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歌唱中的四种共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共鸣腔的原理和作用 了解歌唱中的四种共鸣

了解歌唱中的四种共鸣

2024-07-10 2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歌声的共鸣,在声响学中归属于“强迫震动共鸣”一类。所谓“强迫振动共鸣”是指声波以物体作媒介传导到另一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共鸣。歌唱活动中的共鸣绝不是一种单纯形式。歌声的共鸣原理既属于“强迫振动共鸣”,同时也具有“感应振动共鸣”的效能。

1、口腔共鸣的基本特征

歌唱时,口腔的负担比较繁重。一方面,通过口腔的调节可使发声通道内获得良好的基础共鸣——喉咽腔共鸣、口腔前后部共鸣,并以此两腔的共鸣为基础发展更为丰富的胸腔共鸣与鼻腔共鸣。另一方面,歌唱时的咬字吐字等语言形态也要依靠口腔内各器官阻气来完成。此外,还要协调口腔咬字阻气与喉部发声的复杂关系。如果语言咬吐与发声共鸣不能有机协作,势必会造成歌声与语言脱节,致使词义表达不清,失去歌曲应有的艺术感染力。

提起的软腭

口腔的上部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自然张开的口腔中,软腭用力提起使口腔内部呈“拱形”状,声波从喉头发出时的朝向,在口腔的集中点正好在硬腭与软腭交界处,就是说,此处是口腔内的弧形集中点也是形成共鸣的最佳选择点。即“找到了声音安放的高位置”这种口腔共鸣,既是连接下部的胸腔共鸣和上部的鼻咽腔共鸣的纽带。又是口腔各部位阻气咬字与发声结合的最佳点。

2、胸腔共鸣

具有胸腔共鸣的歌声宽厚深沉,泛音浓郁,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是人声不可缺少的共鸣因素。形成良好的胸腔共鸣,首先必须有一个扩大的胸部共鸣腔,胸腔扩大时,喉部颈部气管乃至锁骨部、两肋部均应保持自然放松,没有挤压和紧张的感觉,才能使声波顺利到达胸腔形成共振。

3、头腔共鸣

鼻咽腔上部各窦中所形成的共鸣。色彩明朗、辉煌,灵巧而富于表现力。鼻与鼻咽腔参与共发声共鸣活动,即“高位安放”,采用“嗅吸香味”的方式发声。

4、混合共鸣

高声区偏重于上部共鸣特别是鼻腔共鸣(头部各窦);低音区偏重于胸腔共鸣;中音区则是口腔共鸣起主导作用。

但是,为了获得既统一又丰富的整体歌唱共鸣效果,无论演唱高中低音区的哪一个音,均应该是头腔、口腔、喉咽腔、胸腔共鸣所组成的“混合体”。

更多实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发声方法,欢迎访问"学唱歌入门教程网(http://wyxcg.c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