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共计12帝,为什么没有一个是昏君?但衰落的却如此迅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光绪帝是什么朝代的人呢 大清朝共计12帝,为什么没有一个是昏君?但衰落的却如此迅速?

大清朝共计12帝,为什么没有一个是昏君?但衰落的却如此迅速?

2024-06-29 0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清朝皇帝自律勤俭,有良好的家风

清朝的历代皇帝每一个都称得上是典范,自律好学,勤俭勤政。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甘于平庸,每一位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皇帝,像明朝那种不上朝的皇帝,木匠皇帝,顽童皇帝是一个都没有。康熙时期,在平定三潘的紧张政局下,康熙帝也每天坚持到尚书房督促皇子们读书,亲自给皇子出题考试,讲解学习方法和经验,而且都是凌晨四更,太阳都还没出来,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个个都还在呼呼大睡呢。然后说起勤政肯干,首屈一指的自然是雍正皇帝,雍正继位后不近女色,远离宠臣,事必躬亲。单以雍正帝批阅奏折来看就足够吓人的了,雍正执政13年,用汉文写的朱批奏折就达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平均下来每天批阅约10,有的奏折上的批语还多达1000多字,这什么概念?学生写一篇作文也不过是600-800字,可见雍正帝勤奋到什么地步。再说勤俭节约,在清朝更是发挥到极致,历史记载,道光皇帝穿的龙袍都打过补丁,堂堂九五之尊,龙袍都舍不得换新的,烂了还要修补,而且皇后过生日也没有大摆宴席,主菜仅仅是一碗打卤面,放到如今也是不超10块一碗,且道光还下令宫中每年费用不得超20万,要知道清朝时期,皇宫里的嫔妃、侍卫、太监、宫女等加起来随随便便也是几万号人,几万人的经费只有20万,这节约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有如此严苛的家庭教育,且皇族家风良好,皇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昏君之辈从何而来?因此,清朝12帝,虽然帝帝不一样,但也没有一个是昏庸之辈。

清朝为何会衰落得如此迅速?

1.另外一种制度的冲击,封建帝国制度本身弊端的影响

清朝统治接近300年,没有像秦一样民不聊生,没有像汉那样外戚乱政,没有像唐那样藩镇割据,也不像晋一样山河破碎,更没有明那样的宦官专权,这些历代封建王朝的通病清朝是一个都没有。但他的衰落灭亡却是如此的迅速,背负的骂名可能就是最多的!这究竟是为何?清朝最大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清朝的统治者们从来没有想过改变制度,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加强皇权,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清朝的灭亡说白了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完全不同于别的朝代,自秦朝一扫六国, 统一天下之后,就实行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亡以后,这种封建帝国制度一直被沿用,秦虽灭亡,但秦制仍在。帝国制度本身就有它自己的弊端,历代王朝的更替不过是在自我恢复,因此把帝国制度一直延续下去。但这种矛盾和漏洞得不到根除,迟早也会被改造成另外一种制度或者直接灭亡。而清王朝刚好赶在了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帝国主义制度的冲击,帝国制度的修复能力远远不及它的破坏力,因此清朝只有面对灭亡,它的灭亡代表着沿用几千年的秦制的终结,它换来的必定是一个新的局面,新的制度。

2.“闭关锁国”的实行,导致与世界脱轨

清朝从“康乾盛世”到“道咸同光”的衰落就隔了一个嘉庆皇帝?清朝的衰败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其实这一切的开始要归根到“海禁”政策的开始,顺治十八年(1661)海禁,康熙二十二年开关,历时23年。康熙五十六年海禁,雍正五年开关,历时10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始全面闭关直至清朝灭亡,这也是所谓的“闭关锁国”,当实行“海禁”的那一刻起,就为后来清朝迅速衰败埋下了伏笔。这一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也是清朝的盲目自信所导致,“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使得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予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高速发展下,清朝仍然活在自编自导的美好童话里,最后入侵者强行打开清朝大门,饱受欺压清朝只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又是赔款,又是割地的.

3.时代变了,大势所趋

清朝迅速灭亡也不能完全怪罪清朝本身,而是因为时代变了,清朝面对的不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也不是内部政权的颠覆,而是一种外来的先进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体制对封建帝国制度的入侵。面对种种入侵难道清朝没有努力过吗?为了挽救清政府,咸丰帝开始革除弊政,重用贤才,重用了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的农民军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但一切努力只是换来了种种不平等条约。而同治皇帝也一样支持曾国藩跟李鸿章推行的洋务运动,光绪皇帝也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搞君主立宪制,想要再次振兴中华,身为一个帝王,光绪皇帝能做到自己削弱皇权,这难道还不够努力吗?道光皇帝1841年曾对英国宣战,咸丰帝1860年也对英法宣战,光绪帝1894年也对日本宣战,1900年慈禧更是直接对11列强国家宣战。能说晚清没有反抗过吗?那肯定是不能的,清王朝也极力抗争过,但无奈是无力回天,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毫无朝廷威望。慈禧对多国宣战时,南方各省不但不出力,还搞了个东南互保,任凭北京被攻陷,清政府根本无法调动邻近的南方各省兵力来镇压,泱泱中华宛如一盘散沙。在这种大势之下,清朝君主再这么努力奋斗都是徒劳的,正所谓独木难支,清朝这个落后的封建帝国制度是注定要被推翻的。

总结

纵观清朝12帝,每一个都是勤俭勤政,没有一个是昏庸之君,但清朝的迅速灭亡并非一定是君主所导致,清朝历代君主也曾努力过,奋斗过,清朝也一直在开疆扩土,以八旗为主力的清兵,在雅克萨击败了俄罗斯,平定了准格尔叛乱,镇压了台湾林文爽起义,在清缅战争中击败缅甸,在安南战役中攻克河内,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把帕尔米高原收入大清版图。这种种战绩的背后是无数八旗子弟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到嘉庆年间,能够用于征战沙场的八旗精兵只有区区两万多人了,此时已经没有足够的军力去面对列国的入侵了,汉族人口虽众,但满汉矛盾一直存在,晚清朝廷威望渐失,更无法调动南方各省的军力,内部面对百姓的怨声载道,外部又饱受列强的欺压,心灰意冷的清朝只能宣布灭亡。因此,我们也不能一昧地指责唾骂清朝,清朝签订了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之前也有努力过,只不过是无力回天。面对历史我们要客观地去分析,不能片面的讨论,这样才能从历史之中汲取教训,从而真正地了解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