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儋州黎族风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描写海南的诗词 苏轼笔下的儋州黎族风俗

苏轼笔下的儋州黎族风俗

2024-07-04 2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诗中表述了当时儋州土人不重农耕,而重射猎的风俗习惯。

(二)“坐男使女立”风俗

即男子在家看户,女子户外操劳,打柴耕地,承受家中最苦最累的重体力劳动。

苏轼在《书杜子美诗后》做了这样的记载:“‘夔州处女发半华 ……土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当供给……面妆手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海南亦有此风,每诵此诗,以谕父老,然亦未易变其俗也。元符二年闰九月十七日 。”苏轼边诵诗边劝导父老乡亲,但还是难以改变其陋习。

(三)杀牛祭鬼风俗

牛是农耕时代最为宝贵的生产条件,可谵州却杀牛祭鬼,令人痛惜不已。

苏轼在《书柳子厚牛赋后》记载了这一丑陋的习俗:“牛登舟皆哀呜出涕……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己。地产沈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无脱者,中国人以沈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烧牛肉也,何福之能得,哀哉 !”

黎人得病不求医,不服药,以巫为医,以牛为药,杀牛祭鬼。

(四)饮食习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黎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异于中原地区,他们喜欢吃蛙、吃蛇、吃蚝、嚼槟榔等。

苏轼在《闻子由瘦》中写道:“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文中提到了“署芋”“薰鼠”“蝙蝠”“虾蟆”,这些都作为黎民的食物。

在《丙子重九二首之二》中写道:“蜑酒蘖众毒,酸甜如梨楂。何以侑一樽,邻翁馈蛙蛇。”诗人过重阳节,喝的是当地少数民族酿的“蜑酒”,吃的则是邻翁赠送的蛙和蛇。

(五)雕题习俗

雕题,也称“文身”,黎族文身习俗在《山海经》中有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

文中的“雕题国”,指的是有文身习俗的部落。据考证就位于海南岛。书中所记载就是今黎族先民的文身习俗。

苏轼在《和陶殷晋安别》(三送张中)中有这样的诗句:“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雕题”,即在额上刺花纹。苏轼记载了黎民这一习俗。

黎族人认为雕题,可以祛邪护身,同时还兼有审美属性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有人评价黎族文身是“再现了历史进程的轨迹”“是绘画的艺术”,并“蕴含着人们的意识和愿望”。④

(六)歌舞习俗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能唱,个个能舞。苏轼得知北归的消息后,写了《儋耳》一诗: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阑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风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诗中的“野老”,即农民。“丰岁”,指丰收的年成。儋州的农民为庆祝丰收唱起了热烈而欢乐的歌。

苏轼在《和陶拟古九首》(其五)写道: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予欺。

爆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

铜鼓壶芦笙,歌此迎送诗。

诗歌再现了儋州欢乐的歌舞场景。“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胡芦笙”,吹之,音韵清响,雅合律吕。这种以独特的器乐边奏边歌边舞的场面,欢快而热烈。

诗人离开儋州后,还留恋不止:“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七)节日风俗

黎人的节日风俗大多与中原地区差别不大,也有异于中原地区的。

苏轼《减字木兰花、儋耳已卯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以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描绘了儋州“鞭中掷豆”的迎春传统风俗。《儋县志·儋耳赋》也有“立春迎春,四方来观。鞭牛掷豆,争识长官”的记载。

“祀灶”又称祭灶、送灶。汉族民间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儋州黎民也祀灶。

苏轼在《纵笔三首·其三》:“明日东家知祀灶,隻鸡斗酒定膰吾。”

据苏轼记载,黎民不作寒食而过“上巳节”。上巳节,即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遂成人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这是一个多民族的节日,在少数民族里在这天有着内容多样的活动,传统的汉族也不例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汉人一般不过这个节日了,而黎人至今仍保留了这个欢快的节日。

苏轼在儋州的诗文中记述了黎族同胞的风俗,虽然不够详细,但保留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这些史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文献价值,而且对今人研究黎人风俗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