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八哥12年劇增550% 關於本土八哥的4個問答 | 公視新聞網 PNN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八哥的体重是多少 外來種八哥12年劇增550% 關於本土八哥的4個問答 | 公視新聞網 PNN

外來種八哥12年劇增550% 關於本土八哥的4個問答 | 公視新聞網 PNN

2024-06-29 2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會說話的八哥讓寵物業者看見商機,從國外引進白尾八哥與家八哥,只是當飼養風潮不再,外來種八哥遭棄養逸出野外,大量繁殖的後果壓縮本土台灣冠八哥的生存空間。你知道街道上蹦蹦跳跳的黑色身影是哪種八哥嗎?我們又該如何保護2級保育類動物台灣冠八哥? 台灣會說話的八哥多數是外來種?

會學人類說話的八哥,民國60、70年代曾是受歡迎的寵物鳥,業者看見商機,從國外引進白尾八哥、家八哥,當飼養風潮不再,牠們被棄養,成為籠中逸鳥。

隨著外來種八哥數量增加,台灣本土冠八哥變得稀有,並在2008年被列為2級保育類動物。

根據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副教授許富雄研究,綜合台灣繁殖鳥大調查(BBS Taiwan)與新年數鳥大調查等資料後發現,台灣的原生八哥僅占5%,外來的白尾八哥占比高達62%,家八哥也占3成以上(31%)。

家八哥不怕生,在人來人往的市場也可見。(攝影/陳添寶)

台灣繁殖鳥大調查統計,白尾八哥分布範圍最廣,全台灣縣市皆可見到白尾八哥的蹤跡,其次是家八哥,本土冠八哥則只分布在西半部,且集中在台北盆地,數量遠比外來種八哥稀少。

如何分辨本土八哥與外來種八哥?

「台灣冠八哥」是台灣原生種,嘴喙是象牙白,基部有一撮羽冠,全身的羽毛漆黑,但飛行時翅膀內側可見白色翼斑,目前為2級保育類動物。

台灣常見的外來種八哥則是「白尾八哥」與「家八哥」。白尾八哥與家八哥的嘴喙都是鮮黃色,頭部羽毛為黑色,但家八哥的眼周圍有黃色裸皮,身體則是偏棕色;白尾八哥的身體偏灰色,尾羽末端是白色。

(製圖/許靜之)

2009至2020年台灣繁殖鳥大調查資料顯示,本土的台灣冠八哥族群數量沒有明顯變化,但外來種八哥數量卻暴增。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范孟雯分析,過去12年家八哥數量顯著成長550%左右,白尾八哥則是成長250%左右。

外來種八哥帶來何種威脅?

在故宮南院,就有一群不怕人的白尾八哥。故宮南院墨韻樓外3萬6千多個鑄鋁圓盤,以點陣排列出龍形雲紋,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圓盤成了白尾八哥的豪宅。

故宮南院外的白尾八哥。(攝影/陳添寶)

從故宮南院中庭竹林,到園外農田都能看見白尾八哥,院方人員觀察,白尾八哥已經占了園區鳥類的一半,比例非常高。

但白尾八哥大量繁衍也壓縮本土物種的生存資源,最明顯的是與白尾八哥同樣使用洞穴築巢育幼的麻雀。

許富雄的研究團隊曾在嘉義地區紀錄400個錏管,發現四分之一都有白尾八哥來築巢,許富雄說,大太陽下的錏管對八哥來說就像一部恆溫的孵蛋器,能幫親鳥節省孵蛋時間。

都會地區隨經濟發展逐漸擴張,許富雄分析,外來種八哥對城市的適應力比本土八哥強,為了避免競爭,本土八哥就必須退縮到外來種八哥比較少的棲地。

外來種八哥壓境,保護原生八哥有解嗎?

外來種入侵影響生物多樣性,但是保育資源有限,對於外來種問題,政府只能從危害程度比較嚴重、可行性比較高的物種著手。

以鳥類為例,近幾年投入最多移除資源的是埃及聖䴉。林務局曾採用溫和的繁殖控制,但是效果不彰。2019年決定用槍獵捕移除成鳥,目前已移除1萬7千多隻,林務局保育組石芝菁科長指出,投入經費已經有數千萬元。 

聖䴉之亂|搶奪鷺科鳥類棲地外來鳥迴旋曲│威脅原生鳥類的棲地

處理埃及聖䴉的高昂代價已成前例,擴散全台的外來種八哥該如何處理?林務局認為,強力移除措施只在入侵初期相對容易成功,現階段可行的作法是針對特定區域先行處理。

現在很多交通號誌的錏管被封住,不過台灣原生八哥也會利用這樣的環境,生物防治公司執行長杜昆盈觀察,大台北河濱有穩定的本土八哥族群,建議為牠們營造更有利的條件,例如去干擾外來種八哥的巢穴,可以間接製造原生八哥在當地的優勢。

躲藏在錏管的台灣本土冠八哥。(攝影/陳添寶)

2022年5月,政府把外來引入物種的黑名單從原本的幾百種提高到8千多種,八哥所屬的椋鳥科鳥類,全都禁止輸入。

不同八哥族群的消長,就是一篇台灣外來種鳥類最棘手的篇章,外來種八哥只是順著生物本能努力想活下來,牠們變成問題的根源,還是無法控制的人類行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