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光电效应方程中h是多少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023-03-28 2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光电效应

描述一束光,有光的频率还有光的强度。

最早赫兹做过实验,就是光照在某种金属上,会产生电流。

但是发现当光频率降低到某一频率一下,无论光强怎么加大,都不会产生电流。

这在当时解释不通,光强越大,能量就越大,按理来说,虽然频率低了但是强度大,单位面积总的能量还是能拉上来。

但是为什么就不能产生电流了呢?

这里说一下,光生电流是因为电磁波的能量给了电子,让电子能从原子内部激发出来,就能产生电流。

就比如平常我们会想,在瓶子里加水得到一个重量,但是我加油的时候(密度小),我只要体积增加点,也能达到同样的重量。

类比能量,就算我频率低的电磁波能量低,但是我强度上来了,同样也能有足够能量激发电子产生电流不是?

但是实验告诉我们不行。

如果你频率低于某个值,就算你强度再大,半毛钱电流都不会产生。

爱因斯坦受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的启发。

利用光子的模型来解释,就是说光是由光子组成,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光子是一粒一粒的。

你频率低,虽然强度增加了,但是也只是增加了光子的数量。

就好像电子吸收能量是有个门槛,你低了他都不要。

还是刚刚那个比喻,就不能用水和油来解释了,就只能用砝码解释,一个盒子里只能放一个砝码,多了塞不进,这样你就算是强度增加了,也达不到那个阈值。

E=hv-w。

v是光子的频率,这里就不看成波,看成光子,看成粒子。h是普朗克常量,w。是电子逸出功。

w。=hv。

v。就是那个刚好产生电流的光子频率。

这就很好解释了光电效应。

最早牛顿那个光色散实验,他告诉人们,光是粒子组成。

自从托马斯杨做的双缝干涉实验,很多人就已经相信光是波了。

然后爱因斯坦这解释就告诉你们,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表现波特性,也表现粒子特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