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传承的必备抢分作文素材,含名言金句、高分标题、经典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考议论文 文化自信与传承的必备抢分作文素材,含名言金句、高分标题、经典人物......

文化自信与传承的必备抢分作文素材,含名言金句、高分标题、经典人物......

2024-07-09 2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今天我们就整理汇总关于“文化传承与自信”的素材,有名言、考题及评论片段,速度收藏!

文化传承与自信名言金句作文素材

1.岁月失语,为石能言。(冯骥才)

2.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3.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4.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5.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7.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

8.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重回汉唐》)

9.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

10.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11.我们要有经常讲的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的自信它应该反映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以及我们的追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理想之中。

12.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

文化传承与自信高分作文标题

《文化兴盛,激活现代中国之魂》

《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

《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

《文化自信似长河、高山、大海》

《腹有“文明”气自华》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莫将文化传承束之高阁》

《文化传承不能浮于表面》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旧调换新曲,炎黄谱华章》

《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

《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为文化传承插上翅膀》

《文化是我们的地基》

《寻找文化的根》

文化传承与自信经典人物与事例素材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事迹回放】樊锦诗曾是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在1963年毕业后奔赴了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镇,与她的老师段文杰一样,开始了与敦煌几十年的“厮守”时光。当时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锦诗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大胆构思了“数字敦煌”。

“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锦诗和她的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樊锦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中,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唐宫夜宴》火爆出圈

2021年农历新年伊始,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霸屏热搜多日。

14名身着齐胸衫裙,体态丰腴、神情娇憨的年轻舞者是《唐宫夜宴》的主角,她们仿若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了下来,用活泼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从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为了体现唐朝女性的丰腴身姿,十四位舞者穿着塞有海绵的连体衣,嘴里还含着棉花。而她们的月牙型妆容“斜红”,以及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更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1300年前的唐朝。

现场运用了先进的3D和AR技术,让虚拟影像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演员们动作俏皮,穿梭于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整场演出给观众们留下了身临其境的深刻印象。

2021河南春晚同样“出圈”的还有体现太极智慧的武术节目《天地之中》,炫酷的视觉包装,让太极智慧与航天梦跨界结合,大胆创意吸睛十足。

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现已出土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全世界为之震惊,并在网上引发刷屏浪潮。

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过程全程直播,网友可以实时见证考古过程。网友热情关注和激烈讨论也让与三星堆有关的词条屡屡登上热搜。

“三星堆上新”掀起考古热的背后,除了三星堆遗址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外,也反映了国民对国家文物发掘、保护、传承的重视,折射当今国民文化自信的提高。

文化传承与自信精彩时评素材

三星堆“霸屏”是五千年文明该有的热度

(题目即观点。)

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月20日至3月23日连续4天在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特别节目,实时报道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掘成果,生动呈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灿烂成就。“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三星堆连拆6个盲盒”“三星堆古蜀先民脑回路有多清奇”……从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象牙尊到牙雕、玉琮,这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成功“霸屏”热搜榜单。(由新闻特别节目引出“三星堆考古霸屏”的话题。)

②历史器物之美,超越语言的心动,古老文化留在人间的碎片,拼凑出彼时的图景。30多年前,随着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惊艳世人的独特文物得以亮相,昭示着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填补了历史空白,改变着国人的历史观,也改变了我们对古蜀生活、对中国古代文明图景的认识。时隔30多年,三星堆再次“上新”,造型奇特的顶尊跪坐人像、神秘的黄金面具残片,牙璋、青铜容器、云纹等多元文化印记突破了空间的距离与时间的阻隔,印证着中华文明的无限精彩。(三星堆霸屏原因一:突破了空间的距离与时间的阻隔,印证着中华文明的无限精彩。)

③三星堆“霸屏”源自人们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眼前的器物让人们对古蜀生活有了更大的遐想。外形似火锅的“陶三足炊器”,让人不禁想看看三千年前吃火锅喝小酒的惬意生活;黄金面具残片上耳部的穿孔,引发人们对古蜀人审美偏好的追问。器物与人、与生活场景的关联,让中华文明的故事更为生动,人们在好奇与探索中,与历史一步步靠近。(三星堆霸屏原因二:人们对中华文明故事的好奇,对古蜀生活的遐想。)

④习近平总书记在朱熹园考察时,谈到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面前,自豪之情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从良渚文化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到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轴线得以延伸,历史内涵更加丰富,历史场景得到活化,历史长河为民族的生生不息、长盛不衰提供了文化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意义一: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根脉离不开考古学。三星堆的“霸屏”说明考古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深奥和冷门,文物也不是遥不可及,厚重的历史也可以是平易近人、鲜活有趣的。此次三星堆“上新”,不仅有恒温恒湿考古仓、3D打印箱等新技术、新装备,还有“直播+MV”的全新探索,考古工作的环境、方式有了质的提升,更让社会大众对古代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意义二:增强了大众对古文明的兴趣,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华文明,弘扬文化自信。)

⑥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无论是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展示馆、线上文创馆,还是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唐宫夜宴》等节目,都是对表达方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意义分析三。为中华文明传承提供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

⑦三星堆“霸屏”是五千年文明该有的热度。希望这股热度能转化为社会各界为考古事业、文物保护以及历史研究创造的温度,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总结激励:三星堆霸屏热度应保持,让中华历史、民族精神永流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