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事论︱关于“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先锋派诗人代表作品是 诗事论︱关于“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

诗事论︱关于“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

2024-05-22 1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四运动,从白话文之后,种种征候都表明没有运动就没有发展与创新。诗歌、音乐、绘画,你要达到艺术的角度,就必须要有流派,没有流派就缺乏运动性;没有运动性,就永远概括不了一个时代给你的品质、人文情结等等。今年,周伦佑获得第六届新死亡诗派年度奖,在和他通话时,就谈到要举办今天这场研讨会。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很多领域都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中国诗歌竟然没有人搞过一次像样的先锋诗歌流派研讨会。因此,这将是一次触动灵魂的会议。应该归功于周伦佑,还有发星的贡献。今天算是盛会了,不在于人多,而是像“华山论剑”一样。所谓华山论剑,是大家在笑谈从新死亡诗派,还有周伦佑提倡的的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的的代表都聚集到一起了,意义非凡 。

由诗人发星主编的诗歌民刊《独立》推出的“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后非非诗歌、新死亡诗派、《北回归线诗群》、地域写作群体、垃圾诗派、神性写作诗群、《存在》诗群、现代禅诗派、打工诗歌诗群、《活塞》诗群,尽管在诗学理念和美学实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会的诗人、评论家从学术和批评两方面对各个流派的写作特色、价值取向、历史与发展进行了兼容并包的归纳和研究。

梁雪波:“后非非写作”体现出“红色写作”、“体制外写作”的刀锋立场。在当下的时代氛围中,“后非非”提出的“大拒绝、大介入、深入骨头与制度”的体制外写作立场,源自于周伦佑个体命运的惨痛诗学,因此先天地就饱含着血性对抗的色彩;同时它也是对“前非非”诗学路向的一个矫正,即由文本转向人本,由拆解转向启蒙,由语言革新转向精神重建。“后非非写作” 的代表诗人有董辑、孟原等人。

晏 榕:《北回归线》不是对群体性诗歌狂欢的延续,而是对激情的沉淀与降温之产物。北回归线在大的写作立场前提下葆有纯粹诗艺个人性的特色。这些年,大家一直努力使北回归线能够坚持一种既尖锐笃定又大气包容的品性。《北回归线》以梁晓明为核心,代表诗人有剑心等人。

海 上:提出神性诗学之时间与上帝等元素,漫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复兴的思索。对现在诗歌流派的整体感观,他归纳如下:(1)一代诗风的兴盛和跃起,那种全幅的亢奋或冲动,多少会连带一阵板块震动;这番震动往往有扩展性。(2)整个中国的诗风基本上是向上的,而且是有掘进,但也要警惕一种格局的形成,会造成一大批“填词”的作者。(3)如果说这个时代一定有一种向下拽的力源,那肯定来自学院体系的以“罐装知识”分解的伪诗歌和官方钻出的伪民间。而诗歌民间哪怕泥沙俱下,它们的活力和自然净化功能仍然如自然生态一般强大。

南 北:现代禅诗流派提倡“诗禅双修,渐修顿悟”,我们的所有努力,只是想让诗歌中的一部分,成为流经这个浮躁世界的一泓清溪……现代禅诗流派的代表诗人有孙子兵等人 。

发 星:阐述了“诗歌野性美学”的形成与探索,野性美学的当代意义,以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发掘。他认为边缘民族的写作者必须清楚一点:自身传承的民族文化是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它与中心(主流)的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地域写作群体”的代表诗人有孙守红、麦吉作体等人。

蓝蝴蝶紫丁香:诗歌的终极表现是关于灵魂的。玩诗歌最高的境界,就是玩灵魂。很多东西是有定数的,是命。诗歌也是如此,关于灵魂,关于灵魂诗的提出,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端,期待更多的仁兄批评指正。“垃圾诗派”的代表诗人有老象、典裘沽酒等人。

张守刚是“打工诗歌”的代表诗人,“打工诗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而产生,属于“底层文学”的一部分。“打工诗歌”的涌现体现出大众文学的迅速发展,让草根阶层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力,使写作成为文化民主的标志。

徐慢、税剑、王晟是《活塞》诗群的代表诗人,他们提炼出活塞美学关键词:异端、疼痛、怪异、反对。活塞是一种现代主义式的生命痛感体验,反对所有虚无主义倾向的艺术思维,信赖艺术和思想启蒙价值观,持现代的、进步的历史观。活塞的方向性主要为现代派诗歌的经典主义倾向——活塞想在一个不需要经典的时代创造出时代的经典,这是一个悖论。

选择先锋,就是选择孤绝的姿态,或遭遇喝彩,或遭遇漠视,或遭遇唾弃,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异端的价值正是体现在这里。无论何种形式的先锋,其内核就是先锋精神。我想说的是,诗歌的先锋精神应该体现在“词场”,而这“词场”只可能相对开放,这是先锋诗歌的特质。在诗歌甚至被娱乐化的今天,中国的先锋诗人应该有危机意识。当一个先锋诗人被万众瞩目,一首先锋诗歌人人得以传诵,我们就必须思考:这还是诗歌的先锋吗?先锋诗歌流派更要有此自省。

四、陈仲义:建构诗歌审美“标准”

最后一场研讨,陈仲义抛出《诗歌审美、接受(接收)研究——兼论好诗“标准”征求意见提纲》,提出:一、诗歌文本接收范式。二,诗歌文本接收难度。三、建构好诗标准。

陈仲义认为:诗歌文本接收的变化,首先是从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接着从感发模式到整体上形成印象感悟模式;西洋现代接受美学衍生整体上的分析逻辑模式。诗歌文本的接收特点有瞬间领悟;记诵、歧义、不确定、落差所产生的反复;经历懂与不懂、隔与不隔、明白与晦涩的接收“瓶颈”以及笺注、诠诂、阐释、推导、揣测等接收的“再造”;甚至是突显为诗人与批评的高度紧张、匮缺与过度、盲视与扩展、自足与排他等接收症候。诗歌文本接收中的反独断主义与本质主义,纵向上分析,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浪漫诗歌、现代诗歌、后现代诗歌四大诗歌历史时期接受的文本主要素的影响;横向上看则深受现代诗歌本质的无法定义、现代诗歌本质的开放结果等写作“范式”的影响。诗歌文本接收难度则来自于众声喧哗,不同层面的接收需求与不同功用价值、共识与隔膜、差异与取舍、不可或缺的经典化等影响因子;诗歌文本接受的特殊环节也是诗歌文本接收难度之一。

最后,陈仲义提出“建构诗歌标准”,一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交锋正是陈仲义最想要的效果,他专心聆听,偶尔插上几句,自有成竹在胸。周伦佑坚定拥护陈仲义,他说:“请问诸位觉得汪国真的东西是否是好诗?假如你觉得汪诗是垃圾,说明你心里有诗歌标准。”又是一场友好而激烈的冲撞。

回首近年的中国先锋诗歌,由于网络时代的自由发表,呈现了一时兴盛的表象。真正有诗学价值和建设性意义的高水平研讨并不多见。民间诗群需要评论家们对诗歌的关怀之心!杨克说:“此次活动具有现场的真实意义,能够带动并促进中国诗歌的地域群体性创作的发展进程。”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本次研讨为当代先锋诗歌流派的系统整理,存良去莠的自我调整提供了契机,体现了先锋诗歌创作的生命力与开放性。

两天的研讨,对于热爱诗歌、满怀对诗歌崇敬之意的诗人们来说,时间宝贵而又短暂。在网络传播如此迅捷的今天,诗人们的交游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然而,大家舍弃国庆中秋双佳节,为诗歌不远千里聚集到一起。梁晓明说:“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了,我喜欢和诗人们交流,我把他们当做真正的朋友。”梁晓明的善良和豁达得到诗神的眷顾,中秋节明月朗照下的诗人博饼联欢,他获得博饼大赛的“状元”,大家为幸运的冠军送上阵阵掌声与尖叫。与会诗人们,小至90后,年龄最大的当属说话语气坚定、观点鲜明的老象;发星为了赶赴诗会,25日就出发了,还为诗友们背来一捆沉甸甸的《独立》第18卷,一路艰辛可想而知;1986年在深圳曾参与中国诗歌流派大展的海上,大病初愈,竟克日赴会……因为诗歌,多少人令人感动,多少事值得留念!在普遍焦虑诗歌远离的时代,我们还能如此真实地感受到诗歌的温暖,触摸到它的体温,宛如一条冰河里跳跃着朵朵火苗。也许只有“天读民居”默默见证了这一切。天读民居书院是此次研讨会的主会场,这座1992年诞生了新死亡诗派的石头房屋,收藏的图书册数比建造它的石块屋瓦要多得多。我们不妨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天读民居书院有幸成为诗歌史上、诗歌地理中的重要精神坐标之一,那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诗人们的真情。

(选自《诗歌月刊》2012年12期)

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