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阅读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八年级白杨礼赞读读写写拼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阅读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阅读分析

2024-07-03 15: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课题:《白杨礼赞》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者:高海燕 单位: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这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由树及人歌颂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能主动预习课文,能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结合我班学生都有较强表现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我在本节课检查预习、搜读直接抒情的文句等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时,我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在精读段落——体会由树及人歌颂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时,我运用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象征和托物言志手法等在文中的运用等,则采用PPT辅助明确概念、讲授启示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三、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据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弄明白的问题自己解决,稍难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课堂难点通过引资料、启示搭梯子突破。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2、知识与技能 (1)感知一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2)精读一段——理解第七段的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 (3)领会一法——理解文章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课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小组合作,结合背景理解课文内涵。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 (1)反复读课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2)理解第七段的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 2、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文中提取词语导入,导语: 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这节课就先从积累词语开始。我们先来积累一个描写树的枝叶的词:“婆娑”(PPT显示);再来看这三个词 “参天耸立、傲然挺立、倔强挺立” (PPT显示),这几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现树的整体形象;“傲然挺立、倔强挺立”这两个词还含有意志坚定不移,不屈服的意思,我们再来积累两个通常用来表现意志的词:“坚强不屈、不折不挠” (PPT显示)。这些词都是从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中提取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白杨礼赞》。(同步出示文中其它重点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PPT显示的词语,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由文中的词语导入,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完成字词识记积累,以期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初读课文,理解文题,把握情感: 1.读文题,PPT显示问题: (1)从题目看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追问: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抒情常用的方式有哪两种?请你找出文中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语句。 (2)课文第四段“那就是白杨树”、第六段“这就是白杨树”,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小结: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回答问题 指名深情朗读直接抒情的句段。 集体朗读直接抒情的句段。 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题,初步感受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感知一篇)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 PPT显示要求: (1)小组自主安排把课文朗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怎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2)体会找到的句子,初步领会文章内涵。 (3)小组派发言人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发言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重点理解第七段的四个反问句。 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导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本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 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同时,此处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更为深远的境界。 (精读一段)三、再读课文,探究主题: 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 PPT补充课文的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理解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北方农民,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旨在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既是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也是那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环境的需要。 (领会一法)PPT再次出示目标,学生对照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完成课堂小结。 对照目标检查完成情况,谈收获。 旨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上零星的阅读体会从头梳理一遍,归类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 熟读并背诵课文6——8段。 旨在强化双基,并通过熟读背诵加深理解。七、教学反思个人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我班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小组合作和资料助读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课堂的主权交给了学生。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解题入手,接着让学生搜读直接抒情的句子,齐声朗读与独诵相结合,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据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弄明白的问题自己解决,稍难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课堂难点通过引资料、启示搭梯子突破。比如精读段落——体会由树及人歌颂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时,我运用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象征和托物言志手法等在文中的运用等,则采用PPT辅助明确概念、讲授启示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整体看来收效不错! 3、最后一个环节对照目标整理收获,带领学生回望整节课所学,把课堂上零星的阅读体会从头梳理一遍,归类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效使学生思想得到了升华。 虽然竭尽所能想要将课堂设计的更完美,但不可回避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随着设计稳步推进被动学习,学习上少了主动探究的激情和创造性,这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同组成员评价 同组刘老师评价:教学导入巧妙,既于无形中巧妙的完成了双基,又创设了学习情境。 同组张老师评价:课堂容量安排适当,环节安排合理。 同组王老师评价:资料助读巧妙化解了难题,帮助学习理解文章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八、板书设计白杨礼赞 茅盾 北方的农民 不只是树,是 更是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守卫的哨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