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临帖示范及技法指要/书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兰亭序硬笔书法临帖 王羲之《兰亭序》临帖示范及技法指要/书法

王羲之《兰亭序》临帖示范及技法指要/书法

2024-07-07 12: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羲之《兰亭序》临帖示范及技法指要

来源:未知作者:sems发布时间: 2012-03-26 10:48【字号:大 中 小】点击: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称《临河序》或《禊帖》,东晋大书家王羲之书。     王羲之,字逸少,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卒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终年59岁。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后来定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书工众体,字势超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历代宝之,被尊为“书圣”。   一、王羲之《兰亭序》临帖示范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游心物外的支遁等41人会聚在山阴的兰亭“修禊事也”,举行传统的除灾去邪的礼仪活动。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间,曲水流觞,一方面畅叙幽情,另一方面饮酒赋诗,51岁的王羲之,酒酣耳热,一时兴起,用鼠须笔、蚕茧纸,欣然写下了这篇辞翰双美的《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自首至尾,一气呵成,章法和谐,气韵生动,若有神助,连王羲之自己也感到惊异。后来王羲之曾接连写过好几篇《兰亭序》,总没有这张醉酒后所书的好。于是王羲之就把这张《兰亭序》作为传家宝珍藏在家里,不轻易示人,更不外传。     然而到了唐初,终为唐太宗所得。唐太宗因此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临写,命冯承素、赵模摹写,分赐亲贵近臣。唐太宗驾崩,真迹遵命殉葬昭陵,从此明珠长埋,不见日月,只有临本和摹本流传人间。由于冯承素摹本直接从《兰亭序》原迹上勾摹下来,“毫铓转折,纤微备尽”,既遒媚,又飘逸,字势纵横变化,如花纷飞,但转左侧右,却无一处相抵触;布局疏密有致,墨色浓淡淡相映;笔法时偃时仰,结构极尽其妙,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特别是“之”字有二十多个,无一雷同,奇姿异态,变化无穷,可谓惟妙惟肖,只“下真迹一等”,为世所珍。下面是本书作者刁俊峰的临帖示范。  

      行书在晋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其中王羲之的行书堪称东晋书法的最高成就,值得反复揣摹研习。现就如何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具体解析如下:     现存《兰亭序》有多种版本,一般以“神龙本”为最佳,这是唐代勾摹本,虽非真迹,但摹得非常精良,此帖为行楷书,从其书法风格意境系由作者人格、个性、学养、技法、创作环境及时代风尚凝结而成。从其姿媚道润中可见其内含骨力,从其圆融萧散的体态中可见其超逸虚旷的精神韵致,其境界正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临写此帖,对写好行书有很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学到技巧,更重要的是能领会风格韵致,提高硬笔表现力。临写一般以钢笔较好。临此帖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其立足于中和、变化、刚柔相济的气质。其一是用笔,写来要讲究形态与气势的完美结合。线条要具跳荡飞动之势又要沉着精劲。露锋用笔多,切忌飘忽绵弱。其二是变化,变化有笔势的变化,这一点最重要。有形态的变化,可分为点画形态与结体形态两种。点画形态在一个字中也要有变化,且要伴随笔势变化来写。结构的变化则要注意其疏密、错落、参差、开合、长扁、方圆的不同形态做到各尽其态。其三是章法,章法首要的是贯气,字字有联系,一以贯之。再学其自然映带、跌宕照应,蜿蜒曲折的变化及布局又出于自然的气韵,以能达到通篇和谐完整,表现出一定意境为好。

上一篇:硬笔行书临帖要则

下一篇: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临帖示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