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某些安徽人常引用之“《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定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黄梅戏的来历 揭某些安徽人常引用之“《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定论”

揭某些安徽人常引用之“《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定论”

#揭某些安徽人常引用之“《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定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

——摘自《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一文

某些安徽人在争论黄梅戏起源时,惯常会说黄梅戏起源国家有新的定论,而此时常常会出示下面这张图片。

500

引用自《今日头条》

偶尔,某些安徽人还会展示下面这张图。

500

引用自《今日头条》

现在,我们就来揭揭这两张图片的画皮。

根据某些安徽人发的第一张图片内容,我在搜狐网上搜索到的是下面这个:

500

引用自《搜狐网》

发布时间一样,都是2017-06-14,发布者一个是望江之声,一个佚名。根据安徽人的图片,此新闻应该是安徽省望江县新闻单位在搜狐网上注册的“搜狐号”发布的,因此,我在“搜狐号”上搜索了“望江之声”,结果是下面这样的:

500

引用自《搜狐网》

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我不能判定这个图片是否造假,因此,我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只将搜索结果展现给读者,仅供参考。

第二张图并没有很多详细信息可供查询参考,经过比对发布时间和内容,此图应该是截取自《凤凰网》安徽频道上的内容,见下图。

500

引用自《凤凰网》

下面,我们来谈谈文章内容吧。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文章内容是真实的,搜狐网上确实有,图片展现的内容也与原网站上的一致。

既然文章的标题写的是《人民日报》,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人民日报》吧。

通过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此文发表于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第19版的《文教周刊》中的《文化进行时》栏目,原文标题《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作者张贺、黄有安,报道记者张贺。见下图。

500

引用自《遗爱网》

现在来看看作者是什么人吧。第一作者张贺,也是本文的发布记者,《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记者,第二作者黄有安,《安庆日报》记者(记者证登记单位为《安庆晚报》)。

众所周知,在新闻报道中,本报社记者因为要对新闻稿件负责,通常会署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一般为稿件提供者。具体到本文章,第一作者张贺,《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记者,第二作者黄有安,《安庆日报》记者,这种署名,完全符合以上特点。比如2017年4月27日的《人民日报》同样的栏目中的另一篇文章署名,见下图。

500

引用自《人民日报》数据库

第一作者张贺,《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第二作者王云霞,文章主角,摄影者。

《人民日报》为什么会在2017年1月刊登这样一篇文章呢?

我们来梳理一下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关于安庆、关于黄梅戏有什么动态吧。

2016年4月15日,黄梅戏起源与发展专家聘请仪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京举行;

500

引用自《中华数字书苑》数据库

2017年1月,安庆市、安庆黄梅戏剧院在北京召开黄梅戏起源新考专家论证会;

500

引用自《中华数字书苑》数据库

2017年1月12日发表此文章;

2017年2月,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召开黄梅戏起源研讨会。

500

引用自《中华数字书苑》数据库

安庆费这么大力气,调动这么多人员,时间跨度长达8个月之久,就是为了写两篇报道,完成年度新闻宣传的考核目标?

当然不是,重头戏是在2017年6月,请看下图。

500

引用自《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为了《黄梅戏起源》这本书的出版在造势,也就是这本书。

500

引用自《中图网》

看到这封面,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某些安徽人经常引用的图片之一,当然也包括里面的部分内容。

关于这本书,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揭露。

至此,通过上述资料的展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关于“《人民日报》对黄梅戏起源已经有了新的定论”之说,就是安徽人自己写一篇文章发表到《人民日报》,然后某些安徽人再引用而已,纯粹属于这些安徽人的自唱自说,自娱自乐,不具备任何参考性和权威性的价值。(从文章内容的客观性来说,第一作者对文章应该是进行了修改和把关的。)

且不说此文发表的版面是副刊(《人民日报》重要文章、主要文章是发表在头版版面上的),即使是从法律上说,《人民日报》对于所谓起源的定论也是没有法律授权的,他只能受权发布信息。因此,某些安徽人的这种说法,就是一个法盲的臆想,民间的狂欢,其实安徽官方还是很清楚、很理智,有自知之明 的。请看下图。

500

引用自《中华数字书苑》数据库

大家可以点击大图,仔细看一下此文发表的版面,《安庆日报》第6版民生栏目。可见,安庆官方也是很清楚这个讨论会的水分有多大的。但是此事又不得不为之,不得不报道,这是相当的尴尬啊。

那么,这篇报道所展现的内容真如安庆官方所愿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们摘录两段具有结论性质的文字看一看。

“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注意这段话的措词,并不是某些安徽人常常说的“定论”,而是“说法”。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注意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认可文章中的“说法”。

由此可见,安庆官方对此次研讨会的处理为什么这么低调,等同于冷处理了。倒是某些安徽人,反而常常引用,安庆官方是看在眼里,内心里却恐怕是说不出的苦吧。

所以,请某些安徽人自此以后就不要再用这张图了。说起《人民日报》对起源的报道,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4年、2006年、2009、2010年,就分别发表文章谈到了黄梅戏的起源是黄梅县。论时间均早于安庆这次,论篇数也多于安庆。

以上这些数据均可以在相关数据库中查到。

再次奉劝某些安徽人,“做人要厚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