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丨台州: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球五大港口 权威解读丨台州: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

权威解读丨台州: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

2023-10-06 0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6月28日,我市召开了海洋经济发展暨临港产业带建设推进大会,吹响了台州续绘“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新蓝图的冲锋号。

6月2日,台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的总目标,这是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六届一次会议确定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能级城市 促进高水平共富”三大历史任务,确立了“三高三新”的台州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坚定全市人民“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信心和决心,动员全市上下奋力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聚焦五大产业城”专栏,通过深入解读《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深入报道台州建设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跟踪报道临港产业带发展新进程等,为台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鼓与呼。敬请关注。

6月28日,我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暨临港产业带建设推进大会,坚定全市人民“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信心和决心,动员全市上下奋力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全面吹响了台州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冲锋号!

今年年初,立足国际所趋、全国所需、浙江所想、台州所能,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了《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台州海洋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带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

6月2日,台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瞬时引起了全市政界、商界和在外台州人的关注。

那么,这样一份《规划》的出台背后有何深意?它对台州未来发展有何意义?本报记者约请了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01

一张“向海图强”的新蓝图

濒海而立的台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海岛屿众多,约为687个,海岛陆域面积约271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789公里,海岛岸线长约697公里,距国际航道仅30多公里。

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寄予台州“发展成为浙江中部沿海以能源、化工等滨海工业为主、内外贸兼顾的综合性港口”的重要指示。

近20年来,按照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台州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撤地设市以来,台州精准把脉国家发展战略定位,曾先后提出打造“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到开发大港口,建设海上台州,再到主攻沿海,构建“湾区型现代都市区”,台州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不断深化,基础不断夯实。

如今,台州沿海重大平台空间广阔,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成型,海洋经济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奏响了一曲曲向海图强、拥湾发展的时代凯歌!

“《规划》提出,聚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建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等五大产业城建设,将台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这是在发展动能转化、产业蝶变跃升的关键期,为台州树立了新使命、锚定了新方位,是台州在新时代续绘‘向海图强’新蓝图。”台州市经信局四级调研员翟爱玲认为。

在翟爱玲看来,《规划》的出台,是顺应国际所趋,坚持全国所需,围绕浙江所想,发挥台州所能之举,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落实总书记指示上,以布局未来、面向全球的眼光和格局,聚焦响应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的使命担当。

——这是国际所趋,紧抓产业技术变革,顺应全球临港产业发展新趋势。

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城市多数分布在沿海,美国休斯顿、日本东京、德国汉堡等知名产业城都是依托沿海优势的港口集疏运和产业链配套条件,实现世界级先进制造的规模和换档升级。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考验,临港产业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沿海国家和地区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全球经济新的热点、增长点。

——这是全国所需,做强先进制造集群,精准匹配重大国家战略新要求。

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做强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全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浙江所想,锚定海洋城市,提升综合实力排名新位次。

全省域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是探索构建浙江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也是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战略抓手。海洋强省建设新格局“一城一环、四带多联”中的一带便是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

“今年,第十五次省党代会提出,‘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建设温台沿海现代产业带’等内容,更是赋予《规划》新价值。”一位长期从事台州区域经济谋划的人士说,“未来,发展海洋经济是浙江的核心和主战场,台州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重要。”

——这是台州所能,彰显特色亮点,系统重塑临港产业发展新优势。

台州依海而生,港通千年,拥有浙江省三分之一的大陆海岸线,五分之一的海岛,是全省唯一、全国少有同时怀抱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三个海湾的城市,能源、化工、医药、汽车及精密制造等一批临港产业正在向沿海集聚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年,台州市六届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向海图强,推进科技兴海,以更大力度统筹岸线、港口与腹地,在全省临港产业带建设中勇当最具爆发力的新增长极。

台州市六届一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由北向南谋划建设新能源城、新材料城、新医药健康城、未来汽车城、精密制造城,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带。

“《规划》是真正站在历史新的起点,基于台州制造业优势、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的谋划,是台州实现‘三高三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蓝图。”《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认为。

02

一幅重塑现代产业体系的“思维导图”

到2026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其中临港产业产值占比70%以上,建成具有长三角重要影响力的现代海洋城市;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现代海洋城市、工业4.0标杆城市和临港产业带示范标杆,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一方阵中晋位升级;

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

……

《规划》提出,未来,台州要对标世界知名、全球一流,围绕“产业生态化、产业数字化、产业零碳化”全市域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集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等五大临港产业城,重塑形成空间成片、交通成网、产业成链、创新成核、生态成圈的临港产业带一体化发展。

“《规划》提出了‘突出使命担当,一流对标;突出数智赋能,创新驱动;突出临港制造,硬核彰显;突出核心引擎,共生共强;突出产城生态,共富典范;突出绿色零碳,安全永续’等7条原则导向,字字珠矶,指引着整个《规划》的方向。同时,确定了2026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台州市发改委地区与海洋经济处陈慧斌处长解释说,《规划》以系统的思维,规划设计了台州市临港产业带的发展,犹如一份重塑现代产业体系“思维导图”,有根有据,有来龙有去脉。

“《规划》以总体目标‘打造世界知名现代海洋城市、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为引领,由几个关键词定义了目标的国际化、未来性。”《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第一,对标的不是省内、国内,而是世界知名、全球一流;第二,海洋城市,不光是地理上的海洋,还是现代化的海洋城市。

“《规划》重点是建设五个产业城,着眼于现代制造产业体系的重塑。”《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规划》提出,坚持“产业生态化、产业数字化、产业零碳化”为重要路径,这点明了当前台州制造产业的最大的问题——传统产业占比太重,低小散状态未改变。

在《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看来,《规划》就是一份重塑台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思维导图,未来台州产业要进行三方面的重塑——

第一

重塑产业结构

就是说台州传统产业的底子不能过重,传统产业要做好创新提升文章,要花大力气做好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入,做到既承袭传统,又展望未来;

第二

重塑产业布局

散就是产业形态的问题,台州引以为傲的块状经济实际上非常分散,产业协同度不高,需要在空间上重新布局;

第三

重塑产业生态

比如,温岭鞋业企业,大大小小有几万家企业,产值仅100亿元左右,缺少链主、链头企业,未来要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

“《规划》的重心在临港产业带,但临港产业带对台州发展所承载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产业集聚带,也是民营经济创新带、港产城湾融合带,因此,它也是一幅系统构划台州城市发展的思维导图。”《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

“整体形态是以全市域9个县(市、区)、台州湾新区一体化为总领,以五大城为主体,以集聚创新为核心理念,以工业4.0为标准架构,以台州1号公路为纽带串联,依托‘港口+腹地+平台+制造’优势,打造‘空间成片、交通成网、产业成链、创新成核、生态成圈’临港发展格局。”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台州虽为制造大市,但以往都是基于短缺经济,现在过渡到市场经济、买方市场,通过《规划》引导生产力在空间上重新布局,通过五个产业城建设,将带来制造业的量质跃升。”台州一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谋划的人士说,20多年来,台州想干又没有干成的事,现在终于把它干成了。

如今,台州临港产业带规划的脉搏已经开始博动——

6月2日,一箭九星!吉利星座01组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制造的骄傲,这是台州临港产业的荣耀。

目前,台州与荣盛集团签订了石化新材料项目合作协议,这是台州历史上最大规模项目,能带动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4月3日,台州市、仙居县以“云签约”的方式,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年产22GWH新能源刀片电池项目落户仙居,共同打造高端、绿色、集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这是台州近年来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项目之一。

像荣盛石化、司太立锂电池 电解液、海正聚乳酸、宏鑫科技募投、富岭塑胶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五个产业城的核心区全力推进。

在台州湾科创走廊,陈十一、吴志强等院士团队已经正式入驻,省高楼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03

一份全球招商引资“说明书”

“对标世界知名、全球一流,《规划》初步谋划形成了总投资达1.62万亿的重大项目库,初步理出了临港产业带五城招商指引目录,提出了未来招引方向目标企业。”《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规划》就如一份台州的全球招商引资“说明书”,向全球投资者发布了“招商引资榜”。

按照海洋强省发展战略部署,根据《规划》要求,未来几年,台州将立足“港口+腹地+平台+制造”优势,坚持向海图强、陆海贯通,全市域发展海洋经济,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等五个以现代制造为核心、产业生态领先、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城,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

“根据《规划》,市里出台了《台州临港产业带重大项目总表》《台州市临港产业带九大标志性工程》《台州市临港产业带五城招商引资指引名录》等七个子附件。未来,台州的招商引资不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模式,招商引资的方向和目标非常明确,投资商和企业到台州能干什么、有什么机会也一目了然。”《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

比如,在产业上,台州将沿着海岸从北向南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五大城,构成台州临港产业带在空间上的集聚区。今后,在五大产业城以集聚创新为核心理念,围绕“五城十链”支柱产业,通过“外引项目、内聚资源”,大力推进域外市内优势产业、创新资源向产业城集聚发展,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空间高度集聚、链条紧密协同、数字全景治理的产业集群。

“台州今后产业的招商引资的重点和方向就是‘五城十链’,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汽车、数控机床、泵与电机、水暖阀门、模具制造、缝制设备等为核心,招商的项目重点也是放在五大产业城的核心区、辐射区以及连动区。”《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

比如,在产城融合上,台州将以产城融合为基本形态,在核心区系统布局“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一类示范产业园区、一群链主型企业(未来工厂)、一个产业大脑和一组高端城市服务功能区”,构建“创新核、制造核、服务核”圈层式产业新生态。

“目前,市里正在委托国际一流团队编制五大城专项规划;梳理了重大项目清单163个,计划总投资1.62万亿元,着力打造台州湾新材料产业园、台州港口集群九大标志性工程,其中投资300亿元的贯通五大产业城、山海文旅交融的台州1号公路今年9月建成示范段。”《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这些都是投资商可以参与的方向和机会。

比如,在工业4.0城市建设上,台州将以工业4.0为标准增创新优势。利用工业4.0先行优势,实施工业4.0标杆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全方位重塑台州制造能级形态,形成具有全国高辨识度、显示度的现代制造体系。“十四五”期间实现百亿以上产业集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三年实现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光电产业为引领、汽车电子产业为主导、智能光伏和机器人产业为突破、软件信息服务业为支撑的先进数字产业集群,到2025年达到千亿级总量规模。

“台州要打造一批工业4.0智能园区、标杆企业、工业4.0中心,建设工业4.0研究院和高端智库,至2025年培育省级未来工厂10家以上,打造一批全国性产业大脑。推进全行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在台州,高端的数字化设备制造企业和高端数字化人才都有非常多的机会。

比如,在科创方面,台州要沿着台州湾科创走廊主轴线、辐射圈,梯次布局高端科创集聚区、产业孵化加速区和先进制造承载区,构建“一廊引领、五城协同”融合发展格局。利用中心城区资源集聚优势,建设五大产业城“总部经济+科创大楼”,集中布局一批研发中心、工程师中心、技术总部、创投基金和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全域、辐射五城”的核心科创区。

“台州未来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需要大批量的高端人才的引入,也已经制定落实了引育高端人才的科技、人才、资金、空间、生活等要素保障政策。”《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说,青年大学生来台州也将满是创业的机会。

比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台州要在五大产业城导入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布局一批“超级自动步道”“步行空间”“站城一体商务区”等功能空间,建设一批“人气枢纽”“视觉枢纽”“活动枢纽”等地标大厦,打造一批“港主题区”“船主题区”“海主题区”等产城TOD;要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围绕打造“工程师之城”,集中落地一批工业设计小镇、青年创新人才中心和青创天地,满足青年创业就业的需求;每个城都要配套建设职业学校、国际学校。

……

一座环境优美、产业发达、服务先进、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现代海洋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台 州 港 航

转载自台州新闻

- 关注台州府吧,知台州大小事 -

本文转自

台州新闻app

如侵联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