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综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综述

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综述

2024-07-04 0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孕育而生。它是旅游产业链拓展的具体体现,更是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交互平台。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2015年11月,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2016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同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年》,鼓励“推出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 [1];2016年7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 [2]。诸多政策的提出预示着中医药旅游时代即将开启。

在中医药旅游腾飞之际,为了较为准确地把握我国中医药旅游的发展动态与研究现状,笔者于2016年8月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中,分别以“中医药”、“中医旅游”、“中医药旅游”、“中药材旅游”、“中医+旅游”、“中医药+旅游”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有价值文献108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2篇,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文章19篇图 1。笔者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起于2000年,此后虽呈增长态势,但数量仍较少图 2。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旅游开发、资源评价、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等方面表 1,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鉴此,笔者将尝试从基础理论、旅游开发与资源评价、旅游市场与产业发展及专项研究等方面对我国中医药旅游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中医药旅游今后的研究和未来的腾飞提供参考。

图1 图1 文献来源结构示意图 图2 图2 2000年以来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折线图 表1 表1 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文献统计表 表1 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文献统计表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数量/篇 合计/篇 比例/% 合计比例/% 基础理论 概念界定 6 5.6 开发价值 5 14 4.6 13 特点 3 2.8 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 现存问题与对策 8 7.4 景区打造 5 4.6 文化挖掘 10 32 9.3 29.7 产品设计 2 1.9 资源评价 6 5.6 影响分析 1 0.9 旅游市场与产业发展 游客感知 1 0.9 旅游者满意 1 0.9 26 游客行为 3 28 2.8 营销对策 5 4.6 产业发展 18 16.7 专项研究 中医药养生旅游 18 26 17.7 24 中医药健康服务旅游 8 7.4 其他 8 7.4 合计 108 100 1 中医药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 1.1 中医药旅游的界定

中医药旅游活动虽由来已久,但真正对其进行研究的历史还较短。2000年,王景明、王景和在《对中医药旅游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医药旅游”的概念,认为作为生态旅游分支之一的中医药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尚未被开发和享用的,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的交融性产业,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除具有传统旅游活动特点外,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它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发展的基石[3]。此后,业界学者也相继对中医药旅游进行了阐释。田广增认为,中医药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以各种医疗和健身方法、药材观赏、购买和使用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4]。张群等提出,中医药旅游是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是一种探索性的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项目,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5]。张文菊、杨晓霞在《中医药旅游性质之我见兼与张群商榷》一文中对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区别,并提出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只是有某些交集,而不能完全隶属[6]。杨红认为,中医药旅游是以具有药用作用的动植物及中医药文化景观为旅游对象,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中医药药物知识和体验中医药医疗文化的专项旅游活动;它以中医药物质为载体,以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为灵魂,集医学、旅游两产业于一体,集社会、经济、环境价值于一身,是旅游业的扩展和中医药产业的延伸[7]。张文菊、张念萍则认为,中医药旅游是以各种中药材、中医药物、中医健身和医疗方法、医疗器具等为基本吸引物,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8]。朱海东在其论文《医药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中,将中医药旅游定义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以医治、康复、疗养、养生为目的,以旅游目的地各种中医药资源或利于其恢复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一定的中医医疗器械中医学专业知识为条件,并伴随着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和[9]。

1.2 中医药旅游的特点与开发意义

中医药旅游是中医药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除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特点。田广增认为,我国中医药旅游具有地域性、医疗保健性、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及鲜明的时代性四大特点[4]。张群则在《我国中医药专项旅游开发初探》一文中将中医药旅游的特点归纳为文化性、生态性、交融性、经济性、保健性五大方面[10]。

发展中医药旅游意义深远,近年来,相关学者也相继对其进行了探讨,师帅认为开发中医药旅游能够推动中医文化传播、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范围与可持续发展[11]。田广增指出开发中医药旅游是旅游业、中医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4]。孙天胜将发展中医药旅游的意义归总为有利于中医药知识在大众中的普及、能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可增加旅游目的地居民收入、能拓宽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四大方面[12]。张晓莹、李晓明等则对黑龙江省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黑龙江发展中医药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医药保健养生项目研究发展的长远需要、旅游消费群体养生保健需要[13]。

2 中医药旅游开发与资源评价的研究 2.1 中医药旅游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中医药旅游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一些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1体制有待改善、经营规模较小[11];2缺乏专业人才[14];3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无序,缺乏总体规划;4缺乏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15];5开发模式单一,产品差异性不足;6缺乏体验参与项目,互动不佳;7营销能力不足,客源结构单一[16];8资源开发力度不够[17];9缺乏品牌效应[18];10旅游者消费的非理性[14]。

为促进我国中医药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业界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提高认识;2政府引导,规范市场;3培养专业旅游人才[14];4丰富内容和形式,以中医药旅游文化吸引游客;5开展精彩的体验性项目,打造旅游新亮点;6以旅行社客源为基础,努力开拓客源市场;7突破传统模式,开展中医药会展旅游[16];8科学规划,合理开发;9加大宣传力度[17];10培育足够品牌,推出规范旅游线路[4]。

从以上分析可知,现今我国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仅处在初级阶段,中医药旅游产品单一,营销宣传乏力,专业人才匮乏等,学者们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但仍较为宏观,对具体个案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的研究还较少,这也将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2.2 中医药旅游的个案分析与景区打造

目前我国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成果中,个案分析所占比重最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张蕾、周秉根[19],马锐[20],张晓莹、李晓明等[13],杨静、满林华[21]等分别以安徽省亳州市、四川省米易县、黑龙江省、贵州省铜仁市等为例对其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张群[22]、史阳[23]等则分别以广西药用植物园、铜川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为个案对中医药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徐娜[24],周越辉[25],虢剑波、冯进[26]等分别对安国、长白山、湖南的中医药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探讨;霍生平、李玉梅等[27],王晓宏、周亚东[28],罗中华、云立新[29]等分别以湖南、安徽、甘肃为例对其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个案研究;冯进、赵兴兵对湖南铁皮石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探讨[30];章德林、胡容容则以南昌市为个案对其中医药健康旅游人力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31]。虽然研究成果颇多,但研究方法、研究水平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景区打造方面,孙晓生、李亮以梅州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为个案,从资源、文化、服务方面对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的试行评定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的打造须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凸显养生文化、丰富产品内涵及加强服务品质等[32]。李莎在对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对中医药文化在景观打造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度探讨,此研究对中医药旅游景观的打造具有参考借鉴意义[33]。张书河在对广东中医药博览园的现状及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趋势进行分析后提出中医药博览园的构建设想[34]。纪宝玉、裴莉昕则立足于河南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从中医药生态旅游、中医药工业旅游、中药材市场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与中医药文化旅游五大方面对河南省中医药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35]。

2.3 中医药旅游的文化挖掘与产品设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旅游开发的核心所在。目前虽有部分学者对中医药旅游文化进行了研究,但数量较少,研究仍显薄弱。汪霞首先对李时珍医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进行阐释,对其医道文化进行梳理,然后在对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开发及产品设计的相关对策[36]。石斌则在对中医文化、文化旅游、中医文化旅游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佐证,对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提出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的形象设计与总体格局、旅游营销方案及开发保障措施[37]。高婷婷[38]、肖新云、赵先平[39]则分别对广东省、马王堆汉墓的中医药旅游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开发的相关对策,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及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对中医药旅游产品研究的成果较少。张群在对中医药旅游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并提出中医药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对策[40]。虢剑波、冯进则对铁皮石斛旅游产品的中医药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湖南开发铁皮石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其产品开发具有较好地发展潜力[41]。

2.4 中医药旅游的资源评价与影响分析

广阔的疆域与悠久的历史缔造出我国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地评价剖析其资源价值对中医药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付晖、朴永吉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国药用植物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此研究对中国药用植物园的发展具有较大意义[42]。周越辉对我国北药生长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北药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保健价值和旅游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北药是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25]。徐娜在其硕士论文中,从旅游市场、开发意义等方面对中药材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以安国为个案,对其中药材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开发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具体探讨,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24]。冯进、虢剑波首先对湖南中医药旅游资源的优势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原料资源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其研究对湖南中医药旅游发展具有借鉴作用[43]。

对中医药旅游的影响分析,目前仅有一篇文章,即孙超平、张玲的《中医药养生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该文基于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法与多元方差分析法对中医药养生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得出中医药养生旅游决策主要受人口统计、旅游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44]。

3 中医药旅游市场与产业发展的研究 3.1 中医药旅游市场研究

随着中医药旅游业的发展,学术界对中医药旅游市场研究的文章也逐渐有所涉及,但至今其成果数量及研究领域都还较为有限。

在市场动态方面,高仁华在对中医医疗旅游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连旅游市场及中医医疗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资源优势,最后提出大连中医医疗旅游市场发展的前景与展望建议[45]。张群基于实地调查,从旅游者的基本属性、旅游要素等方面对中医药旅游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对策[46]。她以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调查为佐证,对中医药旅游的游客人口学及各阶段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医药旅游游客行为特征及发展的分析对策[47]。张晓旭则以游客感知、游客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亲身体验为视角,运用问卷调查、数理分析及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参观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不同群体的认知、情感等进行分析评价,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此研究对广东中医药旅游发展意义深远[48]。

在市场营销方面,隆美云在对旅游产品、促销组合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旅游资源现状、旅游产品进行了分析探究,并结合药用植物园的旅游总体规划、产品营销规划等,采用旅游产品及促销组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植物园的旅游产品及促销组合进行策划,并提出相应的促销对策[49]。张群又以4Ps为理论基础,针对中医药旅游的发展现状,对产品、渠道、促销、价格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中医药旅游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50]。

3.2 中医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中医药旅游产业是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陆续呈现。袁仁智对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创意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51]。侯胜田在对发展我国医疗旅游产业必要性进行阐述后,对医疗旅游产业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我国医疗旅游战略意义[52]。霍生平、李玉梅则以钻石模型为理论架构,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支持等方面对湖南中医药旅游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湖南中医药旅游产业虽然优势明显,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须采取相关措施提升产业竞争力[27]。罗中华、云立新在对甘肃省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阐述的基础上,对其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对策[29]。

4 中医药旅游专项研究 4.1 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研究

目前在中医药旅游研究成果中,对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约占16.7%,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旅游开发方面,张春丽以杭州为典型个案,对其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杭州在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杭州中医药养生旅游未来发展的对策[53]。朱琳则首先对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然后从资源、品牌等角度对西峡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对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了探讨,最后借鉴案例,提出西峡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构想[54]。米菲菲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惠州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资源进行阐述,并对其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惠州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开发的对策,对惠州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意义重大[55]。此外阚丽娜、刘卫红[56],杨静、满林华[31]等也分别对中山市、贵州铜仁市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开发进行探讨。

在开发现状与对策方面,孙晓生、李亮在对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广东梅州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对策[57]。

在旅游开发意义方面,李娜、胡韵莹等认为中医养生观念符合大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并对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旅游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58]。

在景区开发方面,杨婷婷在对养生旅游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后,以武义寿仙谷药业有机国药基地为例对其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开发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机国药养生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59]。孙晓生、李亮则对广东梅州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2]。

4.2 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研究

中医药健康服务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近三年来才陆续呈现。杨思进、徐厚平在对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其业务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务的实施途径[60]。于东东、尤良震对皖南地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现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61]。曹诗图、孙天胜以神农架为个案,对其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优势、环境质量优势、文化品牌优势、旅游区位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有利于神农架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对策[62]。此外,程勇、石云[63],葛新颖[64]分别对上海、江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旅游进行了探讨;胡凌娟、陈占禄还对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65]。以上研究对我国中医药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5 总结与展望

我国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研究成果数量、研究方法、研究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最初的旅游发展、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等的探讨发展到现今的旅游产业、旅游感知、游客行为、旅游营销、产品打造等方面的研究。但目前我国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成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较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研究水平偏低等。为此,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今后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与提高。

5.1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主要以个案分析为主,基础理论研究较薄弱,因此加大对中医药旅游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已成为今后学者们面临的严峻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多学科交融,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中医药旅游,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旅游学科理论体系;二是善于借鉴,多学习借鉴国内较为成熟研究领域及国外先进经验;三是归纳总结,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综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改进。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是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应用较少,今后应加大对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应用。

5.2 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式

从笔者所收集的文献看,目前我国中医药旅游研究成果中尚未出现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因此,该领域急需引起业界关注。笔者认为,今后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应加强对中医药旅游总体规划、中医药旅游景区规划等方面的探讨,为中医药旅游规划界和中医药旅游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同样,现有研究对中医药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也较鲜见,因此,对中医药旅游开发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其旅游开发模式也将是研究者们需要面临的难题。

5.3 游客体验与区域合作

目前的中医药旅游研究成果中,对游客体验的研究成果几乎尚未出现。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旅游游客体验及影响因素、游客互动、游客体验价值、游客体验质量及满意度、游后行为及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中医药旅游规划开发、产品打造、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同样,对中医药旅游区域合作的研究也急需加强,应加大对中医药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整合、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利益相关者及跨境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响应“全域旅游”、“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号召,促进中医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5.4 旅游扶贫与社区参与

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应加强对中医药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对中医药旅游精准扶贫、扶贫社区居民态度、扶贫效益、扶贫效用、扶贫模式、扶贫机制、扶贫战略、扶贫影响因子评估等进行深度探讨。此外,在中医药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方面,应该加大对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参与开发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影响因子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探究,以促进我国中医药旅游和谐发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