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你不知道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路战士 川藏公路,你不知道的故事

川藏公路,你不知道的故事

2023-11-10 0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怕困难努力筑路

大渡河桥头的石碑

准确地说,西藏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是伴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同时诞生的。由王震将军负责的西路军考察道路后报告说,“昆仑以北至布鲁段较难行,均为绕河爬山路,有十公里险要石峡,两岸均直崖尖峰,山顶不能通过。建议由修路部队炸石砌路。”

西北路进军部队领导彭德怀将军要求部队,一定要投入军力在较短时间,修通从西宁至黄河之间长499公里的公路。

而东路部队刘伯承将军在听取十八军汇报时则指示,“和平解放西藏,关键问题是交通运输,从某种意义上说,修路运输比打仗还重要。”

二郎山是康藏公路翻越的14座高山的第一座,海拔3213米,“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一六二团的士兵,挖稀泥,清塌方,炸顽石,修路面,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修好了二郎山的道路。

当时从川藏线进军西藏的十八军部队的三个师,五十二师、五十三师、五十四师的绝大部分官兵都在修路,康藏工程处西南公路局7000多技工和3000多民工历时一年的努力,至1952年康藏公路东线至昌都通车,毛泽东主席为此专门为筑路人员题辞: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

军人、民工用顽强的意志修建公路。

康藏线上的险要工程

康藏公路即现在的川藏公路,自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全长2416公里。1950年4月动工修建,沿途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拉萨河等10多条河流,还要经过冰川、森林、流沙、泥石流、地震等特殊地带,工程艰险举世闻名。

雀儿山工程是在海拔5000多米高处凿石开路。悬崖上无立足之处,战士们搭人梯上下,身系安全带,放炮撬石。先后出现了千锤英雄和张福林班的英雄人物。跨越怒江的工具竟是一只橡皮舟,在怒江激流中犹如一片树叶,拖着一根钢丝绳,像长长的尾巴,摆来摆去,随波逐流。就是这样一根根的过江的钢丝绳,架起了修路吊桥。

最困难的就是帕隆藏布峡谷,这里地处藏东南大冰川群的腹部,地质构造运动激烈,泥石流塌方、雪崩流沙不断,加上气候炎热,施工十分艰难。最要命的是这里的30多公里的路段一次次修好,又一次次冲毁,3次部分改线,给施工部队增加了24万个工作日。在修路过程的数次塌方中,五十三师牺牲了35位筑路战士。

军人和民工的友情

在历时4年的康藏路修建中,解放军、技术人员和藏族民工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解放军和民工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康藏公路的西线段是由拉萨方面往林芝方向修,当时修路条件比较艰苦,一是施工工地不通公路,远离后方,供应非常困难;二是参加修路的民工较多,组织管理难度大。当时参加西线修路的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二师步兵一五五团,军区炮兵营和8000多藏族民工,他们在由西藏工委、噶厦地方政府和西藏军区共同组成的筑路委员会的领导下施工。

战士华振和当时就是40个民工的金珠玛米觉本。他第一次走进民工班的时候,一位50多岁的民工扎西次仁在工棚里,他想和这位老人说几句话,拉着他坐下来,谁知扎西次仁吓得弯腰吐舌,口中不住地“拉索,拉索”,就是不敢坐。华振和看着这位和他父亲一般年龄的老人,心里一下产生了许多亲情,从此他就对扎西次仁特别好,经常帮他烧茶做饭,干这干那。人都是有感情的,时间长了,扎西阿爸也觉得这位解放军班长和藏官不一样,相互熟悉起来。一天,华振和看见扎西阿爸挖土时,脚一踏上铁锹就皱眉头,他过去一看,原来扎西次仁的鞋底破了,他马上脱下自己的鞋要给老人穿上,老人说,“你是本布啦(长官),没鞋怎么行,再说,鞋破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呀。”小华一了解,全班有3个人的鞋破了,他立刻跑回连队,用连里的牛皮为民工缝了3双牛皮鞋,鞋子缝得不怎么样,但是真皮的,穿上真管事。

扎西阿爸穿上鞋,把觉本拉到一边,流着泪,用手势比划说,他只有一个儿子,叫索朗,是他唯一的靠山,他在家也经常没有鞋穿,可索朗也没有给他做过一双。解放军真比儿子还要亲。

后来这个班的民工就唱出了这样一首歌:

筐子破了柳条编,

鞋子破了觉本连;

解放军呀解放军,

都有菩萨一样的心田。

原文来源:《西藏商报》,特此致谢!

2月22日、23日,锁定湖北卫视《大揭秘》,讲述《修筑川藏公路》背后的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