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案(共两课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美的作文题目怎么写三年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案(共两课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案(共两课时)

2024-04-26 1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教材第一部分主要是明确习作任务。首先呈现了一大幅图画。春天,阳光明媚,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近处,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漂亮的蝴蝶风筝,转头看着旁边的两个小男孩。这两个小男孩,一个高举着风筝准备放手,另一个边放线边往前跑着,嘴里还喊着什么。远处,一家三口,小朋友把风筝放上了天空,爸爸妈妈在一旁观看。再往高处,天空中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随风飘荡着。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生动活泼,画面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接下来教材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写一段话,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教材第二部分对如何观察图画和怎么写进行了指导。写之前,提示了两个观察图画的要点:先整体观察图画,大致了解图意,看看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再观察局部,看看每个人的动作各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习作中,提示学生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把想到的也要写下来,而且两者都要写清楚。教材第三部分,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写完后,一是与同学分享习作,二是互相评议习作,三是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还提示了评价的要点,一是看是不是把图画的内容介绍清楚了,二是看有没有错别字。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教学重点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教学难点把自己看到的写清楚,适当加入一些想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完成放风筝的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评价1.修改补充。同学们完成作文的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作文都完成了。请大家根据课本上的写作要求再次阅读你的作文,看是否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内容。(出示写作要求)2.分享习作。谁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作文及?指名答。【设计意图】利用此环节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作文,做出必要的修改及补充,为后文的分享交流做准备。同时等待未完成习作的同学继续书写。二、例文赏析刚刚同学们的分享都很不错。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 《放风筝》,大家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儿我找同学评价一下。(出示例文)放风筝今天是晴朗的一天,也是适合放风筝的好天气。小明、小华和小红一起到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公园的小草已经变得深绿,花儿也开得鲜艳。小明试了试风向,就让小华举着风筝,自己则拉着风筝线迎着风跑起来。春风呼呼地刮着,小明拉着风筝线,在前面跑,边跑边回头看,说:“小华,快跟上。”小华则举着风筝跟在后面,大声喊:“放心吧,我跟得很紧,加油!”他们配合默契,连脚下的小草也为他们鼓掌。在一旁的小红也拿着风筝和他们一起跑,想让他们帮自己快点把风筝升上天空。远处,早有一个小孩子将一个三角形的五彩风筝升起,他仰着头,拉着线,时刻注意风筝的动向。而他的爸爸妈妈正相互依偎着看着远方的春景。不一会儿,整个天空都是风筝的世界,而整个公园草地,都是笑声的世界了。生举手评价后,师逐段分析出示以下评价。1.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整体描写画面,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2.第3自然段写画面的重点内容,加入了放风筝的过程,丰富了画面内容。3.第4自然段写画面远处的内容,重点写人物动作,凸显了细节描写。4.第5自然段描写总体画面,总结全文,用笑声突出放风筝的快乐。【设计意图】通过详细分析例文内容,巩固之前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便于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习作修改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利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交流展示1.谁想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请多名同学举手投影展示。2.请大家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请把你喜欢的作品题目写下来投入咱们的投票箱。3.大家投票得票最多的作品,会请爱好摄影的同学拍摄相关植物图片,形成图文作品集,放到咱们的展示墙上。课堂总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观察图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作了观察之外还要加入合理的想象,要注意细节描写。同学们的作品都有很大的进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加油!六、板书设计习作交流评价例文赏析习作修改交流展示1《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教材第一部分主要是明确习作任务。首先呈现了一大幅图画。春天,阳光明媚,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近处,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漂亮的蝴蝶风筝,转头看着旁边的两个小男孩。这两个小男孩,一个高举着风筝准备放手,另一个边放线边往前跑着,嘴里还喊着什么。远处,一家三口,小朋友把风筝放上了天空,爸爸妈妈在一旁观看。再往高处,天空中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随风飘荡着。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生动活泼,画面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接下来教材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写一段话,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教材第二部分对如何观察图画和怎么写进行了指导。写之前,提示了两个观察图画的要点:先整体观察图画,大致了解图意,看看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再观察局部,看看每个人的动作各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习作中,提示学生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把想到的也要写下来,而且两者都要写清楚。教材第三部分,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写完后,一是与同学分享习作,二是互相评议习作,三是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还提示了评价的要点,一是看是不是把图画的内容介绍清楚了,二是看有没有错别字。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教学重点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教学难点把自己看到的写清楚,适当加入一些想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完成放风筝的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1.引: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吗?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放风筝的?举手答。(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2.指名说放风筝的情形。导:你是怎么放风筝的?当时开不开心?(注:指名二至三人自由表达。)3.教师小结并过渡:是啊,放风筝是我们大家都热爱的运动,这不,你看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呢!二、观察图画,引导想象1.多媒体出示课本图片。2.初步感知图片内容:你看到了些什么?(注:指名两三位同学自由表达,只要是画面的内容即可,不必作指导,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3.观察画面引导:刚才的同学说的都没错,都是我们能看到的。但是如果我们就这样将你们说的内容全部写在作文本上,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吗?(注:生一定回答不是)看来,看图作文,不仅仅只是罗列画面的事物,我们还得将看到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我们的语言加工,运用我们的想象,将静态的画面展现成一段有声有色的电影,写成令人身临其境的文章,那才是看图作文。4.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引:我们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观察图画可以用哪些顺序吗?指名答。师总结:观察图画可以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第一步:先看整体,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和事件。(天气、地点、人物、事件)指名答。师明确:阳光明媚,草地上,人们在放风筝。第二步:再观察局部,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近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处于中部,较靠前的)指名答。师明确:两个小男孩正在放飞,小女孩跟在旁边。第三步:观察画面次要内容。画面远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处于边角,较靠后的)指名答。师明确:爸爸妈妈和小孩子在放风筝。第四步:观察画面细节部分。(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指名答后课件分别出示几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提示。第五步:边观察边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指名答后课件分别出示几个人物的语言提示。第六步:再看天空。(天空中有哪些风筝,这些风筝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指名答。第七步:回归整体。(整幅图画让你感受到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指名答。5.除了观察,还需要加入想象丰富情节,但要适度,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想象,你是怎么想象的,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指名答。师明确:我会从表情入手,推测人物的想要说的话。我会从动作入手,猜想人物之前之后做了什么。我会看看人物间的关系,推想他们的对话和情感。三、写前指导1.谁知道放风筝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请说一说。指名说。出示课件:观察风向,风筝迎着风才能起飞。自己扯线,同伴举着风筝,小跑一阵后,松开风筝。温馨提示:在收风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周边的电线、树木,防止风筝挂在上面。一定要注意安全。2.我们写作时应该注意什么呢?(1)注意写作的顺序:整体-局部-整体,从远到近,从主到次。(2)注意语句连贯: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恰当使用过渡句,如:这边的风筝还没有放起来,那边的风筝已经飞上了天空。(3)注意写出细节。(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下面我们按照以上注意事项试一试吧。整体:春天来了,春风吹起来了,人们到野外放风筝。局部:近处 小明和小华正在放飞风筝。旁边 小红羡慕极了,想让他们帮忙放风筝。远处 小孩子:拉着风筝 专注地看着大人:依偎着 看着远方整体: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地上的笑声越来越响。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同学们肯定等不及了吧,下面请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提示后开始你的写作吧。出示课本原文及相关解释。四、板书设计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观察顺序:整体——局部——整体想象表情 动作 对话 情感1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