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榜全国第38位!神经外科走在科研攻坚前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国100强医院名单排名表图片 百强榜全国第38位!神经外科走在科研攻坚前线

百强榜全国第38位!神经外科走在科研攻坚前线

2024-07-16 0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2020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会在京举行。在神经外科学专科排行榜单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位居百强榜第38位,较上一年度向前迈进了6位!

91851637379871251

在同样的榜单上,该科连续三年跻身前50名,一年一次进步、一步一个台阶,彰显了科室在领域内强劲的科技硬实力。据悉,重医附二院神经外科由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陈复仁教授自1985建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程远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装备现代化、技术精良的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中心。近几年来,该科更是在科研上连续发力,临床与科研转化方面逐渐结出硕果。

82851637379871769  

坚持扎根临床谋求技术创新 

从显微外科进入微创神经外科时代

神经外科,在医院中是一个高精尖技术汇总综合的科室,神经外科疾病往往都有着病因难寻、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慢的特点。神经中枢——脑,作为人体意识核心器官,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神经外科因此被视作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集中地。也正是这种对技术、方法要求高度专业的科室,也推动着重医附二院一代代神经外科人为之奋斗。   461637379871830  

2015年,蒋永祥副教授在原有的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基础上,率先在重庆市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烟雾病、复杂动脉瘤。截止目前,该类手术量在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并全市积极推广该技术。

2017年,陈维福教授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微球囊压迫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弥补了重庆市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空白,为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疗效更好的微创手术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有效率,并降低了复发率。从手术量或手术疗效,该项技术都处在重庆市该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2017年,谢宗义教授与神经内科陈莉芬教授团队成功开展脑起搏器手术(DBS)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打破了中晚期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而该项技术也因此重庆学术界积攒了一定的知名度与学术地位。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特发性震颤、癫痫、强迫症、抑郁症、植物人促醒等多种疑难疾病。

2018年,刘国栋教授在重庆市率先开展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了开颅手术同等疗效,进一步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医疗费用,以“ERAS”理念为患者谋福。

2020年,黄琴副教授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偏瘫,填补了瘫痪缺乏有效治疗的空白,目前手术量位居全国前三位。

2020年,谢宗义教授在施行微血管减压术成功治疗百余例面肌痉挛的基础上,将此技术运用到舌咽神经痛的治疗。该技术的开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难治性舌咽神经痛患者带来了希望。

……

从重庆首例、西南首例,到全国前三强……重医附二院神经外科始终坚持创新,以特色技术引领科室发展的理念,特别是近年随着神经导航系统、荧光显微镜、神经内镜、立体立体定向仪、术中电生理监测仪等一批高精尖设备的引进,以及显微技术的提高和微创理念的实践,科室在临床中不断进行技术革命,成功由显微外科时代进入微创神经外科时代,持续不断为众多患者提供更加完善、降低风险、加快恢复的施治办法。

深钻细研攻坚难题

科研团队屡结硕果

脑血管病,拥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三高”的特点。其中,脑胶质瘤、脑出血等难治性脑疾病更是很多医生不愿触碰的禁区。在程远教授和谢宗义教授两任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团队将脑胶质瘤耐药机制、靶向脑胶质瘤药物载体研发、和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作为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数十年深入稳定的研究,并从长期临床积累与科研思考中窥探到了新的端倪。

世界上每年新增大约25万脑肿瘤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其中约81%的脑胶质瘤是最常见、最典型的原发性脑瘤。而在治疗上,由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低渗透性,导致一般化学疗法效果较差,导致恶性胶质瘤仍然是一种致命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4.6个月的疾病。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程远教授数十年都致力于“脑胶质瘤耐药机制”的研究,为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生存率,他带领团队对氧化铁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较多进展和成果。目前一些纳米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部分甚至已成为治疗某些特定癌症的标准药物,他和团队仍继续在“脑胶质瘤耐药机制”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另一方面,谢宗义教授带领团队在“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方面展开研究。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通过多年的研究,谢宗义教授与团队发现,近年来尽管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SAH后缺血性脑损伤被认为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而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就此,他们深入进行多项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SAH后脑微循环障碍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临床SAH,对推动前循环动脉瘤性SAH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神经外科在脑胶质瘤耐药机制、靶向脑胶质瘤药物载体研发、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据统计,学科承担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科室还与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罗马琳达大学、牛津大学、天坛医院、华山医院等多个世界知名大学和我国顶级神经外科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先后派出10余人次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基础研究,回国后将相关知识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完善高端神经外科人才培养

神经外科领域的医学研究,从基础到临床需要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更需要很多的具有转化医学研究能力的学科人才。因此重医附二院神经外科尤为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以专业技术和科研水平两方面,目前已建立起老、中、青学术梯队。

76881637379872820

在科室人才梯队和专业结构方面,全科现有医护人员62名,其中正高职称6名,副高职称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オ2人。学科带头人程远教授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为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入选2020年度中国神经外科领域高学术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谢宗义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科室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8名,硕士研究生106名,其中重庆市优秀毕业生5名,重庆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20名,每年招收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5~6名,现已培养10余名住培医师。

从1985年到2021年,重医附二院神经外科走过了36年的风雨岁月,在一代又一代的神经外科人的努力奋进中,科室在不断壮大,技术在不断革新,科技量值也在逐年攀升。但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人类科学家对大脑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在神经外科看来,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和革新技术,方能在实践中一次次挽救鲜活的生命,历练成为值得托付的“安全卫士”。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