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预测】 从地理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附专题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球变暖的危害有什么 【考向预测】 从地理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附专题设计)

【考向预测】 从地理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附专题设计)

2024-05-28 0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影响;

对人文要素角度:分析对农业、工业、交通建设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④对农业的影响

⑤对工业的影响

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减排(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

适应(培育耐旱农作物适应气候);

吸收(植树造林,加强热带雨林等生态区的保护)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气候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地壳运动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我们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所谓极端气候事件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气象灾害。比如说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等。

气候变化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很明显,近年来因高温热浪的袭击使致死人数不断增加,疟疾、登革热、虫霉病等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更容易传播。因极端气候事件所导致的致死率、伤残率、传染病犯病率都明显增加。因此,一般认为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或者气候问题,大家把它认为是非传统因素的国家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及公众的高度重视。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发展科技,进行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脱硫处理;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出行,对工业排放进行严格监测;大力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任务.

地球的气候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促使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变化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力不断增大,其中全球变暖是人类社会当前最重要的气候问题。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地球的极端性天气现象也越来越多发,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最初是指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海的秘鲁渔民,发现有些年份的11月至次年3月,流经该地区的秘鲁寒流出现异常增温现象,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后来发现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各地的气候也常出现异常现象。简单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就是一种气候“反向异常”现象,比如该热不热、该冷不冷、该雨不雨、该旱不旱的气候异常情况,这种气候反向异常情况,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暖冬”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很明显和“厄尔尼诺”是相对的,最初也是来自南美洲西部沿海的秘鲁渔场,同样是秘鲁寒流,在有些年份寒流的温度会更加的寒冷,当然,当地渔场的鱼类本身是冷水性的鱼类,所以更低温度的寒流,倒不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也就是说,拉尼娜现象是一种气候“加剧异常”现象,比如该热更热、该冷更冷、该雨更雨、该旱更旱的气候异常情况。

比如,冬天本来就是一年中寒冷的季节,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可能这个冬天就会更加寒冷,但是由于冬季本就该冷,所以更冷一点的冬季,在很多时候也不会有特别的印象,这也是“拉尼娜”现象没有“厄尔尼诺”现象有名的原因。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交替出现,但是拉尼娜现象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从1950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总次数约为14次。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气候变化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研究全新世气候演化的时候,其中常把蒿属孢粉和藜科孢粉的比值(A/C)作为衡量指标。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藜科孢粉代表干旱。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附近的蒿藜(A/C)曲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甲时期气候特征

A.寒冷 B.炎热

C.干旱 D.湿润

2.甲时期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西北风增强 ②西南风增强

③东南风增强 ④东北风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D 2.C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1.甲时期蒿属孢粉比例较高,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D正确。

2.甲时期气候湿润可能受湿润的夏季风的影响增强,主要东南风和西南风,C正确。西北风和东北风寒冷干燥。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4.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5.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答案】3.A 4.D 5.C

【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3.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故选A。

4.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5.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

(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6.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7.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6.D 7.D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6.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选D。

7.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故选D。

(2017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8.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8.D

【解析】8.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故选D。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图乙为甲烷坑洞。

(1)简述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

(2)气候专家认为甲烷坑洞的出现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

(3)说明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

(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

(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

(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

(3)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或向更高纬方向迁移,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链被破坏,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饿死,数量减少。(任答三点)

(4)自然保护区内有政策限制,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任答三点)

【详解】

(1)据材料可知,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所以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应从有机质和隔氧环境两方面考虑。据材料并结合图甲可知,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且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然后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

(2)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据材料可知,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其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因此会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循环复始,将会加速全球变暖的过程。

(3)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应从其栖息环境、空间的变化和食物来源角度考虑。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或向更高纬方向迁移,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链被破坏,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饿死,数量减少。

(4)不建议在此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的原因应从该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科技、交通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建有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有政策限制,且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远离西部发达地区,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因此不建议在此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