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分骨肉》的演唱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共鸣腔体靠后好还是靠前好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分骨肉》的演唱分析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分骨肉》的演唱分析

2023-05-07 1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外,歌曲中还加入了变宫音这个偏音(固定音#D在该调式下为变宫音)。

该作品为六声#C羽调式+变宫。这种简单的旋律和节奏节拍,以及简单的民族调式,营造了歌曲凄凉哀怨的基调。

从创作技巧的角度来看,作品充分运用了抒情性的旋律,手法深入细腻,跌宕起伏,表现出悲剧主题的深刻内涵。

《分骨肉》首次出现于《红楼梦》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中,是贾宝玉在梦中所听到的第五首曲子。

从曲名“分骨肉”可以看出,这首曲子描绘了骨肉亲情被迫分离的悲剧情节,这正是探春被迫远嫁、离开骨肉亲人和故土的遭遇。

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前世今生的命运,同时也看到了探春的故事。他看到两个人在海边放风筝,远处一艘孤舟在海面上漂荡,船中有一个女子抱着头痛哭,这个女子正是探春。

“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这句歌词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探春在路途中遭遇的自然风雨,还体现了她在动荡的时局中为了社会稳定而不得不离开亲人和故土的苦衷。

探春并没有像大姐元春一样嫁进皇宫,而是因为南安王在前线战事紧张,南安王妃为了和亲的目的来到贾府将探春认作义女,然后送她去南安做王妃。

这一去路途遥远,前途未卜,再也没有回到家人和故土的可能性。探春十分担心爹娘的身体健康,她强忍住眼泪不让其流下,希望爹娘不要为她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探春仍然能够如此顾全大局,处处为家人着想,这充分展现了她的见识和胆略,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此分离两地别,各自保重身体安。”这句话表现出探春的豁达和坚强,她知道一切都有命运的安排,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她仍然不忘提醒亲人要好好保重自己。

在分别的时刻,探春并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园,但她还是要面对现实,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另外,在最后的“啊”中,探春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更加深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悲伤。

二、《分骨肉》的演唱分析

1、以陈力的演唱为例,作为《红楼梦》电视剧原声录制的一部分,87年的录音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这部作品在录音和演唱技巧方面,反映了一段时期声乐发展的水平,是声乐进步历程中的一个例子。

陈力的演唱注重表达音乐情感。在演唱《分骨肉》这首歌曲时,她的真声使用比例略高于假声,因此她的声音显得结实、明亮、流畅、自然,高声区柔和而不刺耳,中低声区音色突出而不显得憋闷。

陈力在演唱《分骨肉》和《红楼梦》组曲时,并没有过多地运用发声技巧,而是更注重表达歌曲情感、刻画探春和其他相关人物形象以及体现歌曲悲剧色彩,以更好地服务电视剧效果。

经过反复播放和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陈力在演唱《分骨肉》时,特别注重发音的准确性和口腔控制的技巧。

她将“路三千”中的“千”、“损残年”中的“年”、“休把儿悬念”中的“念”以及“莫牵连”中的“连”分别发成了“qiān”、“nián”、“niàn”和“lián”,这四个字中的“ian”是由两个母音加上“n”组成的前鼻母音。

此外,这四个字的声母“q”、“n”和“l”都是舌尖音。在演唱过程中,她掌握了口腔的打开程度,使得声音结实、明亮、流畅、自然。同时,这四个字所在的位置在较长。

例如:“千”字为四拍,“年”字为五拍,“念”字为四拍,“连”字为七拍,这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特别是“千”和“连”两个字在小字一组的#C 上,低声区需要保持高位置,用哼鸣的感觉吸住字头再松开,用气息往前推,做到均匀且有力的传送。

在陈力演唱的《分骨肉》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发音问题。例如,在“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中,“闪”字的发音需要注意开口前鼻韵母“shan”的发音。

在“离合,岂无缘”中,“缘”字的发音需要注意开口前鼻韵母“yuan”的发音;在“各自保平安”中,“安”字的发音也需要注意开口前鼻韵母“an”的发音。

由于这些字都位于中低音区,演唱者需要根据音高和字形来调整口形,避免口型张得过大。

另外,在“恐哭”这个词中,“恐”为后鼻韵母“ong”、“哭”为单韵母“u”,但这两个字都容易使舌根抬起,发声位置比较容易靠后,导致声音空、虚等问题。

因此,在演唱这两个字时,需要协调口腔开幅,注意声音的集中与声音的位置,保持声音的稳定性。

声音集中能够有效解决声带闭合性不好、解决声音虚、空、散、喉重、漏气等问题,更容易找到“高位”。

此外,在演唱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容易靠后或容易太靠前的字,这些问题会导致声音“捏”、“挤”、“卡”等问题。

例如歌曲中的“奴去也”中的“去”字位于小字二组的#g,以及其他“i”母音的字,如:“定”、“今”、“地”等。

这些字舌头位置容易变高,使声音在口咽、鼻咽一带形成共鸣,口腔空间狭小,声音容易过尖锐。因此,在演唱这些字时,需要松掉口腔的力量,使字贴着腔体,闭口音柔和、松弛。

2、再以吴碧霞的演唱为例,吴碧霞在演唱时,通过运用“U”通道,使得声音具备了“松、通、圆”的特点,使人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共鸣腔体,同时也帮助找到混声的感觉。

例如在歌曲中的“恐哭,损残年”这句话中,旋律的音域稍有起伏,吴碧霞将情感自然而然地推到了更高的层次。

她在演唱“哭”字时,灵活运用了“U”通道,使声音变得更加圆润、通透,同时也将十六分音符的灵活性和婉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当歌曲中的“奴去也,莫牵连”这句话中的“去”字到达小字二组的#g时,容易使声音尖锐无美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吴碧霞更加注重喉头的稳定性,打开了头腔、口腔和胸腔,形成一条通道,上哼下叹,从而使声音更加圆润有光泽。

每个人的音乐基础和条件不同,因此对音乐的理解和运用也各有不同。我曾经在自己的演唱中遇到《分骨肉》这首歌曲的困惑,尝试过捏、挤、掐等方法,也经历了局部共鸣不足的困扰。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注重用“o”和“u”这两个母音进行专业训练,因为这两个母音可以更好地打开口腔和牙关,找到共鸣腔体,有利于带动全身歌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U”通道容易使声音靠后,导致声音黯淡,如果不注重前支点和声音高位,会导致喉头和下巴过度用力,声音变得空洞散乱。

因此,在使用“U”通道时需要合理、科学、协调运用。在声乐学习中,我们需要辩证看待问题,理性对待“唯大为美”的观念。

打开共鸣腔并不代表声音要过度用力,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吴碧霞在演唱中,精准把握了 4/4 拍的力度变化规律和语言逻辑重音的特点,她的中低音区表现自然流畅,气息控制精准有力,唱法优美动人,充分展现了“起、承、转、合”的演唱技巧。

比如在歌曲《分骨肉》的第一句“一帆风雨路三千”,她巧妙地利用吸气来找到声音的下支点,并保持吸气状态,让气息叹下去,同时将嘴巴放在支点上,使声音像树根一样扎根在底部,让这句歌词表现出沉重而深刻的情感。

换气对于歌唱者来说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下一句歌词的表现效果。在演唱《离合诗》时,这五个字的气息掌控要求非常高。

在“合”字时,演唱者需要微微张开嘴巴,将嘴角往两边张开,而在“缘”字时,口腔自然张开,舌头平放,这两个音都是开口音,且时间值都为三拍。

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唱者需要保持胸腔打开,小腹用力,以平稳、均匀的气息将其唱出。而在唱到“啊”字时,需要用气息支撑,并将其均匀地吐出,使得演唱通透、轻盈,表达出探春的无奈与欲言又止。

吴碧霞的演唱不仅在专业技术技巧的支撑上做得很好,也在咬字吐字上把握得非常准确,有效地表达了探春远嫁的哀怨。

她的演唱在民族声乐历史上迈进了一大步,为声乐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进步,吴碧霞的演唱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三、结语

陈力和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基本一致,都能透彻地领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然而,陈力的演唱更加贴近电视剧人物的设定,而吴碧霞的演唱则更注重体现声乐专业的发展方向。

从陈力演唱的版本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的民族美和时代美;而从吴碧霞演唱的版本中,则能看到声乐演唱在科学和时代上的进步。

陈力在演唱中能够体现出歌曲的风格和特色,要求声乐演唱者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特定时期和特定内容等方面的表现,彰显声乐演唱的多样性和艺术色彩。

而吴碧霞的演唱则通过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形成腔体统一,气息稳定流畅,声音张弛有度,音色干净圆润,控制力强等方面的表现,体现了声乐演唱的专业技能和发展方向的进步。

参考文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