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事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光州事件百科 六一六事变

六一六事变

2023-04-13 2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六一六事变日期1922年6月16日地点廣東广州结果 粤軍勝利,孙中山勢力离开广州参战方 粵軍支援: 北洋政府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指挥官与领导者 陈炯明 叶举 孫文 许崇智 蔣中正

六一六事变(另稱廣州蒙難)為1922年6月16日广州一場武装政变,起源於陈炯明主張联省自治與孫中山主張的統一主義衝突,率领部下粤军以军事行动驱赶主張北伐的孫文,期间粤军砲擊总统府,宣布取消广州军政府,并收缴孙中山各部队的武装,占领炮台、兵工厂等军事要塞。孙中山则率海军炮击陈军作为反击。

目录 1 背景 2 陈炯明兵变 3 孙中山反击 4 后续 5 参考文献 6 参见 背景[编辑]

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下台,但是控制北京政府的直系奉系军阀仍然没有恢复《临时约法》。陈炯明的粤军从福建返回,击败舊桂系夺回广州后,邀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回广东。11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并改编军队由其直辖。

1920年12月12日,孙文召集残留广州的非常国会议员开会,但因法定人数不足无法开会,遂召开座谈会。与会者多主张在广州建立民国中央政府、另立总统。1921年1月1日,孙文在军政府发表演说称:

此次军府回粤,其责任固在继续护法,但余观察现在大势,护法断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吾人从今日起,不可不拿定方针,开一新纪元,巩固中华民国基础,削平变乱。方针维何?即建设正式政府是也。盖护法不过矫正北政府之非法行为,即达目的,于中华民国亦无若何裨益。况护法乃国内一部分问题,对内仍承认北京政府为中央政府,对外亦不发生国际上地位之效力。所以数载以来,北政府尚自命为中央政府,外人仍承认之,而视我等则为土匪,视我等护法区域则如土匪区域。……此种机关,岂能代表中华民国而与北庭对抗乎?[1]

陈炯明主张实行“联省自治”(省民选举议员和地方长官等),建立美国式民主联邦;这与孙中山的北伐、武力统一的主张有所冲突。

1921年1月12日,由广州残留议员组织的“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4月7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北京政府、直系、奉系军阀及湘、桂、鄂等省均不表示承认,广东省议会亦开会反对。孙中山实施武力统一全国之策,与陈炯明的联省自治主张发生冲突。陈炯明主张先定省宪,以确立民治的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平统一。他认为北伐系消耗广东的民力与北方争霸,他命部下向孙文提出了如下质询:

一、南方选举总统,无异自树目标。一旦北方来攻,何以御之? 二、广东现时军实是否充实,饷项是否丰饶?果有战事发生,究竟能支持几时?[2]

6月,舊桂系军阀再次进逼广东,陈炯明带兵迎敌。此战虽击败桂系,但死伤人员约有全军五分之一,士气大受打击。

10月8日,“非常国会”通过孙文递交的“北伐出师案”。孙文随即将粤军编为约3万人的“北伐军”,于15日向广西进发。12月4日,孙文抵达桂林,在此设立“北伐大本营”。陈炯明对此进行了抵制,拒不离开广州。

1922年2月13日,北伐軍進抵湘南[3]:301。

3月,在陈炯明的劝说下,滇督唐继尧表示不会支持北伐,湘督赵恒锡亦拒绝北伐军取道全州入境。[2]3月21日,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遭人刺殺,國民黨指控陳炯明為兇手[3]:443,但亦有人懷疑鄧鏗非為陈炯明所殺。[4]

4月16日,孫中山在梧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北伐大本营迁至韶关,陳炯明拒絕參加會議[3]:443。20日,陈炯明辭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率部离开广州,返回惠州,布防于石龙、虎门一带,同时命令部將叶举率部火速由桂返粤,孫中山遂以伍廷芳為廣東省長[3]:649。

5、6月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认为广东已经稳定,便于5月6日协同胡汉民、许崇智出师北伐,与奉军张作霖一同夹击直系。但5月8日奉军战败消息传来,叶举等人见状便于当日率军抵达肇庆,5月9日,北伐军自韶关出发,兵分三路进入江西,5月10日孙中山电令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要求各军不得擅自开进广州,要求叶举部驻扎于肇庆、罗定、阳春、高州、雷州、钦州、廉州等地,但叶举拒不从命,于5月18日开进广州,提出“清君侧、除宵小”等口号,矛头指向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5]。20日,叶举又与粤军诸将致电孙文,要求恢复陈炯明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遭孙文拒绝[2][3]:654。23日,蔣介石致函陳炯明,勸説其服從廣州政府[3]:665。

5月25日,北伐軍占領南安,蔣介石向孫中山建議先鞏固後方再北伐[3]:884。27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以陆军总长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军队,悉归其调遣”,陳炯明拒不就任[3]:890。31日,廖仲愷致電蔣介石,促其南下制衡陳炯明[3]:917。6月1日,为说服陈炯明参加北伐,孫中山令胡漢民留守,带两营警卫自韶关返回被粤军控制的广州城,命令陈炯明到广州面谈,陈炯明则不做回复[3]:919。6月2日,孫中山派人勸説陳炯明,未果,孫中山電令蔣介石立即率軍赴廣州[3]:745。同时北洋直系曹锟等人提出方法,要求南北总统共同下野,以促进和谈。5月28日孙传芳通电全国,请求南北总统一起下野,29日齐燮元电劝徐世昌退位。直系诸将领、官僚一时间纷纷催促徐世昌下野,徐世昌本来就是1918年段祺瑞与冯国璋争斗起来推举出的中间派,无兵权也无人望,被迫于5月31日发表通电声称自己愿意下野,但要“合法办法”辞职,希望延缓一些时间。6月1日天津旧国会203名议员发表联合宣言,指责徐世昌为非法选举上位,6月2日吴佩孚部下钱少卿打电话到总统府多次,询问徐世昌何时离开北京。如此种种,导致徐世昌被迫下台。[3]:937[5]

6月3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同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暨北方知名人士二百余人致电孙中山,请孙实行与北方总统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前言。孙后来澄清从没有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约定。

“ 与徐同时下野之约言,不知其从何而来。吾在民国元年,曾有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今日与徐同时下野之说则无有;其或造谣生事者,根据于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来,不过假此以荧惑世人耳目耳。如吾果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之語在前,是無異承認其為合法、承認其為正式總統,安能為之?吾之就總統職者,乃知名器之不可假借、職權之不可虛懸,正名定位,不使是非混淆,以亂天下人之耳目。名分既定,則吾自無與徐同時下野之理。[6] ”

事实上,最早提出南北总统同时下野的是孙传芳于1922年5月28日给广州护法政府的通电。[7]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宜昌孙传芳主张孙徐退位之电文

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對駐華各國公使发表声明,尊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唯一大总统。[3]:982-9836月8日,李烈钧、许崇智、黄大伟、汪精卫等通电,主张以孙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3]:1013

黎元洪撤销了对孙中山的通缉令,并于6月15日下令全国停战。[5]此時北伐軍已占領吉安,陳炯明乘機要求南北總統同時下野[3]:1056。

陈炯明兵变[编辑]

6月13日,陳炯明密令部下,準備襲擊廣州,陈軍在白云山一带宣布戒严,叶举等人纷纷前往广州[3]:1040。同日,北伐军占领赣州,检获陈炯明与吴佩孚、陈光远图谋夹击北伐军的电函多件。主要有[8]:105-107[3]:1041:

(一)吴佩孚抄示陈光远与陈炯明11日电。略谓:前与尊处所定夹攻孙军计划皆未照行,本月7日,虽击败逐退孙军于赣州城三十余里外,但敌增兵前进,志在得城。赣州一失,全局即难收拾。务于本月15日以前,照行所订计划,否则所订南北统一后北南吴佩孚、陈炯明正副总统条件,概作废纸。

(二)赣州搜出之陈炯明与陈光远电。陈炯明去电略谓:“贵军宜聚兵三南,予由惠州夹击,必操胜算,对许崇智所部及其本身,务取完全消灭主义,对黄大伟、李烈钧等军,实行缴枪解散。”陈光远回电略谓:“三南地方辽阔,赣军不敷分配,今引孙军深人,赣城险固,死亡必多,足下以后夹击,敌必首尾不顾,是为上策,望尊处照办。”

(三)许崇智军攻克赣州时,又搜获陈炯明部与赣州密函。略谓:孙定18日总攻击,“陈部决计先期与我军协同动作。敌右翼最强,宜先翦除,请我帅速令重兵出三南,陈部即由连平进兵,与我军夹攻之。南雄方面,是否应与三南同时并进,信丰方面军队若干,何日可出三南,均请先电确示,以便告陈部动员相应”。

6月15日,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惠州邀请陈炯明出面,在石龙被扣留[3]:1053。当天,叶举、洪兆麟、杨坤如等于白云山总指挥处开秘密会,晚10时,叶举指授诸将领围攻总统府、占领行政机关及派兵进驻韶关各方略。并悬赏二十万元谋害孙中山,许事成后大掠三日。由洪兆麟部首先发难。[9][8]:118-119

6月16日,陈炯明部占领广州,宣布取消广州政府,部下劫掠各重要机关,断绝广州与外界交通,声明服从旧国会,并炮击总统府和观音山住所粵秀楼。15日夜10時,廣州政府接到陳炯明即將叛變的密報,16日凌晨3時,探得陳軍各部從市郊向市區開動,孫中山旋即離開總統府前往海珠[3]:1067。孫中山剛到海珠,陳軍就控制了廣州,封鎖各交通要道[3]:1067,於4時占據各政府機關,並向總統府圍攻,陳軍從觀音山上掃射粵秀樓一帶,被總統府衛隊擊退,上午10時,陳軍從觀音山炮擊粵秀樓,總統府衛隊長陳喧率部掩護宋慶齡等人潛出[3]:1068[10]。孙中山各部队相继遭到缴械。总统府警卫军,被第二师军队收缴。驻于兵工厂的陈策、朱卓文所部五营,死力抵抗,坚守附近之五座炮垒,与陈军杨坤如部战斗数小时之久。后为杨部猛力攻击,卒将该军击溃,死伤甚众。海军陆战队的长堤司令部,被熊略旅长所部缴械。而广东此时的要塞虎门炮台,当日已为黄凤纶所占领,钟景棠部也先已占领鱼珠等炮台。[11][3]:1068长洲炮台因司令马伯麟率海军陆战队坚守,与海军舰队成犄角之势,使得叛军不能陈兵北江,以阻碍北伐军回粤。[12]

1922年,孙中山与警卫营合影

6月16日晨,外交部长伍廷芳登舰谒孙,孙向伍表示:“今日我必率舰队,击破逆军,戡平叛军而后已。否则,中外人士必以为我已无戡乱之能力,且不知我之所在”[13][3]:1070。17日晨,孙中山率领“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壁”各舰出动,由黄埔经过车尾炮台,“驶至白鹅潭,乃命各舰对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处之叛军,发炮射击。各叛军闻声落胆,皆纷纷弃械逃遁”。后各舰经中流砥柱炮台返回黄埔。[14][3]:1071

午前5时,粤军钟景棠部下一千人,迫使孙军陈策部下三百人解除武装。但陈策因附近停有炮舰四舸为后援,不轻易屈服,双方因之展开战斗。正午,“永丰”舰及炮舰二舸通过珠江,在行驶中,用小口径炮向对面河之陈军宿舍轰击至数十发,陈军以小枪应之。此次变乱,因不带挑衅外国人色彩,故一般外人颇为安定。[15]午后5时许,海军又一度开炮,但不久即停。[16][3]:1071

当日,海军全体官兵通电讨伐陈炯明。电谓:“我等奉命声讨,先行炮击,冀其私心一悟,改逆从顺,免受天诛。如彼仍顽抗,恤恶不悬,当合各省护法大军,协同扫荡,以免护法大业,功亏一筏,谨驰电闻。”[8]:153下午,孙中山驻省城军舰炮击东关及白云山陈炯明部,广九车也震毁一部,陈军抢掠甚惨。[10]海军受到还击之后,各舰即退出省河。[17][3]:1213

蒋中正其时正在家乡奉化守制。18日,孫電促蔣來廣東,6月29日蔣到黃埔,登上永豐艦見孫,此时,因珠江江面已基本被粤军火力封锁,“永丰”等舰已走投无路。形勢持續惡化,永豐艦受到威脅,蔣介石急請孫移居下艙,而自守舵樓,冒險通過車歪炮台,直駛至白鵝潭,始脫離險境[18]:112。7月8日,舰靠近英法租界沙面,泊于白鹅潭。由于白鹅潭系广州对外通商口岸,由英法军队控制,孙文遂能在此躲避粤军火力。蔣在孫處於危難而急需時趕來,使得孫在以後對蔣有更深、更多之信任和期望[19]:164。蔣奉孫電召赴永豐艦參贊軍事行動達42日,咸認蔣日後在國民黨內政治地位的攀升此為重要之契機。[20]孙中山的后人回忆,陳炯明聽闻蔣登上永豐艦后,面色發青,說蔣在孫身邊,必定出許多鬼主意[19]:165。19日,孫中山下令北伐軍從江西回師戡亂[3]:1151。20日,陳炯明突襲佔領韶關[3]:1154。

22日,黃埔附近的海軍將領徐樹榮、李天德、李安邦等率軍前往海珠,與孫中山計劃反攻廣州[3]:1182。23日,孫中山從楚豫艦前往永豐艦[3]:1193。

孙中山反击[编辑]

6月23日,香山县长吴铁城与顺德县长周之桢联合宣布独立,合两县民团六千人拥护孙中山。[21]陈永善带兵二千人、飞机二架,赴香山剿办,“击退孙系县长吴铁城所部,并击毙吴部民军六十余人。吴已败走,香山全归陈炯明部占领,袁带所部已返香山”。[22]

此次粵变突然,一时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陈炯明军队乘北伐军队陆续入赣之隙,占据众多交通机关及工厂。6月27日,胡漢民率領贛南北伐軍準備回師廣州[3]:1222。30日,李烈鈞亦率領滇軍回粵[3]:1240。此时,因北伐军大部已返韶州,孙中山遂决定与陈军决战,下令加强黄埔戒备,防止长洲炮台失守。海军司令温树德下特别戒严令,各舰长前往永丰舰,表示服从之意。[23]同日,蒋作宾缴获陈炯明与陈光远相约夹击北伐军的电报。电称:“北伐军攻下赣州,抄获陈光远、陈炯明往来电二十余通,内容系约定夹击李烈钧、许崇智者。”[24]

7月1日,北伐軍各部抵達廣州城外,陳炯明假意致電孫中山求和,同時試圖買通海軍襲擊長洲,事敗[25]:1。同日,香山民军黄明堂占领雷州,钦廉发生兵变,陈炯明、叶举等“已处于四面楚歌之中”。[26]7月2日,北伐军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黄大伟各部进入粤境,誓言三路进攻韶关。陈炯明分兵堵截,异常忙碌。孫中山召見各艦長,要求堅守黃埔[25]:8。同日湘南北伐軍主力抵達韶關郊外[25]:9。4日,280名國會議員電請孫中山令海陸軍限期剿滅陳炯明[25]:18,廣東國民大會亦通電討伐陳炯明[25]:19。5日,陳炯明再次向廣州政府求和[25]:20。8日,許崇智率北伐各軍集結南雄[25]:29。

7月9日,海軍陸戰隊隊長孫祥夫部投靠陳炯明,長洲炮台失守[25]:31。10日,孫中山率海軍各艦轟擊車歪炮臺,進駐白鶴潭[25]:71。11日,北伐軍進攻韶關[25]:76。13日,陈炯明求援于吴佩孚、李厚基,吴已电令闽督李厚基就近出兵援粵,李乃将王献臣团改编为旅以出峰市,高全忠之第二师出韶安,又令辛桂芳月编一旅出平和,分三路入粵,以断北伐军之后路。[27]15、16日,北伐军进攻帽子山,与粤军大战。18日,许崇智部克服翁源,随后旋失旋复,两日后复失。19日,陈炯明心腹陈觉民求援于吴佩孚,请吴迅攻赣南,“务将孙中山之部众歼除,以杜后患”。[28]同日,陳炯明軍試圖以水雷炸永豐艦失敗[25]:125。滇軍亦驅逐柳州的陳軍[25]:126。

7月22日,海军报告陈军拟在白鹅潭谋害孙中山未逞。[29]同日,北伐军退出韶关、翁源,驻始兴之北伐军三千人被包围。陈炯明部因军费浩繁,“特开赌业以资应付军饷,将所有赌博税金既充军费”。待战局告一段落,陈炯明至广州后,再行綦止。[30]24日,许崇智中路军在河源遭受重创,陈炯明军改守为攻。由于连续作战、战线延长,形势对北伐军不利,粤军定于26日发起总攻击。陈炯明任关国雄为驻梧水陆各军总指挥,命黄志桓率部开赴韶关。[31]27日,许崇智部与陈军在英德、新丰各处激战,仅英德一县即得失凡三次,最后粤军洪兆麟、叶举、钟景棠等全力夺回。北伐军仍然屯驻于翁源、曲江一带,而与陈军相持不下。[32]29日,北伐军自韶关附近失利,被迫全线退却,直至始兴县属之江口,收容部队,重加整顿。[33]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重登永丰舰

8月3日,北伐軍許崇智部於粵東北失利,退入福建[25]:126[34],孫中山派人赴福建聯絡王永泉[25]:234。4日,陳炯明占領南雄[25]:236。7日,蒋介石以韶关未复,赣南复失,南雄不保,第一师降敌,前方军队已失重心,劝孙中山离开广州,另图发展[25]:256。次日,居正、程潜亦劝孙中山离粤,另谋出路,孙中山未允。9日,北伐军回师途中,在韶关遭到陈军阻击。同时,受到曹锟、吴佩孚所派北军的进攻及广西陆荣廷旧部沈鸿英在赣西的袭击,三面受敌,不得不分途向赣、湘、闽、滇等地退却。回师平叛之举,终于落空。[35]孙中山被迫于是日离开广州,前往香港[25]:266。10日,孫中山抵達上海[25]:272。8月15日,陳炯明在廣州自任粵軍總司令[25]:309。

后续[编辑]

1922年10月,孙中山将北伐军改名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蒋中正为参谋长,从闽南方向讨伐陈炯明;又派邹鲁联系驻广西的滇、桂军及驻西江的粤军,组成西路讨贼军。1923年1月,西路讨贼军进入粤境,陈炯明戰败。14日,粤军纷纷倒戈,拥护孙中山回粤。陈炯明次日通电下野,率残部逃亡惠州。

1923年2月15日,孙中山回到广州,并于3月2日,在广州重建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

参考文献[编辑] ^ 孙中山. 应在广东建立正式政府以巩固民国基础——1921年1月1日在广州军政府元旦庆祝大会的演说.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黄彦编:《孙文选集》(下册).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 2.0 2.1 2.2 方志钦 蒋祖缘,《广东通史》现代上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一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12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繁體)).  ^ 汪荣祖博士:邓铿之死真相探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刊於李敖千秋評論,1990年2月。 ^ 5.0 5.1 5.2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 《俄国皇后号邮船谈话》,1922年8月13日 ^ 刘京一. 军阀割据与联省自治──评军阀子孙企图制造大翻案. 黄花岗杂志第3期.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 8.0 8.1 8.2 鲁直之、谢盛之、李睡仙《陈炯明叛国史》 ^ 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第255页 ^ 10.0 10.1 《广东政变之汇闻》,长沙《大公报》1922年6月23日,“中外新闻” ^ 《粤军发难时之战事详志》,《京报》1922年6月27日,“中外要闻” ^ 丁中江. 《北洋军阀史话》196章:陈炯明叛变.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 《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编著,1988年7月台北,4000页。 ^ 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第5-6页 ^ 《孙总统平乱之战况》,上海《民国日报》1922年6月20日,“要闻”;《烟雨低迷之粤局》,《社会日报》1922年6月22日 ^ 《西报纪广州之变局》,《申报》1922年6月26日,“国内要闻二” ^ 《香港电》,《申报》1922年6月18日,“国内专电二”;《香港电》,《申报》1922年6月19日,“国内专电二” ^ 師永剛、張凡編著:《蔣介石:1887~1975.上》,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年3月,ISBN 9787505734474 ^ 19.0 19.1 孫穗芳著,《我的祖父孫中山》下集,台北:禾馬文化出版,1995年4月 ^ 蒙难中的孙中山与蒋介石.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 《孙陈相持之粤中形势》,《中华新报》1922年7月1日,“时局要讯” ^ 《上海快信摘要》,长沙《大公报》1922年7月11日,“快信” ^ 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第15-16页 ^ 《孙陈之最后决战》,《中华新报》1922年7月2日,“时局要讯”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25.16 25.17 25.18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一年七月至十二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12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繁體)).  ^ 《孙陈相持之近势》,长沙《大公报》1922年7月7日,“中外新闻” ^ 民醒大:《北伐军回韶与广州之形势》,《北京日报》1922年7月13日,“要闻” ^ 《粤陈向直吴商两事》,《泰东日报》1922年7月12日,“东亚时局” ^ 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第35页 ^ 《孙陈仍奋斗》,长沙《大公报》1922年7月30日,“中外新闻” ^ 《香港电》,《申报》1922年7月28日,“国内专电” ^ 《粤中最近战讯》,《北京日报》1922年7月30日,“要闻” ^ 《香港电》,《申报》1922年8月1日,“国内专电” ^ 陈炯明:维新立宪,辛亥与二次革命,闽南护法.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 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第8卷第4485页 参见[编辑] 中华民国主题 广东主题 广州主题 護法運動 中山艦 查论编孫中山親屬 孫眉 淺田春 盧慕貞 陳粹芬 大月薰 宋庆龄 孫科 孫娫 孫婉 宫川富美子 经历 四大寇 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 护法军政府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创始 兴中会 → 中国同盟会 → 国民党 → 中華革命黨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 中山装 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振兴中华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训政 聯俄容共 著作 《倫敦蒙難記》 《建國方略》 《孫文學說》 《實業計畫》 《民權初步》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大亞洲主義》 《孫文越飛宣言》 《黄埔军校训词》 《总理遗嘱》 爭議 評價 《國賊孫文》 宗教信仰 演绎 《国父思想》 《鐵拳無敵孫中山》 纪念 中山市 中山陵 孫中山紀念館 國父紀念歌 中山大学 國立中山大學 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醫學大學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 中山纪念中学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中山国民中学 中山国民小学 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山博物院 中山圖書館 中山醫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公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中山紀念林 孫中山史蹟徑 中山舰(中山艦博物館) 中山門 中山站 (台北市) 中山堂 中山樓 中山路 中山橋 逸仙橋 逸仙樓 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植树节 查论编广州 广州历史 广州地名 广州人 广州话 地理分區建制 越秀区 荔湾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花都区 番禺区 南沙区 增城区 从化区 歷史建制 东山区 芳村区 萝岗区 地點 番禺 南海 越秀山 白云山 西关 荔枝湾 东濠涌 西濠 陈塘 沙面岛 二沙岛 海心沙 天河 海珠 重要建筑 五羊石像 中山纪念堂 粤海关 愛羣大酒店 省財廳 海珠橋 黄埔军校 南沙天后宮 古蹟 六榕寺 镇海楼 五仙观 石室 怀圣寺 陈家祠 光孝寺 赤岗塔 琶洲塔 四牌樓 廣府學宮 南海學宮 番禺学宫 广州都城隍廟 仁威廟 經貿商务区 珠江新城 广州双塔 广州国际金融城 琶洲西区 白云新城 白鹅潭商业区 番禺万博商务区 黄埔湾中央商务区 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 購物 廣州友誼商店 广百 新大新公司 北京路天河城 天河城广场 太古汇 天環 广州K11 天匯廣場 正佳广场 太阳新天地 广州高德置地广场 萬菱匯 文體娛樂遊玩 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水上樂園 長隆飛鳥樂園 長隆國際大馬戲 長隆酒店 長隆熊猫酒店 南湖游乐园 广州融创文旅城 世界大观已停業 觀光 广州塔 海珠广场 花城广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央公園本地俗稱 文教設施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东科学中心 廣東美術館 广州图书馆 星海音乐厅 广州大剧院 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博物馆 广州文化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广州大学城 體育場館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天河体育中心 越秀山体育场 广州体育馆 宝岗体育场 廣州寶能觀致文化中心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 歷史場館 广州流花体育馆 高等教育高等院校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州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警官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交通轨道交通 广州地铁 广州有轨电车 广佛地铁 广珠城际铁路 廣深鐵路 廣深港高速鐵路 穗深城际铁路 广东城际 道路交通 广州巴士 广州无轨电车 广州BRT 广州的士 渡輪 廣州水上巴士 花尾渡歷史 交通枢纽 广州站 广州东站 广州南站 广州白云站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本土文化 粤语 粤菜 南番顺 骑楼 西关大屋 早茶 广东人 木屐 粵劇 粤曲 粵語流行音樂 老字號 王老吉 陳李濟 致美齋 陶陶居 蓮香樓 太平館 广州酒家 艷芳照相館 大同酒家 何濟公 潘高壽 三多軒 蛇王滿 大學鞋店 榮華樓 名人 趙佗 惠能 劉龑 崔與之 陳子壯 伍秉鑒 潘仕成 阮元 林則徐 洪秀全 鄧世昌 康有為 梁啟超 詹天佑 孫中山 胡漢民 馮如 許廣平 孫科 何香凝 葉劍英 陳寅恪 高劍父 冼星海 紅線女 彭加木 霍英東 鐘南山 何鏡堂 陳艾森 歷史事件 秦攻百越之战 南越国建立 汉平南越之战 孙恩卢循之乱 创设广州市舶司 广州大屠杀 (唐代) 南汉国建立 黄萧养之乱 广州大屠杀 (清代) 一口通商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广东洪兵起义 乙未广州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建立 护法军政府建立 第一次粤桂战争 广州市政公所建立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建立 六一六事变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立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省港大罢工 沙基惨案 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毛泽东主办广州农讲所 中山舰事件 广州四一五事变 广州起义 (1927年) 廣州國民政府(1931年)建立 西南政務委員會建立 两广事变 广州战役 (1938年) 南石頭大屠殺 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广州 廣州戰鬥 (1949年) 广州直辖 广州交易会创办 廣州東站事件 广州吊劳改犯事件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成为计划单列市 举办全国六运会 举办全国九运会 举办广州亚运会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主题 专题 查论编民國軍閥北洋軍閥 皖系 直系 五省聯軍 奉系 直魯聯軍 西北軍 陝系 晉系 馬家軍 疆系 南方軍閥 滇系 桂系 舊 新 粵系 湘系 黔系 川系 國民黨 共產黨 邊疆民族自治政體 蒙古 博克多汗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西藏 噶廈政權 新疆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阿爾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 主要事件 北洋政府建立(1912) 宋教仁遇刺(1912) 初年國會(1913) 二次革命(1913) 國民黨解散(1913) 西姆拉會議(1913 -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 1917) 二十一條(1915) 《新青年》創刊 新文化運動(1915-1919) 洪憲帝制(1915–1916) 護國戰爭(1915–1916) 袁世凱去世(1916) 府院之爭(1916 - 1917) 對德宣戰案(1917) 張勳復辟(1917) 護法運動(1917–1922) 西南軍閥混戰(1917 - 1933) 安福國會(1918) 西伯利亞干涉(1918–1920) 巴黎和會(1919) 南北議和(1919) 五四運動(1919) 外蒙撤治(1919–1921) 直皖戰爭(1920) 琿春事件(1920) 第一次粵桂戰爭(1920) 新新國會難產(1920 - 1922) 武昌兵變(1921) 第二次粵桂戰爭(1921) 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 六一六事變(1922) 九江兵變(1922) 二七慘案(1922) 曹錕賄選(1923) 江浙戰爭(1924) 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 甲子兵變(1924) 臨時政府(1924) 善後會議(1925) 第二次江浙戰爭(1925) 滇桂戰爭(1925) 國民革命軍東征 (1925) 五卅運動(1925) 反奉戰爭(1925–1926) 大沽口事件(1926) 三一八慘案(1926) 國民革命軍北伐(1926–1928) 寧漢戰爭 (1927) 五三慘案(1928) 皇姑屯事件(1928) 東北易幟(1928) 參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內戰戰鬥列表 查论编中華民國主题历史大陸時期(年表) 護國戰爭 郑家屯事件 張勳復辟 府院之争 護法運動 五四运动 北京政变 第二次直奉戰爭 广州商团事变 六一六事变 第一次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 北伐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戰 南京十年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外蒙古独立 國府遷台 台湾时期(年表) 反共抗俄 古寧頭戰役 西昌戰役 四大改造 縣市選舉 中美協防 雲南反共救國軍 救濟大陸災胞 白色恐怖 榮民退役 復校 金门炮战 中科院 反攻 中華文化復興 九年義務教育 臺灣奇蹟 中美斷交 退出聯合國 自強救國 黨外運動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在台灣 南向 裁軍 首次政黨輪替 去蔣化 是台灣 世貿 志願役 倒扁運動 二次政黨輪替 潛艦國造 課綱微調 太陽花學運 三次政黨輪替 台灣 轉型正義 新南向 萊豬 政治政府 北洋政府 护法军政府 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 蔣中正政府 嚴家淦政府 蔣經國政府 李登輝政府 陳水扁政府 馬英九政府 蔡英文政府 外交 外交史 中俄蒙协约 中日民四条约 开罗宣言 2758號決議 邦交国 外交部 駐外機構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口罩外交 两岸 臺灣問題 歷史 臺灣光復 臺海危機 開放兩岸探親 辜汪會談 飛彈危機 ECFA CSSTA 馬習會 臺海現狀 疆域 區劃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軍旗 勳章 憲法 增修條文 訴訟法 法律 審查制度 國民 身分證 護照 政党 列表经济 大陆时期经济 大陸時期鐵路 中央銀行 科技 臺灣經濟 台灣經濟史 黃金運臺 美援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農技援外 六期四年計畫 十大建設 勞動基準法 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新十大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媒體 彩券 統一發票 货币 大陸時期 銀圓 法幣 金圓券 銀圓券 中储券 联银券 边币 粵毫 舊臺幣 东北券 藏币 四川藏洋 老滇票 台湾时期 新臺幣 新臺幣硬幣 海南銀行銀圓券 文化 教育 高等教育 國家考試 國語 新文學運動 國語運動 國語政策 國字標準字體 國寶 國樂 節日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人口 大陸時期 臺灣人口 五族共和 中华民族 國族認同 中國人 臺灣人 金門人 华人 原住民 新移民 宗教 悟善社 主徒会 非基督教运动 中國佛教會 中國回教協會 穆斯林叛乱 国家象征 稱號 國旗 國徽 國璽 國慶日 國歌 國旗歌 國花 國家元首 首都 分类 主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