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八骏图》经典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八骏图的作者是谁 徐悲鸿《八骏图》经典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经典赏析

2023-06-11 14: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捕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据历史记载,《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赤骥(火红色的马)、盗骊(纯黑色的马)、白义(纯白色的马)、逾轮(青紫色的马)、山子(灰白色的马)、渠黄(鹅黄色的马)、华骝(黑鬃黑尾的红马)、绿耳(青黄色的马)八骏(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即以毛色取名)。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除较高造诣的徐悲鸿的《八骏图》外,还有许多画家有同题画,如:艾启蒙,郎世宁,任伯年,马晋等 。   徐悲鸿所画《八骏图》中的马的品种分别为: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按照我国古代对最好的马‘八骏’的称呼,分别取名为:一、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二、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三、奔菁,夜行万里;四、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五、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六、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七、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八骏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八骏图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骏马飞奔向前,姿态各异,匹匹高大雄健、精神焕发。其中的一匹最具特色,它后腿蹬地,前蹄腾空而起,鬓毛迎风飘动,昂首扬尾,自由奔放。   《八骏图》是徐悲鸿送给陈纳德将军的一幅巨作。那时陈纳德将军正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画上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映照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骏马奔腾似潮涌,一日千里独行空。驰骋疆场唯我狂,遨游神州立战功”。奔腾的骏马,显现的是气度,释放的力量,超越的是灵魂。徐悲鸿的《八骏图》体现的是飞扬的志气,中华的灵魂。 徐悲鸿的马反映了他的追求,是他的又一个创造。他的马给我们带到了一个写实主义的理想王国,实现了300年前金冬心所憧憬的“昔年曾蹑五云端,不与人骑更好看”的境界。   赏析:

  ① 悲鸿所画的奔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② 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③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④ 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⑤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状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⑥ 作品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