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甘肃是怎样从建国时的中游省份变化为全国第一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兰州新区什么时候能发展起来 【经济】甘肃是怎样从建国时的中游省份变化为全国第一的

【经济】甘肃是怎样从建国时的中游省份变化为全国第一的

2024-04-17 2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建国以来各省人均GDP变化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264857439911936

在建国初,甘肃人均GDP曾高于陕西宁夏,西北第一全国第二十,在历史上甘肃虽然不是江南这样富可敌国的大省,但是历史地位却非常高,凉州为中国除洛阳长安外最富庶的地区,“一扬二益三凉”,而如今如此凉凉,除了远离海洋以外,还有其他原因,不要说缺水,不要说远离海洋交通不便,宁夏也缺水,新疆也缺水,宁夏也远离海洋,新疆也远离海洋,见贤思齐不要找借口。

从全国各省发电量管中窥豹,在别的省份向前努力奔跑时,甘肃在做什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1436688194260992

一下内容有很多来自网友 @wuweilxl 的下方链接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已私信询问可转载, 我有部分修改和添加,主体思路与他相同

第一个是农业评价,甘肃理论上是中国农业潜力最大的省份,没有之一。但事实上,甘肃的资源调配及其不合理,导致资源错配,甘肃的资源集中兰州,问题是兰州适不适合发展农业?

首先引大入秦,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2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可谓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

引大入秦是甘肃最大的失败投资,也是直接导致甘肃经济在全国排名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兰州开府的时候,忘记考虑一个问题,那就农业问题,美国人再牛他们也得吃饭啊。他们是这样形容这个工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渠线长、费用靡巨、当代的都江堰,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亘古未有、古今奇观的“著名”水利工程,来让领导有面子,开玩笑,领导能有错。我认为这个号称“甘肃高铁”的工程很有才,同时也证明了甘肃必须贫穷,假如不穷,那真理就没有价值了,大家可以估算,这样大的资金投入,每年的资金利息成本是多少?这样高难度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每年的设备折旧费用是多少?每年投入的人员工资、电费、维护费用是多少?请问这样所谓的巨型工程最后生产什么?答案是,低价值的农产品。这就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汗颜。穷人修了个摩天大楼种蔬菜,多显摆啊。甘肃为什么穷,因为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所以,甘肃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控制成本,当成本高于收益的时候,要适时收手,资金链是甘肃经济发展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邯郸学步,某地大量种植旱作小麦,由此发展面粉加工业,不仅产量巨大,而且开始走高端路线。新到任的市委书记说旱作小麦不赚钱,要学山东寿光种植蔬菜,于是大力推广大棚种植。上行下效,基层的工作粗暴简单,口号是宁可死绝一户本,不容许种一亩地小麦,种小麦的连铲带抓。那么问题来了,种大棚的农户有没有赚到钱呢?该地土地盐碱严重,水源不能保证,根本就不适合种植大棚,原来的种粮大户被迫远走北上广深打工。大棚种植不赚钱,于是领导又想起了种枸杞,于是大棚里面种枸杞就成了该地一景。结果就是枸杞也是水土不服,种出来的枸杞品质不好,经过这么关门打狗的折腾,农户终于全部赔进去了。有些农户为了生计,扔下农田就去外地打工。有个农户气不过,租来收割机把枸杞直接收割,行政拘留十五天。有个农户敢怒不敢言,把自己的地里撒满秸秆,然后扔烟头假装意外失火,行政拘留十五天。有些东西丢掉容易,你再捡起来就难了,比如说该地的面粉加工业。你退出的市场别人就迅速占领了,你再想回去基本就是不可能,不在种粮的种粮大户一旦流失就不会重操旧业。丢失阵地的面粉加工业,只能从其他地州市调运粮食和当地的面粉加工企业高价抢粮,事实上该地的面粉加工业逐年凋敝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事实。食品加工业和大棚、枸杞,那个赚钱这种问题根本就不需要思考,但很多人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原来该地号称一市养三省,自己吃的粮食也可以轻松解决,现在需要从外地,甚至国外大量调运粮食来养活自己,学过重商主义的都知道,这将导致严重的资本流失。该地的农业事实上已经开始下坡路,该地的经济从农业始也开始彻底崩溃。粮食安全会议简报,粮食局一个数据,海关的数据是他的三倍,我手里掌握的数据是海关的三倍,你说安全不安全?这就是邯郸学步,寿光的经验没有学到,自己的市场也丢失了。

第二个是制造业评价,甘肃理论上在建国初年的军工转移与清末左宗棠的兰州制造局老底子,还有兰大这样的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根本不会差,然而发展了即使年以后倒着跑了。

工业的基础是能源,而甘肃正在直面能源危机。原来兰州有一个大型的煤炭项目,既窑街煤炭工业点。但是你懂得,甘肃再此后没有投过大的能源项目,伴随着煤矿的衰败,整个甘肃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出超问题。虽然兰州还有两个地方可以获取能源,一个是西宁,一个是银川,但这两个地方都和兰州竞争西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还是你懂的。兰州市长拜访西宁市长,谈了半天,最后什么都没谈出来,道理很简单青海省手里有海西走廊,西宁市有湟水谷地可以折腾,兰州市临河而建,苟延残喘于河道之间,和西宁比起来就是一个叫花子,见你就是给你面子了,还跟我谈区域经济,谈水道,谈物流,你凭什么啊?兰州市长在西宁那碰了一鼻子的灰,又去拜访银川市长,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银川几度是西北的军政中心,银川的城市梦就是大水淹兰州,重塑自己的西夏地缘政治梦,所以银川市长笑的比西宁市长更诡异,人家讨厌你的心情你怎么可以理解呢?见你就是给你面子了,你还想要我的自行车。兰州市长和银川市长谈什么我不知道,我猜无非三点,一是水陆交通连网成片;二是区域经济协同互助;;三是矿产资源共享。再说直白一点,无非就是想要银川的煤,想要银川的市场,想要银川的人口,希望通过黄河中上游水运的构建,使兰州富集(掠夺)社会资源,向三产城市过渡。笑笑,银川怎么可能会叫你成功?银川只有一个打算,那就是概率论,模拟推演兰州成汶川的可能性。其实银川和西宁想的问题都差不多,你凭什么和我争西北?我管西北的时候,你不过是个边陲小镇而已。西宁盘大,银川率高,兰州面对赤裸裸利益争夺,拿出的总是低级、幼稚、可笑的方案,另人回味、深思。

兰州放在中国,也就是江南一小镇的GDP,但和很多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学一样,兰州在甘肃兰州靠吸血维持,甘肃本外币17707.2亿,兰州本外币8612.69亿,占比48.63%,甘肃人口2625.71万,兰州人口372.96万,占比14.2%,倍数:3.42基本是全国最高的省份。

根据工业地理学,甘肃的省会应该是酒泉,那里有石油,有煤炭,有钢铁。再或者是武威,那里地理居中,石羊河小平原农业方便,有亚洲最大的镍矿。但事实上甘肃的省会是兰州,你说他没煤炭,那他可以抢周边的地州市,比如说银川、石河子、西宁,你说抢不到?那可以抢武威、张掖、酒泉、天水啊。你说他没有石油,这样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从两千公里外的新疆往来拉,这样既能污染水源,还能污染空气,那么他赚到钱了吗?小道消息是每年亏6000%。他们的职工振振有词的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会关门吗?们是一五的老厂,假如我们关门了,那就证明中国走计划经济的道路是彻底失败的!!!

你看嘉峪关和酒泉,酒泉发现钢铁,切一刀。你再看武威和金昌,武威发现镍矿,切一刀。你看平凉和定西,他们的全名应该是平定凉州(武威),平定西凉(武威)。所有的国家、省份,发展工业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资本,甘肃不是,他嫌资本富集的太快,所以组建了更多的政府。最逗的就是那个贫铁矿建的嘉峪关市,说白了就是一厂建一市。

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必干龌龊之事,比如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掣肘。甘肃历史上有一个时间段叫兰州失去的十年,兰州市曾经打算向榆中迁移一些优良社会资产,拓展城市的生存空间,可甘肃省也看上了那里的财税资源,于是统而化之,迫使兰州一路向北狂奔秦王川,这就是兰州新区的出处,说白了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兰州开发榆中的那十年,是记忆空白的十年。你们可以谷歌地图看一下榆中,那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省会和省会的上级就能打起来。这种行政手段限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全球都有,但在甘肃兰州这个地方,因为资源的异常匮乏而显得异常尖锐。有很多人说什么金昌、庆阳、酒泉资源丰富,这就是鬼话。酒钢靠的是贫铁矿生存,是中国钢铁企业里面生产成本最高的企业。他的董事长说:钢铁价格要是低于1800每吨,我把他买回来吃掉,我的生产成本就1800!!!金昌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外汇,事实上我们已经把金昌挖空了,金昌之所以没有撤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武威不要。

3、第三产业与城市建设,甘肃省前省长说:甘肃省大量的经济资源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而国有企业的增长乏力,导致甘肃经济增长乏力。这句话你们可以在省政府的政府报告里面找,我只不过是把他从网站敲到了另外一个网站而已、而已。全球的经济发展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甘肃的国企控制了大部分社会资源,这也导致甘肃所谓的改革变成一句空话。即使如此,甘肃通过国企盘剥、掠夺社会的行为不是终止,而是越发的病态和极端。你改革就是改央企,你一个各级地方政府敢改央企?而实际上,甘肃有个什么商业,品牌入驻情况比银川都少,整个宁夏在几十年前甘肃的一个专区,而且2017年宁夏发电量超过甘肃省,宁夏才多大,宁夏才多少人。

土地资源匮乏,导致交通窘迫。有一年去兰州玩,五十米走一个小时,为的是让我把兰州景致一次看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城市道路用地的标准为15%~20%,兰州是7.7%,交通压力可以想象。兰州想发展物流,可兰州交通连个一环都没有,这样的城市已经病入膏肓了,没有物流怎么可能发展第三产业?而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需要更为发达的物流体系,需要强大的公铁联运,也就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可兰州没有,这个真没有。而兰州的经济占甘肃的半壁,再看看兰州的发展,当然省内还有不少城市负增长。

兰州土地资源奇缺,兰州开发榆中不行,于是开发兰州新区,此行为违反区域经济的距离衰减理论。经济资源配置自相矛盾,中川镇定位是航空港,而新的定位是工业城,那最后是什么?农业区?工业城?航空城?航空工业城?生活区?城市生产、生活会引起雾霾,最后飞机找不到跑到,是迁工业城,还是迁飞机场。你说甘肃穷,江苏有几百亿的引大入秦?江苏有规划一万亿的兰州新区?江苏有山沟里面的农业+工业+互联网+航空城?甘肃是一干正事就穷了,修建引大入秦、兰州新区的时候他是不穷的,而且砸锅卖铁要多钱就有多少钱。兰州市想发展城市,可兰州的土地资源窘迫,甘肃省府的红头文件说开发秦王川可解决兰州十年内的城市土地需求,问题是十年以后怎么办?兰州还想发展工业,在一个狭长的空间里兴建石化产业,导致美国人都找不到兰州,其实你研究下兰州过去六十年的工业发展方向,其中有电子、机械、钢铁等等,可现在提也不提。为什么呢?因为工业产品交换出超,所以都失败了。

现在都在说空气污染,其实兰州的空气污染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最严重的,没有之一。兰州方圆几百公里都被山围绕,兰州的环境污染有其历史特殊性,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在全国年均温度分布图上兰州出现的是异常,明显高于周围地区,为什么异常?因为他空气流动性差,所以积温较高,这个情况怎么治理?今天兰州以空气污染为代表的城市病,已经病入膏肓。兰州市也想有所作为,那就是炸开兰州两端的山谷,让新鲜空气可以吹进来,但问题是兰州方圆几百公里都被山围绕,你还不如把地球钻个眼通风更实际些。敢于战天斗地的甘肃人,对于空气污染无所畏惧,又在兰州黄河上游修建了兰化、热电厂、兰炼等一系列重污染的项目。

兰州大学从建国之初到现在也是直线下滑,专家学者该跑的跑该逃的逃,有的去了国外,有的去了北上,有些老师甚至表态宁可到广州某大学扫地,都不愿留在兰大当他的教授,肯定是有原因的。甘肃不是没有知识分子,只不过他的知识分子宁可在北上广扫大街,都不愿在兰州封诸侯,这是有前因后果的。甘肃在全国最著名的就是夹边沟,这是人类病态迫害知识分子的典型,甘肃三千多名“右派”知识分子发配至夹边沟农场,90%死亡。如果你是甘肃的学者你愿意待在甘肃吗?

不仅如此,还有地质灾害依然威胁着,兰州地下是地质断裂带,某叫兽已经出来辟谣了,兰州地下的那个地质断裂带和旧金山地下的地质断裂带一样,是稳定的!是不可置疑的。而实际上兰州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5688处,大量人口密集区的住宅、市政设施、学校、铁路、公路、水库、通信线路、水利电力设施、厂矿企业等,约66.7万人口和2600多亿元财产面临直接威胁。其中城关区隐患点2209处,皋兰县和永登县各为900多处。2011年兰州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1起,其中滑坡8起,崩塌3起,直接经济损失225.6万元。

甘肃解放后基本一把好牌,然后就三个二带两个王出了,只要胆子大,出手全是炸。甘肃本来就穷,再经过地方分割,引大入秦,兰州新区这一系列运作,大量资本被投入毫无经济价值的地区,导致连年亏损。而剩下的资本,全部进入省会兰州,兰州又缺乏土地发展,在秦王川和榆中继续纠结吧。邓爷爷提出的经济特区画个圈,就是被兰州给坑惨了。

个人公众号:去敦煌,微信号:qudunhuang0937,热烈欢迎和真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甘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