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使用过毒气弹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八国联军侵华过程解密 八国联军侵华使用过毒气弹吗

八国联军侵华使用过毒气弹吗

2024-06-18 0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当年的“万国公法”明令禁止过使用一种叫做“列低炮”的武器,因为其屠杀人类非常残忍。然而,两门列低炮却经由英舰“阿尔及灵”号运载,于1900年7月10日出现在天津港海岸,并在7月11日投入到战斗之中。它们的到来还要从1900年春季说起,当时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围攻英国在京驻华使馆,于是,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联军2000多人赴北京救援,在经过廊坊时受到重创,伤亡惨重。为了“制裁中国”,联军从南非战场上紧急调用了“列低炮”并迅速运往天津战场。

经过多方考证,这种列低炮炮弹炸处,绿烟四散,1码(0.9114米)之内,人畜闻之即死。“万国公法”曾决定“战争中不得使用此炮”,当时签订的国家也包括英国,而现在它却违反国际公法。

到此,从各方面分析,结论逐渐明朗:英军从南非战场直接运到天津的“列低炮”就是毒气炮!那么,据此推测,毒气弹首次使用的时间应该是在南非,而不是以前所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史的相关资料中有关“英布战争”的记载显示,在南非东部的莱底斯战场上,英军就是使用这种炮毒死了很多士兵,加速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绿色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

氯气是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大气中低浓度的氯气能刺激眼、鼻、喉;空气中含有万分之一的氯气就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高浓度的氯气会引起人慢性中毒,产生鼻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有的还会过敏,出现皮炎、湿疹等。根据史料记载所描述的情形,八国联军炮弹冒出的这种“绿气”极有可能就是“氯气”。如果氯气浓度极高时,人吸入则有可能马上窒息而死。

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毒气弹使用的史料中这样记述:1915年4月,德军飞机向英法联军投下氯气弹,炸弹落地后,腾起团团黄绿色的浓烟,迅速向四周弥漫。靠近毒气弹的英法士兵纷纷倒下,头晕目眩,呼吸紧张,紧接着便口角流血,四肢抽搐起来,死后的人大多数还保持着生前的姿势。史料上的描写与八国联军在天津使用列低炮进攻清军后的情况极其相似。由此,不难断定,八国联军在天津使用的就是氯气弹。

最后,当年的列低炮如今又下落何方呢?这将是揭开谜底最有力的证据。

在那次炮攻天津之后,史料中再也没有发现关于列低炮的记载,也没有发现联军使用毒气弹的记载。天津也成为唯一受过列低炮伤害的城市。那么这两门炮究竟去哪儿了?会不会是在战斗中被清军摧毁了?如果不是,那么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又怎会让这种极具杀伤力的武器不发挥作用呢?如果是因为顾忌“万国公法”的约束,那么在天津的使用又怎么解释?综上,毒气炮下落比较可信的说法就是被清军炮击摧毁了。

这种被怀疑为毒气弹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八国联军的胜利,根据相关专家的考证,毒气炮在天津至少使用了三次。1900年7月11日,是第一次使用的时间。英国“奥兰度”舰准尉G.吉普斯在《华北作战记》文中提到:“星期三(7月11日)凌晨3点,中国人大举进攻车站,决心要攻下它。他们在黑夜中前进,终于到达车站……我们从大沽运来的4英寸口径大炮第一次使用上了。”当时,洋人已经顶不住武卫军和义和团针对老龙头火车站的共同进攻。于是,英军就从织绒厂后面向驻扎在陈家沟的武卫左军大营和攻打火车站的清军及义和团施放了毒气弹。绿烟飘来,数百士兵以及尚未分发的600匹战马均无一幸免,铁路旁的义冢堆尸如山。

八国联军见中国军民抵抗热情并没有因为巨大的损失而降低,随后又两次使用了特殊炮弹。7月13日至14日凌晨,八国联军对天津城发起总攻。萨维奇·兰德尔文《中国与联军》载:“攻打天津城的战斗发生在13日清晨。联军利用所占有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大炮在日出时就开始射击……两门4英寸口径海军快炮中有一门架在通到西机器局的路上,另一门则在土围子附近……”守城清军凭借城墙高厚的优势阻击,义和团在城下民房中协助,洋人攻城不下,于晚上8点开始撤回攻城士兵,并施放特殊炮弹。

最后一次是在8月5日清晨,联军开始向唐家湾的清军前沿阵地发起总攻。一开始怕伤着联军士兵并没有发射,等到在穆家庄、南仓受到清军阻击,退到白庙,渡过河后,英军随即施放列低炮,这种炮弹再次帮了他们大忙。

这段历史留下的4个疑点如今都已经无法拿出最直接最确切的证据,因此,一切的结论都只能是建立在种种假设基础上的推论,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士兵死去时的姿势与因毒气弹而死的姿势相似?

历史上有关第一次使用“列低炮”的地点是南非而不是中国的记载真的错了吗?绿色的烟雾是不是一定就是氯气呢?最后一点,当年用来发射特殊炮弹的大炮已经再也找不到了,还是从来就不存在呢?这一切的疑问谁能解答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