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度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世界三大黑土地是哪里 【地理探究】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度解析!

【地理探究】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度解析!

2024-06-01 1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习最有用的地理

  “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它土质疏松、肥力高,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十倍,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黑土的“黑化”过程是这样的:在中纬度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这里植物众多,植被茂盛,所以枯枝落叶也比较多;到了冬季,气温寒冷,微生物活性减弱,大量落叶覆盖土壤;夏季温暖多雨,微生物逐渐活跃而将枯枝落叶进行分解,腐烂的植被进入土壤转变成有机质。年复一年往复循环层层叠叠的枯枝落叶覆盖在土壤上,经腐烂融入土壤中,千百年过去,就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这种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呈现为黑色,也就是我们说的“黑土”。

  黑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包括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具体来说主要是分布在中温带地区。

  目前世界有四大黑土区,这四个地区都是优等的产粮基地。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密西西比河流域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

  美国的小麦带、玉米带是黑土的分布区之一。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黑土一般分布在纬度地区,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第聂伯河流域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乌克兰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中国东北

  中国黑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面积约100万km2,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00-700mm,水资源总量为1415.99亿m3,人均占有量为1213.98m3。耕地面积约2130万hm2,也是我国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木材加工等产业基地。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阿根廷潘帕斯平原

  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

  实际上,在南半球也有一个黑土分布区,那就是南美洲东南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区,这里分布的是“红化黑土”,这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红化黑土分布区。潘帕斯草原地处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位于南纬32°至38°之间,热量带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不过,由于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存在,加上陆地面积并不是很大,所以潘帕斯草原地区的降水量并不是很多,分布着草原植被。

  潘帕斯草原地形图

  潘帕斯草原是南美洲优质的草场,这里地形平坦,水草肥美,加上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优质的畜牧业生产区。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的代表地区,阿根廷的牧牛业主要生产肉牛,阿根廷的牛肉可以说是享誉世界。不过,近些年来潘帕斯草原的很多地区都被开垦成为了耕地,主要种植大豆,这里成为了阿根廷大豆的主产区。

  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拥有肥沃的红化黑土,加上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大豆品质很高。为什么一个地处亚热带的地区,也会形成黑土呢?我们知道,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主要的地带性土壤是酸性的红壤,为什么潘帕斯草原不是红壤呢?实际上,一定程度上“红化黑土”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介于黑土和红壤之间的土壤。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

  潘帕斯草原草原茂密,草原植被提供了有机质的来源,加上地形平坦,十分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在数万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黑土。但是,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气温较高,加上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氧化铁含量增加,出现一定的红化现象,从而形成了肥力依旧较高,但是颜色呈现红色的“红化黑土”。不过,一旦阿根廷通过开垦草原变为耕地,发展种植业,就会面临土地荒漠化和黑土退化等威胁,如果利用不当,很容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潘帕斯草原被誉为阿根廷的“粮仓”和“肉仓”,气候温和,农牧业特别发达。这里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生产地,也是南美的粮仓,黑土地约7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阿根廷总和的87%。

  阿根廷是世界农牧产品出口大国,粮食出口世界第四位,肉类出口继澳大利亚后居世界第二位。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饲料、蔬菜、水果、肉类、皮革等,这里发展的大牧场规模大,不少经营单位经营的草场面积在5000公顷以上,已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黑土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黑钙土

  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腐殖质舌状淋溶层和钙积层组成。腐殖质层深厚,钙积层较深,一般出现在 50-90cm。黑钙土土类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黑钙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淋溶黑钙土亚类分布区雨量较大,1-1.5米深不含石灰,因而上层土壤近中性,心底土微碱性;石灰性黑钙土亚类破酸钙淋溶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淡黑钙土亚类分布区偏干旱,加上成土母质质地较轻,因而腐殖质层发育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草甸黑钙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低,剖面下部可见潴育特征。

  黑土问题

  黑土地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 坡地较少, 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严重, 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 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 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 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 当年小麦减产51 亿公斤, 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 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 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 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 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 经过40 年的治理, 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问题

  1.黑土面积减少。据1958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约为1000万公顷,当时黑龙江的耕地约一半以上为黑土,吉林省的黑土面积虽相对较少一些,但黑土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的10%以上。据199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为592万公顷,比建国初期减少了约400万公顷 。

  2.黑土层变薄。自然黑土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30-70cm,深的可达100cm以上,腐殖质层小于30cm者比较少见。但在目前,由于多年的耕种和土壤侵蚀,黑土层正逐渐变薄。黑土的侵蚀主要是水蚀和风蚀。由于黑土的腐殖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加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利用,使一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面积的秃山荒岭。因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减少0.4-0.5cm,而每生成1厘米黑土需要200到400年的时间。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己由开垦初期的60-70cm减少到目前的20-30cm。土壤侵蚀的结果使黑土逐渐向黄土的方向演化。

  3.土壤养分减少、肥力下降。在少投入多产出的思想支配下,由于采用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从而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黑土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到1990年,黑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下降到3%-5%,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已经达到2%以下。据近20年定位观测资料,黑土耕种层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速度约为每年0.01%。随着黑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养分贮量和保肥性能也相应下降,造成作物单产低,总产量不稳定,农作物的品质也因土壤地力的减返而下降。

  4.黑土理化性状日趋恶化。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土壤容重增加,保水、保肥、通气性能下降,土壤日趋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抗御旱涝能功下降。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近年来,吉林省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对保护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效果明显。保护性耕作方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激发起农民的积极性,黑土地保护得到农民的支持,得以有效推进。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最适宜植物生长。中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吉林省的黑土地位于其核心区域。

  资料显示,吉林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5.5%;全省粮食产量中,黑土区贡献了80%以上。黑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与广袤的长白山区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多年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重用轻养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黑土地一度变得“瘦薄硬”,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那么黑土地到底是凭借什么拿到他在土壤界的“王者”段位的呢?

  首先黑土地种子只能种植在黑土地上;其次普通作物和红土地作物和黑土地作物,种植在黑土地上增产20%并且缩短20%的成熟时间。由此便可见黑土地的肥沃,而在段位晋级中,只有升级为红土地的地块才可以继续升级为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打了一场黑土保卫战,成效渐显。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