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振兴网:栾川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域旅游的经典案例有哪些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栾川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栾川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4-03-13 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e9c2542228e0e87a9b4bc9f2bba2f6.jpg

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森林覆盖率82.7%,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10天以上,是生态旅游和矿产资源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栾川县把全域旅游作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努力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了城市乡村景区化、景区发展全域化、旅居福地品质化,初步构建了游“奇境栾川”、品“栾川味道”、住“栾川山居”、购“栾川印象”的全域旅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u=3890886157,1541802748&fm=26&fmt=auto.webp.jpg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三个引领”

一是加强战略引领。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将“旅游富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形成“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民共享旅游成果”的发展模式。原国家旅游局将栾川模式总结为“全域景区发展型”,作为全域旅游五种典型模式之一进行推广。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规划》《旅游重点村发展规划》等31项旅游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包含总规、控规、项目设计等层次分明、规范有效、相互衔接、执行有力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

u=1604767344,1230057878&fm=26&fmt=auto.webp.jpg

三是加强组织引领。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全县15个乡镇、50个县直单位为成员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挥部,定期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和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自2016年以来,县财政每年预算单列1亿元以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1500万元以上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年均增幅达10%以上。三年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资涉旅项目116.8亿元,占全县项目年度投资总额的60%以上。

(二)强化“六项创新”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提出工业反哺旅游号召,引导县内民营企业家累计投资近50亿元注入旅游业,老君山、重渡沟、伏牛山滑雪乐园、抱犊寨、龙峪湾、伊水湾大酒店、伏牛山居温泉度假村等一大批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落地投用,实现了“中国钼都”的绿色蝶变。全县景区数量达到15家,其中14家由社会资本投入。目前,全县已建成2个国家5A级景区、7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5个3A级乡村景区。

u=934190525,610236176&fm=26&fmt=auto.webp.jpg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方法。制定出台了《金融支持栾川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主要通过设立信用村、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盘活金融资源,加大投融资金支持力度,已累计向旅游景区、农家宾馆等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投资6亿元实施45个村在内的150余个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已打造岭上人家、铁路小镇等特色乡村旅游点35个。

三是创新用地政策。紧紧抓住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机遇,制定出台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衔接工作方案》,提出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盘活宅基地的公共资源属性,科学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同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林业综合改革,探索多种农民集体土地、林地利用方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旅游精准扶贫。

u=3493713466,1478812709&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四是创新管理方式。围绕优化旅游市场发展环境,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县级旅游警察大队,组建旅游联合执法队,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形成旅游治理“I+3+N”新模式。为提升农家宾馆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开展农家宾馆“10个一”“44个有”标准提升行动,明确经营农家宾馆的44个必备条件,顺利完成全县1119家农家宾馆提升改造,同时在各旅游专业村成立农家宾馆协会,推进提升管理和共同约束。

五是创新营销模式。策划推出“奇境栾川”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持续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叫响栾川旅游品牌。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老家河南,栾川过年”、迎新马拉松比赛等系列活动,打造冬季游品牌。连续三年在全国率先举办高速公路免费活动,累计接待游客3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直接、间接带动13万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开启了“旅游+交通+扶贫”新模式。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创新开展“暑假游栾川,你来我买单”旅游惠民月活动,持续推动生态“凉”资源变为旅游“热”经济。

u=4138634474,2399114829&fm=26&fmt=auto.webp.jpg

六是创新旅游服务。树立“游客永远是对的”理念,发布栾川旅游“十个不”公开承诺,严格规范旅游从业行为。如果从业人员违背承诺与游客发生冲突,将会被列入黑名单,并受到通报、约谈、罚款、停业整顿等不同方式的处理。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县里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近几年栾川的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比如,重渡沟景区推行“游客消费行为投诉先行赔付”,涉嫌价格欺诈两倍赔付,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对游客投诉“当日内反馈”,“老君山一元午餐服务游客”等文明旅游典型事例多次被央视报道。

(三)推动“三个转变”

u=617785260,579186326&fm=26&fmt=auto.webp.jpg

一是把贫困村转变成美丽乡村。邀请专业机构对全县贫困村进行资源摸底,编制出《栾川县贫困村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根据各地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将全县乡村旅游业态划分为“景区依托村、田园乡愁村、深山空心村、特产带动村”四种类型。其中,景区依托村通过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实现景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比如,依托重渡沟景区带火了重渡村、北乡村,依托养子沟景区带火了养子沟村,依托龙峪湾景区带火了庄子村、卡房村、蒿坪村等。目前,7个核心景区已带动26个行政村发展旅游,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深山空心村就是借助易地搬迁政策,将村内土地、房屋等闲置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带动群众回村就业。通过此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有石门、垢峪、拨云岭、祖师庙等村,受益群众3000余人。田园乡愁村就是借助保留较好的“原生态”“原生产”“原生活”,引导群众以“留住乡愁、回味田园、体验农耕文化”为主题,发展户外营地、采摘游、写生摄影等旅游项目。通过此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有柳坪、唐家庄、杨山等15个村,受益群众2万余人。产业带动村就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坚持农旅融合,配套开发观光,采摘、垂钓等休闲农业项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比如,狮子庙镇发展虹鳟鱼养殖产业,在6个行政村4条沟规模化养殖冷水鱼100余万尾,总鱼塘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配套了餐饮、住宿、休闲设施,参与群众90余户,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实现就业2000余人。同时结合人居环境改善,实施美丽乡村项目150余个,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全域国土绿化和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特别是在主要道路和重点景区沿线乡镇,按照突出乡土特色、保持自然风貌的原则,全面实施了民居“平改坡”改建工程,乡村的“颜值”和“气质”实现质的提升,昔日贫穷落后的穷山沟变成了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u=2611859604,896506798&fm=26&fmt=auto.webp.jpg

二是把农产品转变成旅游商品。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专项引导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鼓励个人、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旅游商品开发。目前,通过努力全县已培育出旅游商品企业35家,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旅游商品达20余种。依托20多家涉农企业发展扶贫产业基地27个,打通“土地流转挣租金、入股分红挣股金、务工就业挣薪金”的增收渠道,辐射带动2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推进“品牌+企业+基地+贫困群众”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发展扶贫基地27个,先后带动1751户贫困户、5250人增加了收入。如今,栾川的玉米糁、土蜂蜜、柿子醋等山货“出山”,都打上了“栾川印象”的标签,身价倍增,成为游客购物车中的“新宠”,原来农村随处可见的“土坷垃”,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part-00059-749.jpg

三是把贫困群众转变成旅游从业者。通过实施金融帮扶、专业培训和标准化管理,鼓励群众发展农家宾馆、农耕体验、特色民俗等项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有意向的农户有资金发展旅游。2017年以来对新发展农家宾馆的贫困户,每户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发放价值3000元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娱乐、商贸等配套产业,鼓励群众发展农耕体验和特色民俗项目,引进劳动密集型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吸纳群众就地就业。目前,全县有31个贫困村发展成为旅游专业村,有2万余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2085户6693名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持续开展经营管理、服务技能、烹饪技能、文明礼仪等技能培训,为农民转化为旅游从业者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当地80%以上的旅游从业人员接受过县旅游部门或劳动部门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率达98%以上。据统计,全县总人口的30%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32%的贫困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稳定脱贫。

u=225606466,980149790&fm=26&fmt=auto.webp.jpg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栾川先后成为国家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河南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一)以全域旅游打造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战场

栾川县15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拥有旅游景区,每个乡镇均有一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一条沟域经济示范带,充分激发了“菌、药、果”等优势生态资源的价值,带动了“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提质升级,形成了6大系列107款产品,年销售额1.8亿元,山区土特资源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旅游商品,提升了特色农业、休闲康养等各类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沟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成7条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全县沟域年产值达到23亿元,辐射带动4.6万人实现增收致富。自2016年以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全县农家宾馆数量由原来的750户增加到现在的1442户,农家宾馆直接从业人员由2200人快速增加到3880人,带动从业人员由13.4万人增加到17.1万人,形成了重渡沟、庄子、协心等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发展典范村。自2014年以来,栾川接待游客量连年突破1000万人次。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16.5%,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3年5月19日,时任副总理汪洋到重渡村调研乡村旅游工作时指出,重渡沟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在全国都有借鉴意义,重渡沟的经验值得推广。

u=691760812,1080587139&fm=26&fmt=auto.webp.jpg

(二)以全域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

栾川县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环保、民生等方面的带动优势,61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占建档立卡贫困村的81%。31个贫困村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主导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主导产业的村占建档立卡贫困村的37%。近两年,共有4063名贫困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形式实现稳定脱贫,占同期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的34.5%。2019年,栾川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9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8.25%下降至0.31%。

u=3027607096,4121774152&fm=26&fmt=auto.webp.jpg

(三)以全域旅游创造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栾川县提出的全景栾川(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与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高度吻合。2014年,全景栾川课题报告编入旅游专业研究生教材。2016年国家旅游局将栾川模式总结为“全域景区发展型”,在全国推广。2018年,重渡沟带贫模式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2019年,栾川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做法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7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生态饭才是长久饭》文章,对栾川围绕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旅游、带领群众精准脱贫的典型案例点赞。

三、发展启示

多年来,栾川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正是模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样板。在这一过程中,栾川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让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促进乡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形成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u=627308359,2159777779&fm=26&fmt=auto.webp.jpg

(一)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栾川旅游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主导,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拓宽视野,加强谋划,主动作为,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谋划、靠前指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强化对全域旅游建设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组织推动,从规划、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县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持续完善,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释放。

u=764481768,1988749881&fm=26&fmt=auto.webp.jpg

(二)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栾川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几年来,栾川县大力开展全城绿化、全域水系清洁等全域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等稳居河南首位,PM1o、PM2.5浓度实现稳步下降,空气优良天数等指标实现稳步提升。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连年攀升,在满足群众对新鲜空气、干净水源、健康食品等普惠生态产品需要的同时,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三)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做优旅游项目

u=3787925213,1224874720&fm=26&fmt=auto.webp.jpg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要科学制定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旅游中长期规划,扎实做好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招商引资质量。栾川县坚持旅游业态和旅游项目“谨慎选择、定位精准、档次高端、规模适中、适当超前”的原则,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与上级主管部门密切沟通,使项目业态符合上级旅游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经过不断地丰富旅游业态、做优旅游项目,栾川的全域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绿水青山正发挥出源源不断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发展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之路

全域旅游建设涉及广泛,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统筹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

u=2983225683,777033360&fm=26&fmt=auto.webp.jpg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深化旅游投融资改革,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金融机构推出普惠性信贷产品,积极向旅游景区、农家宾馆等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解决景区融资、个人贷款难题。

二是积极建设“景区+银行+政府+村委+协会+商户+OTA”共同参与的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统筹景区各项资源,通过公司化运作,建立适合景区自身的消费模式和盈利模式,加大旅游产品的增值服务能力。

三是重视乡村旅游管理运营。项目落地实施前就考虑以后的运营管理,吸收借鉴外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模式;加强与专业团队合作,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水平。通过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提高旅游项目的运营效率,确保全域旅游更好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调动了村民参与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性。

来源: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

编辑: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张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