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国人民学习的女排精神是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4年夏天,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战胜日本,在决赛中战胜日本,获得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也夺得了从1981年来的第三个世界冠军(三连冠)。

那时候,12岁的上海少年徐峥,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切。35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知名导演、演员的徐峥,发表微博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洛杉矶奥运会取得三连冠时,我们家的大人都已经发疯了,发狂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历历在目。女排精神是永恒的精神。”

对于徐峥来说,发表一篇微博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又拍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主演是45岁的吴京和43岁的马伊琍,他们都经历过激情澎湃的80年代——那属于中国女排的光辉岁月。

在80年代,中国女排的粉丝数不胜数。辽宁女孩许雪媛的父亲就是一名中国女排的铁杆粉丝,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能叫出中国女排每个队员的名字。

许雪媛记得,有一次电视机里播着中国女排的比赛。父亲看着看着就流泪了。许雪媛当时坐在旁边,很不理解父亲的举动,“一个大男人还哭鼻子”。多年以后,她的女儿惠若琪也成了中国女排的一员后,她突然就理解了:“那是一种真实的民族自豪感。”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什么?你没听说过惠若琪的名字?

2016年夏天,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决赛,在第4场比赛中,惠若琪飞身而起,一记绝杀,25:23,中国女排终于以3:1的总比分击败塞尔维亚队,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后,马云邀请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她的丈夫到杭州家中做客,热情交流。马云对郎平说,自己是中国女排的球迷,郎平的粉丝。

他们一定追忆了80年代。

在中国女排夺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的那个夏天,20岁的马云不顾家人的反对,报名第三次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出来了,马云的总分离本科线差了5分——就是这5分,让他第三次名落孙山。

幸运的是,马云的英语特别棒,被被杭州师范学院外语专业破格录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英语老师马云。至于创建阿里巴巴,那是更加后来的事情了。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马云的身份在改变,中国女排粉丝的身份却没有改变。

2018年印尼亚运会女排决赛打响之前,马云乘坐8个小时的飞机抵达雅加达,为中国女排助威打气。当中国女排以3:0战胜泰国女排,时隔8年再夺亚运会冠军后,马云爽朗地表示,要给中国女排姑娘们清空购物车。

女排姑娘们一片欢腾,为马云的豪爽叫好。

1981年,41岁的张暖忻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沙鸥》。

《沙鸥》讲述了中国女排运动员沙鸥经历自身伤病、爱人罹难等种种打击之后,依然坚强地重振精神,为排球事业奉献全部生命的故事。电影最后,双腿瘫痪的沙鸥在疗养院的电视里看到中国女排取得了亚运会冠军,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1982年,张暖忻凭借《沙鸥》获得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沙鸥的最大心愿是亚运会冠军,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就在《沙鸥》上映的同年,11月16日,袁伟民就带着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七战七捷,取得了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消息传回中国。11月17日,《人民日报》将头版全部版面都给了中国女排。包括主教练袁伟民、队长孙晋芳在内的14名教练、队员的照片上了光荣榜。《人民日报》还配发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第一次提出“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有一种拼搏叫永不放弃,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学习女排精神,成为80年代的时代最强音。

张暖忻本来就是人大附中校排球队的一名队员,她拍摄以中国女排为题材的电影,似乎顺理成章,可现在陈可辛也要来拍摄《中国女排》了。

陈可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香港人,拍摄了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金枝玉叶》《甜蜜蜜》《三更之回家》《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等。陈可辛跟中国女排有何关系呢?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陈可辛在微博上这样解释:

“第一次现场看中国女排比赛是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18岁的郎平第一次亮相国际大赛。那时候坐在场边的我16岁。现在我快60岁了,准备开拍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陈可辛亲自为《中国女排》选定了男主角和女主角,分别是黄渤和巩俐。

据媒体报道,巩俐为演好“铁榔头”郎平,来到位于宁波北仑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跟大家一起训练,跟队观摩比赛。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有了这样的付出,预定明年上映的《中国女排》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吧?

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时,郎平21岁,张蓉芳24岁,陈亚琼25岁,周晓兰24岁,孙晋芳26岁,陈招娣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38年后,郎平成了中国女排主教练,张蓉芳已从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职位上离职,陈亚琼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周晓兰定居于美国马里兰州,孙晋芳因病离职,陈招娣则因病于2013年去世。

在陈招娣的葬礼上,五连冠时期的老女排队员几乎全部到齐。包括从美国赶来的郎平。郎平泣不成声。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葬礼结束后,郎平辞去美国女排主教练,回到中国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女排精神。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名字,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总有年轻的姑娘顶上去,在赛场上继续上演新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故事,我们喜欢听到。

【参考资料:《中国女排》《女排精神》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