中画有十二个故事情节,描绘了中国古代宫廷女性的节义行为,作品标榜了封建社会的“女德”。这种绘画艺术的社会功利性在后来的中国画发展中逐渐被弱化,尤其是在山水画及文人画的兴起后,几乎不怎么见到类似题材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无论是其描绘帝王功臣、孝子烈女典范等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还是其艺术创作中具体技法的使用,我们都可以清楚地发现儒家文化的影响是其真正的源泉。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原始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道家学派所一直秉承并追求的人精神上的超脱和解放的体现。正如庄子要化物解形,作逍遥之游,以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几千年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望尽浮世华尘,最终归隐山林,追求各自精神上的自由。

道家美学的基本内容是:“道”与“出世”,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个体的绝对自由。正如唐代诗仙李白的潇洒豪迈、飘逸自如、别具一格的诗风,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正是道家极力推崇的。同样,清代画家石涛所说:“无法而法,乃为之法,”。道教还主张“有生于无”、“致虚极守静笃”等,这种对虚的重视,恰恰形成绘画作品中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向。如果是想要在绘画艺术作品中追求一种超乎言语叙述的空白之美,类似于“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这便使绘画艺术作品要传神写照,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传统意境,同时也为”虚实相生”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而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品评亦受其影响。

道家美学对中国绘画艺术中具体学科的影响是:在中国人物绘画上,不再以描写人物道德为主要的主题,却是以描绘具有个人风采和精神为主要创作题材,东晋顾恺之主张的“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画风的兴起,如图二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家通过韩熙载的神情将其内心活动描绘的淋漓尽致。在中国山水绘画上,“自然”成为了最為重要的审美意趣,在山水绘画的用色上,寻求水墨韵味之风的表现手法压倒了以青绿山水为创作手法,成為了山水画创作的主流方式。中国古代绘画所谓山水画家们几乎都深受道家美学的影响,甚至连山水绘画本身的兴起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绘画具体的技巧和艺书表现上,画家们更加注重用墨的虚实相生,注重绘画自身所包含的个体与作品的精神自由。而且都将“以技进乎道”作為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的绘画艺术境界。

三、佛学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起,便首先对古代中国的哲学界生成了重大的影响,它与魏晋玄学相互汇集共同生成一代学习风尚,继而引起了古代中国哲学史及文艺绘画史上的“形与神之争”。经过其后六百余年的吸收与消化,最终被不断融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的思想,在隋唐时期成为汉化的佛教哲学。

禅宗美学的基本思想:禅宗强调“心”和“隐士”;强调人与人“和”。。随着佛教的繁荣与兴盛,许多诗人都参禅悟佛,结交僧侣,王羲之与名僧、苏轼与佛印禅师等的交游等皆为中国文艺史诗上留下了篇篇佳话。他们所作之诗自然质朴、平实洒脱,既无华丽精彩的警句,也以艺术描绘,看似平淡无奇,其内涵却如浅切形象,引人深思。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佛教与诗歌渊源深厚,为诗歌创作丰富了新的内容,提供了新的境界,绘画作品更深受禅宗美学的影响。如唐代王维的作品就以禅意入画意。王维所作之诗皆成画,所作之画亦如诗。禅宗美学的传入对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具体影响:一是使绘画形式具有多样性,绘画艺术作品增多;二是丰富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使各种佛教题材的壁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上不可忽视的艺术作品类;三是增加了绘画艺术的需求,涌现出大量的民间艺术家;四是绘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技法更加丰富,出现了“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等。

四、总结:“儒道互补,庄禅相通”

共同影响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总之,儒家、道家、佛教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彼此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的入世法度,道家的无为自然,佛家的因果轮回,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绘画艺术家皆受它们共同的教化影响,出现“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生色彩,具有此类精神内在传统中国绘画家艺术家数不胜数,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完美结合在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许多绘画及书法艺术家既在朝为官,又精通书画,他们的艺术作品既映射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艺术修养、人品道德修为,又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家们对待人处事、人与自然万物的感悟:他们有时借以山水、花鸟画表达一种以绘画寄情自然的情趣;有时用具有特定寓意的画面表现其性情孤傲,表达他们内心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又有时逸笔草草抒发人生失意及命运不公。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大多数绘画艺术作品都成为艺术家抒发人生所知、所遇、所想、所期待的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如八大山人朱耷,明朝后裔,不肯为清朝所用。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画山、画水、画鸟、画虫鱼皆是他内心情感的写照,是对昔日明朝的留恋。又如苏轼在其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中,作品潇洒随意,天真烂漫,体现他在便十分注重书法作品自身的天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原本或是一个矛盾存在体,但苏轼在其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上的不同,却以儒道相通,庄禅互补的形式,统一了出来皆映射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古人云:“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也,非实也。实也者,心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儒、道、佛三家他们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着共同对中国绘画艺术之路产生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儒、道、释三者所共同追求的是“和”,即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所在,亦是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境界,一直深深作用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张节末.禅宗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周姗,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异同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博览群书·教育(2016年9期)2016-12-12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6期)2016-11-24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如何搞好期末复习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4年6期)2014-09-18小顽儿系列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07年6期)2007-06-15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5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的其它文章关俊声先生墨竹画艺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对水彩艺术的启示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语言创新探讨探究绘画中线条的艺术魅力品性在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的延续谈顾恺之人物画中“悟对通神”的绘画理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