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苏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苏联的动画电影 丁丁在苏联

丁丁在苏联

2024-07-10 0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丁丁在苏联》封面

引子

       自1929年诞生以来,丁丁系列丛书以其广阔的故事舞台、有趣的情节设计、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独具一格的美术风格风靡世界,至今仍享有盛名。在这庞大的丁丁读者群体当中,中国观众接触到的丁丁系列丛书是一套22本,但法语原版的丁丁系列却一共有24本,而这缺失的两本正好是系列的最初与最后之作——最初的《丁丁在苏联》与《丁丁与字母艺术》。前者是作者埃尔热初出茅庐的不成熟之作,后者则是未完的遗作。本次就先撇开后者不谈,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本时代气息浓厚的《丁丁在苏联》。

法语原版丁丁系列中文版丁丁系列

故事

       既然是丁丁系列的其中一册,那么首先就要谈谈《丁丁在苏联》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实际上,该册的故事极为简单,仅仅是丁丁受报社所托前往莫斯科,却处处遭到契卡(克格勃的前身)的缉捕与追杀,在途中见识了一系列苏联光鲜宣传下的黑幕与严酷统治的真相,最终费尽力气逃回布鲁塞尔,并借由揭发契卡在欧洲各大首都进行恐怖袭击的计划从而拯救欧洲、大受欢迎的故事。

第一页就被苏联特务人员用炸弹炸掉了火车以灭口,在遇险速度上大概是丁丁系列最快的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不难看出,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已经有了丁丁系列一贯故事风格:出行——遇险——脱险——胜利的雏形,只是整个故事叙事手法稍显稚嫩,许多情节都安排得相当突兀,起承转合得并不自然。更重要的是,整个故事从始至终带有明显的反苏情绪,力图将苏联描绘为一个铁幕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人间地狱。在此举几个例子:

      丁丁看到苏联人在带英国共产者参观苏联工厂,借以宣传苏联的工业盛况,但靠近一看才发现烟囱里的滚滚黑烟是拿稻草烧出来的,机器的声音是有人打铁制造的,一切都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群众集会上,苏联官员用枪迫使群众支持苏共,而一旁的丁丁则被当成间谍抓了起来。

废墟一般的莫斯科在食物配给点,苏联官员驱赶不支持苏共的贫苦儿童。

      苏联军队计划掠夺农民的小麦,此时混在其中的丁丁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农民。

       丁丁误入一处地堡,结果这里竟是苏联领导人用来储藏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的秘密仓库。

       通过这几个例子已不难看出,《丁丁在苏联》可谓是一部十足的反苏宣传漫画,尽管苏联历史上确实进行了严酷的统治与虚假的宣传,但就这部漫画的内容而言,还是有夸大的成分。

       但是,强烈的反苏风格并不是其未在中国出版的最主要原因,相信看了下面这一幕,大家自会明白:

      丁丁被契卡抓住审讯,结果负责拷问的人竟是两个身着长衫、留着辫子的“大清人”。这两个人口吐意义不明的象形字符,意图用封建时代的刑具对付丁丁,结果被耍的团团转。这牵强附会地抹黑中国人的一页相信才是《丁丁在苏联》不能在中国出版的真正理由,也是整个故事以及埃尔热一生的败笔。

故事背后

       1929年是丁丁诞生的年份,即《丁丁在苏联》出版的一年。这年,22岁的年轻漫画家埃尔热供稿于《二十世纪报》(Le Vingtième Siècle)。而这份报纸是一份十足的保守派报纸,持有正统的罗马天主教立场,其定位是"天主教学说与新闻的报纸",主编Norbert Wallez是一个极端保守的右派。而他的这种正统保守政治观点,恰恰是当时比利时的主流政治观点。另一方面,埃尔热本人在当时从未去过苏联,其创作仅仅是依据当时可以接触到的有关苏联的资料和观点,也就是说,《丁丁在苏联》一书,并不是作者本人对苏联政权不满的倾泻与真实揭露,而是一篇迎合当时主流政治观点而作的官样文章,其代表的,是当时比利时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苏联政权的质疑与敌视。

       既然如此,埃尔热本人怎么看这部作品呢?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存在本身就是他的创作“黑历史”。1942年,Casterman出版社决定从那时起将《丁丁历险记》以全彩色(64页)印刷出版发行,并要求埃尔热将以前的版本改成彩色以使全套作品风格统一。由此埃尔热对以前的丁丁系列作品陆续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与重制,但是唯独对于《丁丁在苏联》这一部作品,埃尔热认为其是“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始终对其不做修改,也不打算将其重新出版。

       但正因如此,在丁丁系列声名鹊起之后,这本“不为人知的最初之作”激起了丁丁爱好者们极大的收藏兴趣,与此同时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关于此册的盗版图书。困扰于数不尽的盗版官司,Casterman出版社只得在几十年后又将其出版。如今,我们能看到的《丁丁在苏联》保留了其最初的样貌,成为了丁丁系列历史的一份见证。

       当然,我想书中最令埃尔热不齿的,还应当是那一段对中国人牵强附会的抹黑。毕竟,在1934年,埃尔热遇见了中国学生张充仁,两人的相遇促成了丁丁系列的关键性转折。通过从张充仁那里学习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了解中国的情况,埃尔热开拓了视野,摆脱了欧洲人对华的固有印象。从此埃尔热开始认真对待丁丁的创作,重视故事背景的真实性和故事主线的合理性,而不是用游戏的笔墨去描绘它。也正因如此,才诞生了丁丁系列的经典之作——《蓝莲花》(当时代少有的描绘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揭露了日本侵华真相的作品)与此后一系列写实的精彩作品。也正是从此开始,埃尔热与张充仁结成了一生的挚友。而回头来看这部《丁丁在苏联》,不仅情节粗糙,背景脱离实际,更对中国人进行了不合理的抹黑,面对自己的好友张充仁,埃尔热想必为此惭愧不已吧。

埃尔热和张充仁

人物形象

     《丁丁在苏联》在人物塑造方面堪称糟糕,全篇可以说只有丁丁和米卢两个人物是实际活跃的,其他的人物形象渺小到都可以算进环境因素里。但是在这部作品当中,一个乐观勇敢、坚定的丁丁形象已经浮现出雏形,只是在这个阶段他还有几个不完善的点:

1、 过于蛮勇:

       在丁丁系列当中,丁丁一向是以聪明机智为卖点,但这一部的丁丁却在很多地方显得过于鲁莽,例如侥幸脱困后又向敌人主动挑衅、刚刚费尽力气逃出莫斯科却又想折回去以身犯险。虽然求知欲强也是丁丁的特质,但后者出现在故事的结尾还是有些不太合适。

侥幸脱困后向敌人挑衅结果被暴打刚逃出来又要回去,米卢都不愿意

2、 硬得离谱

       不得不说,这一部的丁丁简直刀枪不入,不仅刚开头炸弹炸掉了整个火车但只有他没事而且之后开车被火车撞了居然也安然无恙。尽管作为儿童读物这是合理的虚构,但和丁丁系列日后的写实风格比起来还是相当荒谬。

火车被炸只有他没事开车被火车撞

3、 动手能力极强

       在本作中丁丁的很多脱逃工具都是靠他自己手工完成的,其展现的动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从破铜烂铁里自制汽车用小刀砍树、给飞机做螺旋桨

美术风格

    最后要谈的就是这一作的美术风格。相信通过以上的漫画节选,大家也发现了:这一时期埃尔热笔下的丁丁还相当粗糙,系列一贯的美术风格还没有形成,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正因为这一作没有经过埃尔热的重制,因而才保留了最初的画风,与系列其他作品在视觉上显得大相径庭,

    该作的丁丁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面部表情,甚至大多数时候连嘴都没有画出来,能看到的只有两个黑点的眼睛和一个突起来的小鼻子,看起来憨憨的,表情还没有路人丰富。虽然简单的面部是丁丁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埃尔热日后在这张简单的脸上表现出丰富的情态。

从表情上完全看不出有手舞足蹈的心情的丁丁仅仅站着就很有生气的丁丁

       同时,该作的环境也描绘得过于简单,往往只有简单的色块与线条,看不出各个地点的明显区别,给读者在理解故事的空间转移上带来了一定麻烦。

结语

       总而言之,《丁丁在苏联》是埃尔热早期不成熟的作品,不仅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美术风格上也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尽管如此,它也无疑是丁丁系列历史的一部分,可供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埃尔热、那个时代的漫画创作。

       下期将就丁丁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埃尔热未完的遗作——《丁丁与字母艺术》向大家作以介绍,敬请期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