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二三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众号运营心得体会学生 「论文二三事」

「论文二三事」

2023-05-28 1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实在惭愧,前段时间在创作「生产力祛魅」系列文章,当时编辑询问更新计划,我以为三月即能完成创作。然而恰逢升学事宜,还有几项论文课题亟待完成,「生产力祛魅」只得一拖再拖。尤其是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兴起,我所使用的生产力软件也因此更新迭代,原有的规划需要调整,「生产力祛魅」系列文章大概要在六月继续更新。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个人的论文写作方法论,希望能对烦恼于论文创作的朋友们提供些许助益。本文的主题为“写作方法论”,故不论述论文选题、头脑风暴等内容,如有机会则另文撰述。

一、前期准备:文献、图像的收集与辨读

我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需要我具备一定的文献基础,还要有图像识读能力。因此,我的前期准备聚焦于文献与图像两方面。

关于文献,我的策略是先将相关论文(最简单的方法是在CNKI、Jstor等论文网站进行主题检索)下载至本地,而后经过简要浏览,以主题进行分类。假设检索《清明上河图》相关论文有40余篇,可以将其分为版本流传、年代考证、作者辨析、风格赏析、笔法技巧等诸多主题,而后将每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梳理出来,相互参照比较,这能帮助我们梳理出一个课题的学术史脉络。至于具体的学术规范,我很推荐荣新江老师的《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该书十分适合文科学生入门学术写作。

然而我们所研究的文献不仅有电子版本,往往需要借助纸质资料。我的策略是运用软件「vFlat」、「白描」、「扫描全能王」这三款软件将纸质资料扫描为电子资料。「vFlat」适合扫描整本书籍或文本,「白描」则是注重将纸质资料的文本信息扫描成电子文本。「扫描全能王」两者兼备,然而没有买断,价格较为昂贵,所以我个人较少使用。(关于电子资料的OCR,我会在「生产力祛魅」系列文章进行详述)

图1:「vFlat」演示图2:「白描」演示图3:「扫描全能王」演示(1)图4:「扫描全能王」演示(2)

当文献资料收集完毕,我个人会将全部文章简读一遍,择取重点文献进行精读,做好笔记。建议使用Obsidian撰写笔记,当论文完成后导出为Markdown同相关资料一齐归档。

至于图像资料,我一般运用Eagle与Tropy两款软件进行存储与分析。我在Egale创建了专门用来存储美术图像的文件夹,标明时间、地点与特征。如果我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则将其导入至Tropy,Tropy是一款专门用于图像研究的软件,如图所示,它可以记录我所研究图像的名称、来源、年代、标签等,还可以在图像下方记录笔记。令人欣喜的是,ChatGPT可以作为我们的图像识别小助手,例如我在阅读文章《Beast in the BloodJean Denis and the “Transfusion Affair”》时,经常会使用插件Sider(接入ChatGPT API)来帮助我识读图像。

图5:「Tropy」演示图6:识读图像(1)图7:识读图像(2)二、创作过程:巧用「构思」文档,对照修改论文

当我们收集完相关资料,并认为选题值得并能够创作后,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具体创作一篇论文。

我会将前期准备中的资料与心得在白板软件上进行头脑风暴,而后简要地搭建一个思维导图,从而确定文章的整体脉络。我原本的主力工具是Office Word,目前逐渐转向Scrivener。Office Word适用广泛,实用性强。我一般建立两种Word文档,分别命名为正文、构思。我会先将文章内容写在构思档案中,然后经过斟酌与删改,再将确定的文章内容放至正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推荐朋友们多备份构思文档,并标注版本号。例如文章有五章框架,在每完成一章框架后便可以将原有的构思文档保存归档,然后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构思文档,继续进行创作。因为文章的创作往往涉及到反复地斟酌与修改,而及时记录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创作过程中要经历反复修改,个人建议使用「Beyond Compare」等文本比较类软件进行对照修改。左面和右面放置已经完成的论文,而后在右面修改论文,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出论文哪里有所改动,很适合后续的梳理与规划。

图8:「Beyond Compare」演示三、归档:正确处理已经完成的论文

论文归档是完成一篇论文的核心重点。因为一篇论文的应用不仅限于当下,对以后还有着深远意义。例如我本科时期创作的学位论文,我将其相关文献、图像等学术资料,相关的评语、版本等都归档在Devonthink文件夹。目前我需要将这些论文重新梳理并分出3-4篇论文以投稿,但我不需要再重新寻找资料,重新思考当时的行文逻辑,因为我已经将那些资料有条理地归档。

如图所示,我的本科学位论文共分为两个文件夹,第一个文件夹是「正文」,记录了论文从无到有的删改过程,共有20余种版本,每一个版本都记录着我当时的想法与构思,记录着我是如何将一篇论文写得愈加完善。同时有三个小文件夹,分别记录「老师修改意见」、「图像与表格」、「学校要求」等。尤其是在填写毕业登记表时,有许多内容与当时的开题登记表重复,我不需要翻箱倒柜去寻找开题报告,因为在论文创作之初就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去记录所有相关的文件与内容。

图9:个人本科学位论文归档(1)

第二个文件夹是「参考文献」,我的研究课题为某部经典的图像学研究,这些小文件夹保存着与论文有关的所有资料,如果我日后发表论文需要重新校对注释,我不需要再去重新下载论文,而是直接在本地点开文件,方便快捷地进行校对。在《4-学术资讯及收藏》这一文件夹,我导出了一些与论文有关的网页书签,以备后日之需。

图10:个人本科学位论文归档(2)

四、总结

本文较为简单,主要是讲述了我个人创作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还有许多内容,因为需要与生产力软件结合讨论,故未做论述。更为全面的内容与梳理,我会在六月「生产力祛魅」系列文章中详细讲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