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飞机知识的问题 关于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2024-07-17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民用航空安全信息作为民航安全管理的基础信息资源,在航空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预防事故、预测安全趋势、识别风险、排查隐患和指导运行决策等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驱动型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民航安全信息管理逐渐引起行业的重视。本文将从民航安全信息的组成、收集渠道、应用和管理现状等方面剖析当前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安全信息的组成和收集 

  (一)信息的组成 

  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3)第一章第三条内容[1],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可分为三类,如下图1。 

    

  图1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分类 

  其中,事件信息可分为事故、事故征候和一般事件信息;安全监察信息是指各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局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其他行政执法工作信息;综合安全信息是指民航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和运行信息,包括飞行品质监控信息、安全隐患信息、运行标准管理信息和安全质量管理信息等。 

  (二)信息的收集渠道 

  局方以强制报告、自愿报告、局方基站和安全举报等形式收集信息。为便于信息采集,局方建立了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和飞行、机务等专业信息收集平台,包括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服务平台、民航飞行标准监督管理系统和收集民航维修系统资源信息的SDR 系统等,常见的民航安全信息报告与收集系统或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常见的民航安全信息报告与收集系统或平台 

  航空公司既要按照《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3)的要求上报强制报告中的事件信息,又要根据自身安全管理的需求,收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运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报告、未达到CCAR-396中《事件样例》(AC-396-AS-2016-08)级别的不安全事件和自愿报告等。 

  二、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应用 

  无论是局方还是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都会收到不同类型的安全信息,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各级安全信息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分类、分析和处理,并应用到相关专业,民航安全信息从收集到应用的过程如下图3所示。 

    

  图3 民航安全信息应用过程 

  由图3可知,民航安全信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一)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通过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民航各专业人员可开展典型案例剖析,自查组织管理、操作流程、作风纪律和规章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教训,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警示教育,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指导安全决策 

  民航安全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向决策者呈现安全状况的画面,使他们能够根据所呈现的画面做出决策[2]。这种基于信息驱动的决策使决策者能够把重点放在与民航安全政策和目标一致的、期望的安全结果上,并处理与变更管理、安全风险评估等有关的各个方面。 

  (三)反应现状,预测趋势 

  通过对安全信息的分析与加工处理,不但可以反应目前行业或者公司的安全管理现状,而且还可预测安全趋势,找出生产系统或者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补强短板,不断提高系统或者体系运行的安全系数。 

  (四)提升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开展风险识别与隐患排查可将安全关口前移。由图4 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信息管理关系框图可知,在收集充足和准确的安全信息基础上,以安全报告、不安全事件调查/分析、安全检查、安全审计和运行数据等为信息分析基础[2],通过系统工程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变更分析法和事件树分析法(ETA)等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识别,进行风险分析与防控,确保运行安全。 

    

  图4 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信息管理关系框图 

  (五)提高安全管理层次 

  通过对安全信息的分析与加工,查找运行系统不足与短板,指导安全决策,预测安全趋势,促进安全风险管理,使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后整治”变为“主动地事前预测与防控”,提升安全管理层次,如下图5所示。 

    

  图5 民航安全管理层次示意图 

  (六)为规章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 

  以安全信息为基础开展风险评估和预防研究,把握民航安全运行的规律和趋势,建立基于民航安全信息驱动的航空安全研究体系,为局方及其他监管部门规章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三、安全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规范我国民航安全信息管理,一方面,局方制定了相关规定,明确分类标准,并建立多个与民航安全信息相关的系统,扩宽收集渠道。另一方面,一些航空公司也成立了安全信息管理部门,根据局方的要求,细化公司级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信息报送和处理程序,开展信息分析与处理,完善安全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有利于维护民航的运行安全。但是,我国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仍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信息的质量不高 

  1.安全信息类型不充足 

  因民航安全信息收集不全面而导致其在相应领域无法发挥作用的事例较多。例如,空中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中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准确匹配需要大量的空中通信状况信息做支持,目前因收集的通信状况信息较少,较难实现空中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中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准确匹配。对于航空气象信息,因收集手段较单一,目前该类信息仅有气象报文、卫星云图和雷达图像。 

  2.安全信息不完整 

  我国行业信息调查能力有待提升,民航安全信息也不例外,例如,收集的“鸟击”类安全信息中,多数信息不包含:撞击物种、鸟击高度、空间位置等,造成该类信息不完整,影响后续的风险分析。 

  (二)分级管理易导致信息流失 

  我国民航安全信息实行分级负责管理模式,一线生产部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信息需要经过层层筛选与审批,才能被局方或者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部门收录,如图6所示。一旦某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信息流失[3]。 

    

  图6 某航空公司员工安全信息报告流程 

  (三)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较薄弱 

  除了少数航空公司外,其他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存在规章制度不全、信息监管不力、沟通协作不够和资质能力不足等问题,设立的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一线信息报送人员未经过相关信息管理培训,信息敏感度低,无法准确识别生产运行过程中高价值的安全信息,信息填报不规范。信息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对安全信息报送主体不清楚、程序不熟悉。 

  (四)安全信息分析与利用不充分 

  近年来,民航安全信息收集数量逐年增多,但安全信息分析、处理从业人员的数量与处理能力有待提升。无论是局方还是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多数类似于安全信息的“数据存储仓库”,主要作用是信息记录,这就使大多数安全信息处于游离或者离散状态,不能对这些储存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应用。目前对多数事件信息的分析与加工处理还停留在统计层面,安全信息分析的模型不完善。例如,对航空情报信息的处理,仅仅停留在单纯地分析航空情报产品层面,满足不了情报服务的数据支持要求。 

  (五)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限 

  有效地信息交流能高效发挥民航安全信息风险预测、事故预防等功效。近年来,民航安全信息呈现全球化的共享态势,这有利于信息的应用。然而,我国民航安全信息尚不能实现充分交流,具体原因如下: 

  1.没有统一的安全信息管理规范 

  民航各个系统的专业差别较大,各专业安全信息的来源、收集方式、分类标准和应用范围不尽相同,这就增加了安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难度。加之,各个航空公司没有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规范,造成航空公司内部、各航空公司相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较为困难。 

  2.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 

  从局方层面,局方缺少权威的管理机构来引导与督促航空公司交流与分享安全信息,导致航空公司大量的运行类安全信息只能在其内部进行共享。从航空公司层面,为保护其自身权益,航空公司对员工进行信息发布与分享的行为约束,尤其是涉及考核的安全信息,航空公司禁止外传,这就更加不利于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四、改进建议 

  (一)完善安全信息管理政策 

  民航局应根据各专业安全信息收集的需要调整信息报告奖惩制度,宽严相济,坚持匿名制原则,鼓励民航一线生产运行从业人员积极上报。航空公司也应调整安全信息报告制度,除了报告不安全事件信息外,航空公司还应鼓励员工使用局方的自愿报告系统,主动、及时地报告日常运行中的监督检查、风险管理等信息,为扩宽安全信息的收集渠道,航空公司也可建立属地化的自愿报告系统。 

  (二)提升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能力 

  航空公司作为民航安全信息主要的创造者与收集者,对于安全信息的管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能力。 

  1.完善安全信息管理规定。航空公司应梳理本单位安全信息管理规定,确保与信息管理相关的制度程序必须满足局方和上级单位的信息管理要求,符合本单位一线运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有偏差的手册条款。 

  2.强化安全信息管理监督检查。航空公司要强化内部监督,对各业务部门开展全面检查,排查信息管理的风险隐患;对本单位事件信息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严格把关,分管领导对本单位信息报送质量负责,切实提高信息质量[4]。 

  3.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培训。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局方和公司组织的培训,重点讲解安全信息报送的内容、标准、途径、时限和要求,提升专业能力,确保报送信息的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格式规范。 

  4.落实安全信息沟通协调。对于涉及多个专业的安全信息,航空公司不同部门间应加强内部沟通交流,尽可能还原事件信息。涉及大运行事件,要提前做好信息沟通,个别有疑问的可与公司及安全信息管理部门沟通确定信息报送主体单位。航空公司各专业之间应加强信息沟通,细化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与分工,尤其是向局方报送的事件信息,飞行、机务和运控等部门要相互沟通,避免出现同一事件信息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 

  5.建立安全信息跟踪机制。航空公司应监督各部门制定安全信息报送及处理进度跟进机制,尤其是报送至局方的事件信息,要及时登陆相关网站查看相关信息流转情况;完善信息值班交接制度,避免出现信息“错漏忘”现象。 

  6.推广内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航空公司应加强宣贯教育,提高员工主动报告意识,推动一线员工通过内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报送运行过程中任何偏离工作程序或规章制度的事件信息,有效防止原始信息通过不同方式层层流转后,内容出现偏差或不实。 

  (三)强化安全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在收集充足且准确的信息基础上,如果想实现民航安全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建立规范、专业的信息分析系统或者中心,对安全信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加工处理,参考国际较为先进的ASIAS系统(美国FAA的航空安全信息分析和共享系统)和ECCAIRS系统(欧盟联合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系统),民航安全信息分析系统或者中心应能实现以下功能: 

  1.重组信息。对收集的信息开展关键要素维护与内部关联及特征分析,进行信息整合与重组,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处理。 

  2.预测风险。在安全信息分析系统或者中心设置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模块或者部门,通过对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加工,以趋势分析、风险预警报告等形式推动民航安全风险管理的开展。 

  3.优化安全措施。筛选安全调查、安全检查中的有效安全建议,协助企事业单位改进安全管理措施,跟踪评估措施效果,为航空公司安全运行提供指导。 

  4.提供民航政策制定参考。以民航安全信息为基础开展专题研究,把握民航安全运行的规律和趋势,建立基于民航安全信息驱动的航空安全研究体系,为民航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5.共享安全信息。该信息分析系统或者中心还可承担与国外同类机构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角色,实现更大范围的安全信息的共享。 

  (四)加强安全信息交流与共享 

  我国民航安全信息面临信息分享与交流困难问题,惟有打破信息分享的壁垒,才能更好的发挥安全信息的作用。局方应建立宽松的信息分享机制,使航空公司从思想上消除信息共享的恐惧。局方收集的事件信息、安全监察信息往往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与共享,但大量的与航空公司安全运行相关的综合安全信息无法实现交流与共享,可建立有第三方管理的安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综合安全信息的分享与应用;最后,提升局方自愿报告系统中安全信息的共享,2004年9月16日,中国民航“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CASS(Sino Confidential 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System)”启动运行,该系统收集的安全信息逐年增多,但系统中信息在行业中的共享有待加强。(作者:肖伟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3), 2016. 

  [2] ICAO. Safety Management Manual (Doc 9859 AN/474), 2013. 

  [3] 韩静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航空安全信息管理探讨[J].民航学报, 2018,2(5): 50-53. 

  [4] 王旭.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东航为例[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2018.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